答应心计20(1 / 2)

加入书签

孙白杨和孔武都救驾有功,孙白杨被升为太医院左院判与他父亲同为院判之职。本来之前因为在宫中受到打压,前途无光,孙白杨已经有了辞官之心,没想到现在峰回路转,能同在医院几十年的父亲同为院判,皇上还打算为这一段父子同为院判的佳话,给他们祖宗祠堂题词,真可谓是一时风光无限。

孔武因为仪表不凡又忠心为主,很得皇上的看中。地位提升成了御前侍卫,可以随从皇上行走,还特许居于御药房,比邻养心殿,能够方便皇上随时召唤,常常伴圣驾狩猎等等。

这一天,孔武在宫中遇到了尔淳,“尔淳小主吉祥。”

尔淳说“孔大人不必多礼,这一身御前侍卫的衣服倒是很适合你。”

孔武正好与她同一个方向,一起向前走了一段,见到旁边没有外人只有一个尔淳的小宫女跟着,于是说道“小主谬赞了,下官能够有幸在御前行走,也多亏了小主之前的关照,对了,小主,别怪下官多事,听说皇上对小主还不怎么了解,要不要下官在皇上面前提起小主”之前虽然交往不多,但是他上次一开口,尔淳就能不遗余力的帮他。孔武这个时候成了皇上面前的红人,真的很想帮尔淳说得上话。在他看来,以尔淳小主的天姿如果能让皇上宠幸,就根本再不必担心将来的日子。

尔淳笑道“孔大人的这番好意尔淳心领了,不过一切还是顺其自然的好,不必刻意为之。受宠有受宠的好处,不受宠有不受宠的好处,我现在能够清清静静过日子,是我求之不得的。”

孔武真的很意外尔淳竟然是这样的心性,他所听说的后宫嫔妃都是不择手段的向上爬,为了能够得到皇上的观注可谓是手段百出,安倩为之奔走的那一位玉莹小主,她们为了引起皇上的关注不就是如此吗而尔淳小主,就连他主动要在皇上面前提起她都不肯,可见她真的与世无争,就连宫妃们本该最在意的事情,她都不在意,当真让孔子觉得惊奇,“是下官唐突了。”

尔淳说“不会,我知道孔大人是真的为尔淳着想,在宫中能有孔大人这样一个朋友,也是一件值得让人高兴的事。”

孔武豪迈地说道“既然尔淳小主不嫌弃,拿我当朋友,以后有什么用得到孔武的地方就尽管开口别客气。”

尔淳点了点头说“陈大哥已经走了三天了,不知道他是不是已经到了燕津渡口,到了那儿坐着船沿着运河南下,离你们的家乡就越来越近了吧。”

孔武惊讶道“你知道阿爽是什么时候离开的”

尔淳说“是呀,我还让小林子帮我给他送了一些盘缠,相信他有银子傍身路上会好过一些,只是旅途奔波。等到了家乡,再做点小本生意,也可以养活自己了。人各有志,京城这样的地方不一定适合他那种直性子的人闯荡,我知道孔大人会担心陈大哥,所以特地告知,让你不要太过担心。”

孔武惊喜道“知道这样的消息真的是太好了,阿爽他现在拿我当仇人一样,我给的银子他不肯要,我真的很担心他未来的生活,没想到小主你已经提前安排妥当,真是我们两兄弟的大恩人。”

尔淳笑道“说起恩人,是我该谢你们才对,如果不是你们把我带进宫,世道那么乱,天理教徒又在四处抢劫,真不知道最后会怎么样。既然是朋友,大家也别谢来谢去,说什么恩人不恩人的事儿了。”

这时,从孔武怀中中突然掉出一东西,他蹲下身来捡,小心的拍掉上面的浮灰。

尔淳看到之后咦了一声,孔武看向她,尔淳说“这条丝帕介不介意让我看看”

孔武平时很宝贝这条手帕,但是要看的人是尔淳当然不会吝啬。

尔淳接过来仔细看了看,也看到了上面的那一首诗。

孔武拿她当自己人,何况尔淳知道他曾经为安倩奶奶奔走的事情,于是便多说了两句,他说“这是安倩的手帕,我还在宫外的时候,就得到了这块手帕,可见我们之间很有缘分。”

本来安倩出宫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安倩如果能顺利出宫,他们就能够开花结果。可是自从安倩奶奶死后,似乎她对宫外没什么向往。安倩自己对孔武说过,玉莹小主一天坐不稳这个位子,她就一天不为自己打算,所以有些事情,孔武想急也急不来。

尔淳有些意外地说道“这是安倩的手帕,这是她告诉你的”

孔武一愣说道“那倒不是,说起来至今她还不知道我拥有这条丝帕,是小路子曾经卖安倩的绣功丝帕出宫,被我见到,看到上面绣的花很像,问过小路子,他说这是安倩的手帕。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

尔淳问“小路子”

孔武说“是如意馆的太监。”

尔淳说道“怪不得了,我也觉得这不像是宫女用的手帕,原来你没有问过安倩,只是问了一个根本不懂行的太监。”

孔武不解“为什么这么说这手帕有什么不同吗”

尔淳说“其实冷眼一看可能会觉得没什么特别,不过拿在手中就知道这块丝帕用的不是普通的丝,而是天山进贡来的天蚕丝,天蚕丝又细又轻所以这手帕的重量更加轻薄,顶多只有普通丝帕的一半。”

孔武不解道“这你就能断定不是安倩所用的”

尔淳说“天蚕丝能够成为贡品十分珍贵,如果你拿去紫禁城外的当铺去卖,这小小的一方丝帕起码值几百两银子。你说安倩如果是绣一点丝帕出去变卖赚个辛苦钱,会不会错把这一块价值几百两的宝贝当做便宜货卖出去如果是哪位主子赏赐给她的,她也应该知道价值。而且上面的提词是改自宋朝严蕊的卜算子,要有能力将原词改成这样,必然是一位精通诗书之人,而宫中有规定,宫女太监们不能识字。再看这首改编之词,不爱宫墙柳,似被前缘误去也无从去,住也如何住。这分明是一首闺怨诗,其中的意义有遇人不如意之意。如果只是一个宫女,不会有这样的闺怨,这么深的感触。所以我说这不像出自宫女的手笔,而像是”

孔武问“像是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