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当年往事(2 / 2)

加入书签

你们只看到了张九龄被朕罢相,然后就疯狂的攻讦牛仙客,甚至让周子琼将事情闹到了下不来台的地步。

朕不得不对你们下痛手才行,可是即便是如此,你们仍然不知悔改。

你们想要救下周子琼来,朕可以理解,他是个言官,朕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你们还要弄倒牛仙客,甚至波及到了李林甫。

这,就很不好了!”

张松龄看着面前的李隆基,这应该是第一次听到李隆基诉说当年的旧事和他的想法。

当初张松龄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拜师张九龄,并且加入当初的太子李瑛的麾下,成为了李瑛的忘年交不说。

两个人更是相辅相成做了许多大事。

做了许多在他看来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可是近日...

“小子!”李隆基的话并没有说完,他在高力士的陪伴下径直走到了张松龄的面前,“你以为你们做的那些事情可以威胁到朕?

莫要说一个盖嘉运,就算是十个百个,你以为可以和朕回下的虎贲精锐相比?

当初盖嘉运临阵反水,不过就是李林甫给朕找了一个合适的借口罢了。

朕不知道你是从哪里知道那武氏想要对那忤逆子下手的消息。

你觉得你都能够看出来的事情,朕就看不出来么?

你们可不要忘记了,朕这个江山也是尸山血海里面抢出来的,也是九死一生抢来的。

那武氏本就是武皇后裔,别说她有心思,她就是没有心思,朕也会对她留着三分心思!

但是朕在乎的是,朕这枕边之事你们竟然比朕都清楚,甚至当年武氏不过就是婕妤罢了,你们这手是不是伸的太长了一些?

那个忤逆子将朕的宰辅之臣拉拢到了身

(本章未完,请翻页)

边,将那怒斥朕的言官拉拢到了身边,将朕的大将拉拢到了身边。

还有你舅父那个大唐的智谋之士,那个朕身边的心腹之臣,他可是朕的待诏翰林,可是朕的心腹之人啊。

就算如此,你们还不满意。

你们一次次的拉拢朝中有所作为的年轻俊杰,你们一次次的拉拢朕身边的朝臣。

到了最后,你们甚至在朕的皇宫之中也要安插人手打探消息....”

李隆基说到这里的时候,直接走到了张松龄的面前,那双已经变得有些污浊的双眼直勾勾的看着张松龄的面容。

“你说,这样的忤逆子,他该不该死!他该不该废?”

张松龄看着那双眼睛,看着那个已经明显苍老的面容,看着这一切他终于彻底的想明白了。

“难怪...难怪当年那位武惠妃勾结李林甫得手之后,最终得利的不是寿王李瑁,而是那位什么都不敢做的忠王李亨。

难怪在那种时候,一直不过问前殿之事的高力士竟然敢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主动提出来立长忠王为嗣的建议。

原来都是陛下在授命....”

“当然,若是没有朕开口,高力士也不敢多说!”

“所以陛下当初那么做,是因为陛下觉得,觉得陛下的儿子...我大唐的太子,为了这大唐的繁盛做了那么多,他做错了?

他为了这大唐,最后竟然...逾越了!”

“他难道没有逾越么?”

李隆基冷笑一声直接怒斥了过去,“你们说是惠妃当初想害他,那他为什么不肯告诉朕?

在你们心中,到底是惠妃想要害他,还是觉得朕才是那个害他的!

盖嘉运反水导致了你们被朕定罪成了谋逆!

可是你怎么不说一说他盖嘉运是怎么无声无息出现在长安周围的?

难不成也是朕的命令不成么?

是朕让他瞒着你们从驻地进入长安周围的?

不,是你们!

是那个忤逆子明知道有人想要害他,可是却想要将计就计!

你们说惠妃蒙蔽了朕的圣听?

那你们这又是在做了些什么!”

“太子殿下是为了大唐…”

这应该是张松龄唯一一句想说的话了。

“他可以为了大唐,但这是朕的大唐,而不是他这个忤逆子的大唐!

这大唐的盛景是朕一点一滴打下来的,不是他这个忤逆子打下来的!

朕即位之初,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

自武皇之后,我大唐不断丧失国土,让番邦屡屡欺凌边疆。

朝中无人,民间无财,大唐无威。

但是即便如此,朕仍然扛过来了!

姚崇告诉朕,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等等等。

朕明知道这会让朕将大把的权利让了出去,可是朕同意了!

甚至当年那么多人告诉朕,他姚崇最善于排除异己和招权纳贿,但是朕仍然同意了,并且给了他极大的权利!

因为这个大唐是朕的大唐,朕要让这大唐繁荣!

等到朝堂安稳了之后,朕废了姚崇换上了直言上谏、不数私恩、严于律己的宋璟!

之后宋璟守旧不能继续带领大唐繁盛没有关系,朕用张嘉贞过度,然后换上了行事最为激进的名臣,那个文武双全的张说!

他说裁军,朕让他一裁就是二十万!

他说改制,朕顶着天下的压力让他改!

这才有了大唐盛世!

这个天下,这个大唐,是朕打下来的,是朕守住的。

而你们,本就是坐享其成之人,朕让你们坐享其成,朕愿意让你们享受朕的福泽。

可是你们,为什么还不肯满意!”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