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偶识(1 / 2)

加入书签

正如沈寒所言,几日过去他要离开,沈梅在院中给他准备行李,临了,沈寒看她。

“没多久时日,等我回来。”

沈梅点头,沈寒临行前捏了捏她脸,“照顾好自己,我去了。”

沈梅看他,听到他这话心头一跳,总有什么不好的预感,她嘴唇微动,想说什么,到底开口无言。

沈梅一直盯着他背影消失了,方才转回屋中,她走几步,看到昨晚的蜜饯放在案上,她过去,试探性地拈起一颗,放入口中轻嚼慢咽,味道尚好。

这一走,消息了无,便是十日。沈寒带人来到丹阳县城,到当地官府打听消息,又着人在平民中暗自查询。

如此两日左右,沈寒查到鲜卑人的两处聚集之地,一是周边山头,二是县衙客栈,丹阳县令早先捉拿过几名鲜卑人,其中武力高强的逃了出去,但也有一两人落网,一番审问下来,什么话都未问出,只是在身上搜出弯刀、配饰等物,更觉有异,丹阳县令遂报此事到郡守府衙,沈寒奉郡守令前来调查。

一查之下,两处聚集地鲜卑人约有百人,意图不明,丹阳县令的意思,需要查明证据方能动手,沈寒道:“我带兵前来,他们未必没有听到风声,在他们早做准备之前,先发制人出其不意,方有奇效。等查到证据,未免为时已晚。”

丹阳县令摇头,“并无证据表明他们意图不轨,郡丞所想皆是猜测,怎可轻言出兵?以后人心惶惶,法度何存?”

他继续,“还请郡丞安静等待,待他们有所异动,方出兵有名。”

沈寒皱眉,丹阳县令道:“郡丞擅用术,却不可将道弃之不顾。用术过甚则心胸狭窄,用道过甚则浮于表面,术与道,缺一不可。”

沈寒惊讶,不想被人看透至此,遂道:“谨受教,请问先生名讳?”

丹阳县令答:“在下姓卢,名贞。”

沈寒回想起来,似乎在几年前隐约听过。

“四年前以一篇文章扬名王都的才士,可是卢先生?”

卢贞年过三十,相貌堂堂,颇有稳重之风。“正是在下。”

沈寒不料遇到此人,遂多攀谈几句,甚为投机。

他道:“先生所言甚是,既如此,便再等几日。这几日,还望卢先生不吝赐教。”

接下来几日,两人同吃同睡,日夜交谈,推心置腹,几日下来,卢贞学识见识都在天下一等之列,沈寒叹道:“先生如此才华,却委屈此等小职。”

卢贞道:“我清风之士,不为图名,虽处闲地,亦得自安。”

沈寒摇头,“先生谦让,是先生之德,朝廷不察,是朝政之失。”

他继而想到什么,道:“先生既然显名于王都,怎得来此边境之地?”不待卢贞回答,他自行叹道:“先生才华,怕是不容于王都。”

“王都尊卑等级异常严苛,先生既非名门,又如何能有出头之日?”

卢贞不想他年纪颇小,见识如此之深,这几日观其言行,学识气度非常人可比,又天生带着贵人气度,想必出身不凡,高门子弟多是纸醉金迷之徒,不想此人却独树一帜,不由心生好感,言谈中颇多真心之语。

两人闲聊甚广,亦颇多相知,及至卢贞见沈寒有郁郁之色,方询问原由。

沈寒稍微思索,请教道:“我有郁结,不知如何能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