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章(1 / 2)

加入书签

御书房,启和帝看着一摞摞的奏本,多有弹劾县伯王家的,当真是墙倒众人推。

转念一想,王家有眼无珠,弃了他看好的亲封太子,转而去烧寿王这个冷灶,不由得他不恼怒

又想到那个薛家,寿王求财,构陷太子,一石二鸟,他偏就不叫他如了意

到底贾王二家是姻亲,都是老臣了,他也实不愿意看着两家反目成仇,处理了一个薛家也就罢了,算给一个交待。

一个紫微舍人,不过一届商户,本事没多大,竟也敢跟着王家鬼混掺和夺嫡,倒真是叫人新鲜的很

至于王家,轻拿轻放,就这么过去罢,到底是老臣了。

黄守忠在一边老神在在地站着,眼不歪头不斜,微微垂首,眼角余光中,便可看到启和帝动作犹豫,心中摇摆。

他心中轻叹,圣人到底是老了,心也跟着软了,但就是没对着除了太子以外的儿子软上几分。

他跟在启和帝身边几十年,虽看不懂他,但自认还是了解几分的。

这薛家,怕是要倒霉了。

好在薛家家主还有个好儿子,从户部的位置退下来,传给儿子,日后寻个不那么显眼的差事,倒也还有希望起来。

刷刷刷在折子上用御笔批注,而后合上,放在了一旁。

外头一个小太监掂着脚儿进了来,黄守忠一瞧,便走了过去,“什么事儿不都说了,无事不要打搅圣人”

那小太监只是摇头,“老祖宗,外头,寿王来了,说要求见皇上”

黄守忠一听,便也明了了,这是来为王家求情呢

于是令小太监在这儿等着,他躬身上前,“圣人,外头来了人,说是寿王爷在外候着,求见您。”

启和帝头也不抬,“那叫他且先等着,朕现在还未抽出空”

黄守忠应声,退了出去,打发那小太监前去回禀。

寿王立于殿外,听闻启和帝不见他,意料之中,但不可免的,还是心气不平,压下心中的怨愤,面容温煦道“劳烦了,那本王便在这儿先等着。”

小太监连连推辞,垂首道“哪敢当王爷一声劳烦,这是奴才分内之事”

说罢退至门口,稳稳当当。

又是过了小半个时辰,寿王才被传唤进去。

“儿臣拜见父皇,父皇万岁万万岁”

启和帝从御案前绕了出来,上座,“起罢,坐,你不常来御书房,今日来,所为何事”

“儿臣此番前来,是为了王家一事,特来向您求情。”

他生的斯文儒雅,一眼望去,便令人如沐春风一般。

“王家曾于我有些许恩惠,我自当要为他们尽一份力,成也好,不成也罢,左右我是尽到了心意。”

启和帝闻言,掀起眼皮看了看他,寒意森森。

六月十七,贾赦又是来了一封信,与此同时,王氏从院子里走了出来,史氏又是恢复了往日的温和态度。

可笑容之下,隐隐还能看出一丝尴尬,“既然身子养好了,也多出来走动走动,成日闷在院子里,再好的身子也糟践了”

“还有珠哥儿,最近身体怎么样”

王氏心里冷笑,淡淡道“劳母亲挂怀,珠哥儿最近身子骨好了不少,也爱笑爱动了,吃的也多了,好得很。”

史氏笑道“那就好,那就好,珠哥儿这孩子前段时间身子弱得很,尤其是与瑚哥儿一道作比,我瞧着心里都不落忍,现今他转好了,实在叫我放心不少。”

王氏只是笑笑,不再言语,室内顿时陷入一片静寂。

徐氏心中叹气,面上不显半分,这厢出来打圆场道“既然珠哥儿身子好转,那也是好事一桩,政儿媳妇养孩子倒是好,日后再多勤加看护才是,把他养得壮壮的,风风寒暑热不侵,日后大了,再为我生出来个重重孙,叫我也过一把做老祖宗的瘾”

王氏听了,用帕子掩唇笑了起来,“祖母一看便是长寿之相,别说重重孙了,便是再重一辈,想也不是难事儿”

徐氏笑道“那岂不是成了老妖婆子了人有命数,活那么长久也未必是好,能见到重孙子,我便十分知足了。”

张沅芷走了进来,逗趣道“如何不成呢逍遥游中有载,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为秋,而彭祖,更是活到八百岁,活生生一个周朝,咱们不和彭祖比,和他比寿命,未免憋屈,往好了想,没准儿您运道来了,活他个一百多岁,那也是极好”

“没准儿那时候,瑚哥儿也有了孙子了”

说着,将瑚哥儿放在了徐氏身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