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四章 师父与徒弟,拜师礼!(1 / 2)

加入书签

“只凭一句口号,自然是不行的!所以,才有拜师礼!我们根据古礼,精简之后,是这样的!

一是,要有引荐人,其实就是类似担保人、媒人的意思,不然师徒双方不了解怎么办?!这个最好是武者,同道中人!不过有身份地位的非武者也行!像唐秘书长!

第二,要有有名望的同道,做见证!其实就是舆论监督的意思。

至于人数,一般是根据师父的地位,肖勤、肖起兄弟俩当时拜师萧部长,朝廷当时修为最高的先天高阶到了九位!”

杨东望看着肖氏兄弟点点头,即使只是提及萧部长,他们也是立马一脸尊敬的样子;杨东望心想萧战这师父可够成功的!而看样子,特事部应该是把他们立为标杆了!想到这里杨东望点了点头。

而李木宗师见杨东望认可,自然高兴,毕竟他们这一套现在也就在特事部内部实行!其他几大武力部门虽也在逐步推进。

但广大的民间却(今后)还是以院校制师生传授为主流,他倒是没想到院校系的杨东望居然会对他们这个感兴趣。

要知道,即使是现在,他们特事部还在被礼部宣教司以及那群公知们说是,一味复古!搞小团体,搞小圈子!

而杨东望想的是,朝廷或者说是特事部,果然也考虑到这个问题,而且出发点及最后定论很可能跟自己想的也是一样!

院校制度只能作为推广武道、培养武者基数的主要方式!重在全、广!

而师徒制才是培养高级武者、实现武道传承的主流形式,重在精!

现在民间的主流为什么仍然是院校制度下的师生关系呢?

除了历史的惯性延续之外,说到底,这些人(学生及家长)是既想学本事,又不想对师父尽义务,因为没有谁愿意在头顶上多了一个紧箍咒。

因为按照特事部的这个师徒形式、规则,师父对徒弟不说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利,至少在武道这个圈子里,师父就是徒弟的天。

虽然这种关系,听着就不太符合什么人人平等这些主流论调!

但是,对于一个教你安身立命本领(甚至是奠定家族之基)的人来说,杨东望觉得师父对徒弟的这些权利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一个徒弟学了武功之后,心里反而想着是怎么对付自己的师父,那这种徒弟谁愿意带呢?对吧!

所以民间的这种院校系体系,只想得好处,不想付出义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杨东望觉得是当前民众对教育的认识出问题了!

因为他们觉得老师教育他们知识不是自愿的,是朝廷出钱请老师们传授给他的。

杨东望不想去深究这里面朝廷是否有转移民众感恩的这个考虑在里面,但这么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尊师重道之风荡然无存!

虽然由于江小鱼的这个小插曲,让整个中午的话题完全跑偏,但没人敢提出异议,因为这是两个宗师在对武道师徒传承上的探讨!

别说他们没有权利,也没有那个胆量去干扰,就这事儿本身,难道就跟他们没关系?

比如说像叶灵、薛文竹她们,难道他们就没有拜师的想法吗?即使杨东望愿意教她们,但是没有师徒这个名分,教多少?怎么教?这个就不好说了。

而像刘市长、唐秘书,他们关心么?他们其实关心、重视的很,因为这是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以后这类事件肯定不会少!

唯一着急的就是孟主任了,他是带着任务来的,他还想着中午谈完,下午要回去呢。这时正急的心烦意乱呢,还好王宗师轻轻跟他说了一句,“不要着急嘛,我们又不赶时间,要是担心晚上危险,大不了让杨宗师送我们就可以了嘛。”

听到王正军宗师这样说,孟主任就放下心来,反正他虽然是此行的主导,但是怎么回,什么时候回,又不是由他决定的。

宗师想走,他还能不走?宗师不想走,他又能逼着吗?

憋屈!

“这第三,三叩九拜!向师父、师母敬茶!递拜帖!师父回赠信物!才算礼成!”

“这跟结婚也差不多了吧!”杨东望听完特事部的拜师三条,有点感慨道。

“杨院长还真是一语中的!无论是结婚还是拜师,实质上都是结亲!所以很多都是类似的!要是杨宗师真有此意的话,我和李宗师愿意做这个见证人!”

这算是小小的想逼杨东望表态了!其实这两种方式并不冲突,只看怎么去平衡罢了!杨东望自认已经给它们定位的很清楚了!

而现在说到底,两位宗师想看的是,杨东望对特事部主导建立武道新风是否支持!

“对特事部的这个做法我自然是支持的!毕竟他保护的是我们高级武者的利益嘛!不过要是师父做法太过分,你们有什么应对么?”

“呃……其实无论哪个行业,对师父的限制都会少一些!我们也不例外,比如说,徒弟觉得师父偏心,我们也要管?怎么管?是吧!所以对于师父的约束就是,只要不违法就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