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武之别(2 / 2)

加入书签

其实这也是他想法转变、思想成熟的一个过程:

开始时杨东望认为,保持武者在武道上的斗志,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让他们参与管理工作,就像那些仙侠小说里总有这么一个职位:

太上长老,他们平时一心修炼,啥事都不管;但当真要出来管事时,却是比门主还牛。

但小说之所以是小说,就在于其虚构、不真实、可能也有不合理。

你想,就算是武力为尊的仙侠中,这么一个超越门主的人存在,门主会没意见?

门里没会矛盾?

历史都是白学的么?历史上哪个太上皇和皇帝能处的好?是太公和高祖?是刘隆基和刘亨?还是乾隆和嘉庆?人家那还是父子呢?是吧!

所以说不让武者参与管理,那武者的权势、地位、待遇怎么保证?

而保证不了这些,那凭什么他们会听朝廷的话?

这就是一个两难的死循环。

什么都不想管,却又想什么都在自己掌控中。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绝对的实力!

只有有了绝对的实力才可以脱离一线管理层,而不用担心被架空。

现在也就萧战部长敢尝试下,但事实上,他也不敢长时间的把特事部完全放下。。

所以当前,至少当前,武者,尤其是高级武者担任朝廷高层,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

那至于武道修炼和管理时间的平衡,就是各凭本事又或者说是看各自的追求了!

而自己只要不舍本逐末就行,至于其他的都是小事,不值得自己去花时间,只要晋升宗师,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这才是杨东望最后给自己的警告、也是敬告!

再想到刚从冒险团知道的消息,杨东望让杨西先回去,然后来到了武安局他的办公室。

外界都知道的消息,没道理他没收到。

果然,薛文竹走前,把前面十多天的重要文件消息都整理好了,此时正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

有他比较感兴趣的,比如他给武道网投的稿件;没想到不仅网上有,特事部居然还特意弄了纸质样刊。

他们这是抄上瘾了吧,没见着人家科研圈都快淘汰样刊了么?

不过看着里面有自己写的文章,那这样的纸质书看着还是挺舒服的……纯-心理作用。

除了他的,还有二篇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但都不是来自九大院校的。

其中一篇的通讯地址是华东区排名第二的高校,江浙大学。当然他们以前是从不服复交的,都是自称华东第一,全国老二(仅次于清北)。

只不过这次华东片区武道学院花落谁家时,他们落选了。最后只能在地方杭城都市区的支持下自行组建武道学院,所以现在、至少在武道方面,他们是不敢再跟复交叫板了。

当然,在其他学科,江浙还是一副死不低头、老子最牛的老样子。

江浙大学新建的武道学院以西湖论剑为名,简称西湖武院,也引进了一个先天境的散修觉醒者做院长。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虽然他们暂时自称老二了,但内心里肯定还是极不服气的。

毕竟有先天武者加盟,这情况,在这段时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地方武道学院中,还是比较少见的。

据薛文竹给杨东望说的,年前各地方高校组建的武道学院都有近百所了,但能聘请到先天武者的仅有三家,江浙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最早延聘的。

至于他们江城自然是没有的,即使是西大和江财,也只是有几个后天后期觉醒者而已。。。

也是,肖勤走之前跟杨东望透露的当时全国的先天还不到三百,还基本集中在军特武都近等朝廷直属武力大部里。

那即使后续有些增加,再加上可能还有一些朝廷不知道的民间隐士,数量应该也不会太多。

所以就算是特事部、武安总局想在所有都市区都配备先天镇守都做不到。

而至于为什么要把江城都市区都换成先天武者。杨东望开始以为是为了防备清虚,后来一度又以为是防备自己。

直到九大院校建立,杨东望才明白,虽然现在说的是四十七城,但在国家眼中各城的重要性或者隐形级别已经开始显现差距。

帝都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而剩下的四十六城。虽然各有各的重要性,但地方七大所在地更高一等也是渐渐被大家所默认的事实……

因为随着院校体系的建立。

帝都当然是全国武道中心!

那七大所在地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地区武道分中心了嘛……

不然,刘市长会那么积极?

是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