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1 / 2)

加入书签

“何德”在闻声的脑子反应过来之前,他的嘴就已经叫出这个名字。

紧接着脑中闪过几幕破碎的军营场景,其中一幕是自己被人背着逃出营地。

闻声即刻猜到此人的身份,这个何德就是当年延州之变带他逃命的那个将士。

“呸”何德啐了一口,眸中满是讽刺“谢三皇子消息倒是灵通,竟然将敌国朝堂将士认得清清楚楚。”

闻声进前一步“你好好看看我的脸再说这话,我究竟是谁”说到最后已经带了些不容抗拒的命令。

柴房背光,闻声方才又站在门口,处在角落中的何德自然看不清眼前人的神色,之前刺杀也只是远远见过几回。

这会儿经此一喝,何德顿时觉出不对劲。眼前这人的声音有些熟悉。

眯眼稍微转了转头,眼前终于明亮几分。如此闻声的脸也被何德瞧得八九不离十。

“你是”何德眼瞳骤缩。

“如何,可还要再杀我”闻声问。

何德咬咬牙“我如何知道你不是假冒”

闻声对他的警觉并不意外,自腰际解下一个香囊,从其中倒出一颗玉扳指“可认得此物”

何德接过仔细打量了片刻,再张口已经有些掩藏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是这是我当初留给大公子的东西你真是他”

“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闻声边说边给何德接上断手,“找个茶酒肆坐坐。”

“好。”

两人就近找了一家酒厨坐下,言谈间闻声得知,何德当年因为“平叛”有功,这些年已经坐上殿前司副指挥使的位置,归益王谢渺管辖。

而今的上京都看似繁盛长安,平静的表面下实则暗潮汹涌。

北庆虽无争储隐患,却不代表朝堂上一片清亮。以谢渺为首的益王派,以李世琛为首的相国派,还有以郑诺为首的御史派,三股势力彼此掣肘,已经纠葛了十二年。

当年陵国公闻如海还在时,禁军三衙归他所辖,如今闻如海已死,禁军落在谢渺手中,最不平的当属李世琛。

三衙由三司组成,殿前司、步军司和马军司。历朝历代,殿前亲卫自成一派都是由皇帝直辖,虽然受皇帝宠信,官职却不高。

可到了太祖时期,这个规定却被打破。闻氏祖上开国有功,太祖立国后把数家功臣杀得只剩闻氏这一姓,此后闻氏爵位、实权一个不少,大有盛宠之势。

这等势头绝不是其他朝士大夫们想要看见的。宠臣易佞,无论闻家是忠还是佞,朝堂上都多受排挤。

闻氏一门武将,对朝堂后宫那些弯弯绕绕多不擅长,争不过便不争,左右皇帝自有公正。

也正是如此,当失去了皇帝的信任时,闻氏一门便犹如蚁穴溃堤,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究其原因,还是逃不过“权术”二字。

有权无术,就犹如抱着美玉在大街上行走,面对旁人的觊觎,脸上只写了“菜鸡钱多来抢我”这几个字。

有术无权则不,有术的人绝不会无权。

李世琛、郑诺、谢渺,此三人皆是延州之变的受益者,当年的事绝与他们逃不了干系。

还有最重要的一环庆帝。想要洗刷闻氏冤屈,这些人都得付出代价。

闻声初来上京都,对各方势力不甚了解,如今有何德在身边,自当会好过许多。

不过一切都得等会谈结束后,待闻声在京中站稳脚跟再算。

临走之前,闻声还拜托何德一事“寻个既通医理又通武艺的人送入太傅府。”

“太傅府宋先生”何德隐约察觉什么。

闻声抬手示意他噤声,算是确认了何德的猜测。

所幸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会谈当日。

宋茯苓不算鸿胪寺官员,也并未穿着朝服,而是着了件苍蓝色的道袍,坐在一众冠服统一的朝士大夫之间格外显眼。

尤其他还是个瘸子,膝上盖了小两层薄毯,看着着实扎眼。

几乎是进殿的第一眼,张赫就险些忍不住上去质问,只是被闻声拉住。

“想不到再会的时间,倒比我料想中早不少。”闻声做足了吃惊的神色,只是他气质实在太冷,便是吃惊也只是愣了一瞬就很快恢复如常。

“三皇子看样子是已经见过宋太傅”寇准疑惑道。

“太傅”闻声问“可是前阁老宋守如的义子,宋茯苓”

宋茯苓闻言似乎想要解释,他怕闻声误会他说了假名字骗人,却被寇准抢了先“正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