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凶案背后(1 / 2)

加入书签

不过除了老兵组织外,不安定的群体自然还包括密林会等诸多邪教,但这就是教会操心更多了,只能说神权和王权各有各的麻烦要对付,而邪教明显更诡异叵测。

如果说老兵组织的某些过激行为背后,还有相对可以理解的诉求——争取相应权益。而一旦由此为组织目标和动机,他们的行为便一定程度具备逻辑性,可以预测,就意味着可以用很多方法应对这个群体,从而减轻矛盾;

那相比之下,那些邪恶教团的行事就真的是难料了,因为他们的信仰千奇百怪,而动机也因此复杂离奇,行事更不讲原则——他们是脱离于整个社会运转框架之外的,这就是邪教难对付的重要原因之一。

莎莉等人只从凶手是退伍老兵一事考虑,目光仍是盯着眼前的案子和尚未落网的凶手;

但卡尔却以莫德先生一案为切入点,以小见大抽丝剥茧,去思考洞悉这案子背后的群体矛盾、社会现状与国际局势……

这样的思考,绝非无意义的妄测。

因为在如今维德王国与南莱茵日益紧张的局势下,社会内这样的不安定因素是很容易被煽动和利用的。

卡尔尝试换位思考——假如他是南莱茵的帝国军师,他会如何发动这场帝国谋划已久的对外战争?

这场必将到来的战争早已有明确的目标:要做到毕其功于一役,用一场战争转移内部矛盾、扫清帝国深重的沉疴,将维德从四国之首的宝座上击落——正如曾经四王会战时,维德王国做得那样;

随后要南北一统,让这大陆只剩一个莱茵,彻底将国际地位洗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而代价,是赌上帝国的百年国运。

战争机器早已全力开动的如今,南莱茵帝国需要的不过是等一个战争借口,一个介入局势的契机;

最好还能引诱维德王国成为先动手的恶人,使南莱茵不用冒太大风险,不必背负对外侵略的舆论恶名。

卡尔很快得出了他的答案——首先暗中扶持维德王国内部的反动势力,煽动反对派,给予他们军火武器和训练支持,让他们成为对抗维德王室和拥王党的先锋,搅乱维德局势;

而如此一来,帝国要扶持的反对派,就需要他们有足够数量的群体基础,需要有能一呼百应的领袖;

此外,还要有明确的纲领、充足的理由和动机,他们需要对维德社会现状抱有极高的不满情绪,并同时具有改变现状的勇气——哪怕是推翻王室,也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最好还要有基础的军事素养,能在行动上统一步调,便于各方协同,听从指挥。

而这么一来,那些对维德王室充满怨恨的、从生死搏杀的战场中存活下来又聚在一起的老兵组织,以及数十年来不断被炼金教会打压的邪恶教团,便成了扶持煽动的不二之选。

那么,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整合,以及把武器送到他们手里。

但是四王会战之后,维德王国为了防备南莱茵,已经在两国漫长的国境线上建立了纵深的缓冲区。从帝国穿越缓冲区送进去,显然不是最优解。

那么就只剩下从维德王国内部入手……

嗯……伍德总监怀疑第二羽翼有走私军火之嫌,而薇菈已经发现了他们的军工厂,基本将这凿实了。

呵呵,第二羽翼,X先生,你们玩挺虎呀。

不过杀死莫德先生的这个迈尔斯,从他的行为逻辑来看,应该和这种阴谋无关。

今天这倒是点醒了我……而接下来我有必要去点醒伍德总监和岳父了。

卡尔就这样一边思索感慨,一边随便听听莫德先生把凶手的情报讲给莎莉。

这些他刚才已经听过一遍了,也告诫了莫德先生不要过度关注自己,当然更别提什么死眠之主之类的,所以现在卡尔一句话都懒得说;

也是因为觉得麻烦,他怕自己说一句,以莎莉指挥官今天这奇怪的状态,估计要和他唠大半天。

当莎莉指挥官得到凶手迈尔斯先生的住址后,又特意询问了那位介绍他给莫德先生的故友的信息——她认为假如此刻凶手已经在逃离明斯特的路上,那么很有可能投奔纽伦的那位亲戚。

卡尔暗暗在心中赞同,不得不说指挥官的判断是准确的,人逃离熟悉的环境后,总会本能地去往其他的心理安全区。

见莫德先生已将他知道的尽数交代完毕,卡尔才善意提醒道:

“莎莉指挥官,眼下这些情报,是否够大家抓到那位凶手迈尔斯呢?”

“足够。”莎莉点头后,郑重向卡尔行礼,“海勒总司,这次又仰仗你了。但感激的话请允许莎莉一会再说,现在我需要让外面那帮不成器的蠢才做点有用的事。”

卡尔连连摆手:“不必行礼,指挥官,您去部署吧,我还需要把莫德先生送回亡灵的应允之地,随后请允许我先走一步……”

“好,时间紧迫,我先去部署之后的工作。海勒总司请稍等我一下,有劳了。”

……不是,这女人真的听到我说话了吗?

卡尔满头黑线,他心里是十个不情愿,不知怎么的他只想离开这里,尽快回到家,回到菲莉丝身边去。

但既然他的上级指挥官发话了,作为下级的海勒总司就只好无奈地点头同意……

或许还有要私下商谈的事吧,说起来出城前伍德好像就和我提过,莎莉指挥官对出城找到兰尼尸体那件事一直耿耿于怀,毕竟她没有把凯瑟以及任何失踪者救回来。

哎,真麻烦。

“莫德先生。”莎莉再次对亡灵郑重说道,“我会履行承诺,将迈尔斯送上审判庭。”

“多谢指挥官大人。”

莫德先生也回礼,但他的身影却比刚才更透明了两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