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皇榜(1 / 2)

加入书签

近几日,丞相府的门槛儿都快被太医院的太医们给踏破了,皆是垂头丧气的进出,寻不着半分让天下医者顶礼膜拜应有的模样。

皇上有令:治不好丞相,提头来见。

老丞相乃是国之重臣,这一病,让太医们胆颤心惊,一个个都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里进府看诊。

榻上的老丞相进气少,出气更少,围在榻前的几名太医皆是长吁短叹,莫说是对症下药,就是连这病因都说不出大概来,翻医书、查古籍遍寻不着相似的病症,看来老丞相命不久矣,他们也都得跟着魂归黄土。

老丞相久病不愈,皇帝仁慈爱才,下旨张贴招贤皇榜,揽尽天下名医,凡治好丞相者,赏黄金千两。

相府每日出入的医者不在少数,宫里赏赐的名贵药材源源不断的送进府里,却始终未听见老丞相病愈的消息。

黑云压城,暴雨如注。

临近宵禁,相府门口站定两个人影,一高一矮,打着一把伞却是遮着身后的竹篓,身子早已让这滂沱雨势湿了个通透,看起来有些狼狈,却都身姿挺拔,丝毫不畏风雨。

这些天能到丞相府来的,不是宫里头,便是民间的大夫,皆是冲着丞相的病来,门房自然不敢怠慢,打着把伞快步跑下台阶去迎。

走近瞧见是一白发白须老者带着一名五六岁模样的女娃,粗布素衣上满是雨水泥点子,老者背着一个竹篓,女娃抱着一个湿透的包袱,看起来不像医者,倒更像是对落难的祖孙俩。

老者一手打伞,另一手稍稍往前送了送,手里捏着一张纸,已经被雨冲刷的破烂不堪。

门房盯着看了片刻,当下大惊,这是——皇榜!

这些天往来的民间医者甚多,但无人敢揭皇榜。

不揭皇榜来诊治,治不治的好都无大碍,治好了揭榜领赏不迟,治不好撂一句学艺不精也不丢人,说不准还能落下医者父母心的好名声。

揭皇榜即是领了皇命,治不好便和太医们别无一二,提头来见,随时可能丢了性命,故而皇榜张贴数日,无一人敢揭榜。

门房知晓眼前的人怠慢不得,当下将人领进了府门,并遣人速去内院通禀一声。

一路的回廊上都悬着灯笼,只是风大,灯笼飘摇不定,伴着大雨敲击园中池塘和屋顶瓦片,看不清府中景致,亦很难听到细小的声响。

但老者耳力惊人,垂眸看向跟在身旁的女娃娃,她也正抬头,四目一碰,她指了指自己的肚子,饿得直打鼓,响动有些大,丢人了!

“备些膳食。”老者开口,声音不若看起来那般老态,倒是浑厚有力。

门房连连点头应承,治好了丞相何止是一顿膳食。

“素面、姜汤即可。”老者又吩咐一句,便再未出声,一路行进至丞相所处的院落。

卧寝内有两名太医随侍在侧,见来人便停止了商议,看向他们。

桌旁一名约莫十岁的半大少年起身作揖相迎,还未开口,一老一少已经快步走近病榻。

经过两名太医时,两人连一个眼神都未给他们,湿透的老者顾不得自己浑身水气,连身后的竹篓子都未卸下,往榻边一坐就把起脉来,闭着眼仿佛入定一般,另一手捋着早已湿成一撮的胡子,衣衫上的水一滴一滴坠到地上。

一名太医上前一步阻拦,“大胆,你可知丞相尊贵,如此仪容失态,若是过了病气给丞相,你可担待不起。”

原本站在老者身侧抱着包袱的女娃快他一步挡在老者身前,“不许吵我爷爷。”

声音脆生生的,带着些许奶音,她恼怒的表情顿时就少了气势。

恰逢此时,管家领着丫鬟端来膳食,摆至桌上。

能在丞相府里当管家的,自然不是寻常人,还未踏进屋内时便已听见太医的声音,心中了然两方人马现下甚是尴尬,当务之急是缓和双方,遂小声询问道:“老先生,膳食已备妥,可要先用些?”

老者进屋后初次发声,“三七,去吃,吃完把篓子里的给处理了。”说着,便把背在身后的竹楼放至地上,闭起眼睛接着把脉,俨然不想和其他人啰嗦半句。

能入宫当得了太医,自然是医术了得,并不是民间一般大夫能比的,少不得有些傲气,虽久治丞相不愈,但来府中的民间大夫见着他们无不恭恭敬敬,哪里被这样名不见经传的人给无视过?

正要发作,管家适时一拦,小声说道:“这位老先生揭了皇榜。”

两名太医皆是一愣,管家忙不迭打圆场,“两位太医劳心劳力,偏厅已备下膳食,望移步偏厅用膳。”

虽听闻眼前之人揭了皇榜甚是惊讶,但思及他目中无人的做派,气得拂袖跟着管家而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