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君臣一心!大明永远不缺忠良!(2 / 2)

加入书签

    “野人你刚刚说多少?”

    “丝绸、茶叶、瓷器,只要运出海,就是几十上百倍的利润?”

    朱厚照难以置信地追问道,只觉得心痛得无法呼吸。

    那他娘地都是朕的钱啊!

    那都是朕的钱啊!

    全便宜这些该死的士绅缙绅了!

    汤昊白了小皇帝一眼,没有搭理这个守财奴。

    “这些是前宋出口,也就是卖出去的东西,那前宋又进口了什么呢?”

    “占城稻,产量高于中原且对环境适应性更强,为前宋的后勤提供了可靠保障;香料,中原一向稀少,所以价值昂贵,在前宋与北方的贸易中起到了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换来大批战马;硫磺,主要是与倭国和朝鲜交易,制作火药的主要原料……还有象牙、珠宝、人参等物资,凡南宋匮乏之物,皆能由海外贸易得之!”

    “前宋朝廷就在这一次次中外贸易之中,承担着中间商的角色,通过双方商品存在的巨大价格差异,赚取到了海量惊人的财富,还通过抽取商税关税,更是让这笔财富翻上了数倍不止,所以前宋才能养活得起他这些蛮爹!”

    “巨大的海外资源,为前宋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最终成为前宋王朝北方防线最有力的经济后盾,富庶的国力也足以确保,哪怕前宋王朝再如何积贫积弱,他们最后也能花钱平息战祸!”

    “但是如今的大明呢?”

    汤昊厉声质问道:“钱粮财政尽皆掌控在文臣缙绅手中,朝廷收不上赋税,百姓穷困不堪,天下民穷财尽,这就是如今的大明!”

    “说句不好听的,等哪天那蒙古小王子兴兵犯境攻入长城后,大明连跪在地上跟人家苟颜乞和的资本都没有!”

    这句话,狠狠刺痛了两位老大人的心。

    人人都笑前宋苟颜乞和,丢尽了中原王朝的脸面。

    但是现如今的大明呢?

    一旦真如这汤侯所说,真有蒙古蛮夷再次越过长城的那一天,大明拿什么去称臣纳贡,拿什么去苟颜乞和?

    军穷尽困!

    民穷财尽!

    不该是这样的啊!

    泱泱大明,何时沦落到了这种地步?

    两位老大人默然不语,满脸悲戚之色。

    他们为大明王朝奉献了一生,自然也明白大明衰败的根源出在哪里。

    可是问题在于,他们同样是这士绅缙绅的一员,他们做不到对士绅缙绅动刀子,也不想看到有人对士绅缙绅动刀子!

    “天官大人!”

    “元辅大人!”

    “大明已经烂到骨子里了!”

    “若是再不想办法挽救的话,那用不了多久,异族铁骑就会再次兵临北京城下!”

    汤昊这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事实上,还真没过几年,大明帝都就第二次被蒙古给围了。

    嘉靖二十九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贡市”不遂率军大举南下,先攻宣府再破古北口,至密云,转攻怀柔、昌平,抵通州,纵兵四掠,兵临北京城下!

    也就是说,再有个三四十年,大明王朝的脸面,就会被这位俺答汗给再次踩在脚下!

    一阵良久的沉默之后,老首辅刘健豁然抬起了头,锐利目光直视着汤昊。

    “你想要重下西洋,可以!”

    “但伱想要开海解禁?不行!”

    重下西洋,让皇帝掌控海洋贸易的利润,绕过文臣缙绅,从而利用这利润富国强兵,这是老首辅刘健可以妥协的地方!

    但是,开海解禁,这将会动摇士绅缙绅的根基,更会动摇大明王朝的根基,所以绝对不行!

    天官马文升诧异地看了刘健一眼,不过此刻他们二人站在同一战线,所以马文升还是得要顺着刘健的思路去讲。

    “重下西洋,虽然朝野非议甚多,但也不是不可以实现。”

    “前提是,你得打服了向里面伸手的江南士绅!”

    “汤侯,凡事留一线,不要斩尽杀绝!”

    大冢宰叹了口气。

    “你们这些年轻后生,就是冲动暴虐,动不动就要打打杀杀的。”

    “老夫大致也明白你的想法了,虽然老夫不赞同,但是老夫也不反对,既然陛下都支持你这么做了,那老夫也只好支持了。”

    “不过你要记住,江南绝不能乱,凡事都要有个度,哪怕你血洗了整个江南,用不了多久就会再出现一批江南士绅,明白了吗?”

    这个道理,汤昊当然明白。

    士绅缙绅是杀不完的,只要有着科举制度存在,大明王朝就永远会有士绅缙绅。

    哪怕汤昊此次出兵,血洗整个江南,整饬江南官田,而要不了多久,这些官田也会落入新一批的士绅手中,他们有的是办法和手段,让这些田地变成他们的私产。

    “两位老大人放心,本侯没有这么蠢。”

    “江南不会乱,本侯也不会赶尽杀绝,此次出兵只是为了为重下西洋打好基础罢了。”

    听到这话,刘健和马文升也松了口气。

    “既如此,那你就放手去做吧!”

    “朝堂之上,有老夫这个内阁首辅,有大冢宰这位天官大人,还有张敷华这位总宪大人,再加上陛下的鼎力支持,足以撑住一切压力。”

    刘健语气凝重地开口道:“汤侯,莫要让陛下失望,也莫要让我们失望!”

    闻听此言,汤昊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大明王朝永远不缺忠良!

    天官马文升如此。

    老首辅刘健亦是如此。

    “这样,我也可以走得放心些了!”

    或许是为了给这两位老大人一些信心,又或许是为了回馈他们的善意,汤昊主动告诉了他们一个重磅消息。

    “对了,两位老大人,石见银矿一事……确实是真的!”

    汤昊不怀好意地轻笑道:“藏银上亿,确有此事!”

    刘健:“Σ(°△°|||)︴”

    马文升:“∑(°口°)”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