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 50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五十章

跟师嫂和师姐妹们书信往来时,楠笙总会夹带一些私货。这些私货多半是跟刘泰和刘家有关的。楠笙想要先给外人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让人知道这门亲事将来没成,也并非是她一人之过错。

偶尔也会提起女人之间的八卦。比如元春,比如刘泰的那位表姐。再比如贾家三春德容和心性。

当然了,说起三春后话题‘自然而然’的就说引到刘泰那位表妹身上......

不过每每写到这里,楠笙就迷惑了。同样有个姐姐在皇宫,为啥三春就辣么没有行情呢?

是年纪之故还是元春以及门第高不成低不就?

都有之吧。

高门大户未必看得上被圈养的三春姐妹,毕竟不是兄弟不显,就是她们本身是庶女。

惜春虽然是姐妹中身份最高的,但她的‘商业价值’不及探春三分,性子又不如迎春好拿捏,最重要的是如今她年纪还小,又不能越过两个姐姐先定妹妹的亲事。

而小门小户也未必敢上门提亲,怕亲事不成,还会被让人说成癞青蛙想吃天鹅肉。

再想想贾家那些爷们的作为,楠笙不得不说,长点脑子的人家都不会选贾家的姑娘。

都说‘外甥似舅’,人家能不担心让自家的儿郎子孙步上贾家爷们的后尘吗?

再瞧瞧他们一个个的名声...楠笙有那么一瞬间非常担心她被退亲的理由会是闺誉有瑕这样恶心人祖孙三代一族女儿的污蔑之词。

这年头,不是你自己守身如玉,清静度日就能高枕无忧,因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呢。

而且你要是坏了名声,就会连累家族中的其他姐妹。反之其他姐妹若是坏了名声,也会连累你。你们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是白费力气。

想到这里,再摸摸自己的脸...好像也不是那么安全呢。

长长的叹了口气,楠笙发现对于一个打定主意不成亲,立志要出家的女人来说,她其实并不需要担心这些事。

可黛玉怎么办呢?

都是外姓女子,她能遭遇的事情,黛玉未必能躲过。坏了名声再不能嫁给宝玉,再想想黛玉的心气,这岂不是生生将自已逼死的节奏嘛。

也许...这也是宝钗会最终嫁给宝玉的主要原因吧。

╮(╯▽╰)╭

楠笙和黛玉打发人送节礼去各处时,那些林如海在世时精挑细选的弟子们也都陆续将节礼送到了京城。

京城位于北方,此时富贵人家穿的衣料,香脂水粉,刺绣等物泰半都是江南那边运过来的。

论东西时新好坏,还是江南那边更好一些。这也是楠笙和黛玉什么只送新书和果脯等物的原因。

从师兄弟和师姐妹们送到荣国府的节礼就可以看出准备这些礼物的人心性如何,是男是女。

有女眷的师兄弟和那些女弟子准备的东西都极为精致,也大多适合闺阁女儿们摆弄。而没有女眷的师兄弟,送的大多都是书籍和笔墨纸砚一类的文房四宝。

不得不说的是楠笙和黛玉没给刘泰送节礼,但刘泰却给楠笙和黛玉各准备了一套文房四宝夹在师兄们的贺礼一道送到京城。

刘家没动静,可见这文房四宝是刘泰自己的意思。不过看楠笙和黛玉一模一样的东西,就能知道这位其实就是走个虚礼。

没将楠笙放在心上,只是将节礼当成走过场的一种应酬。说不定还是他们师兄弟一道吃酒说话时不得不做的应酬。

东西送来就没有丢出去的道理。

于是楠笙和黛玉又将这些东西转手做了年节的礼给了宝玉,贾环和贾兰,贾琮几个。

一人一份还剩下不少呢。

楠笙本着白放着也是放着的原则,又让莳珊拿了两套送到府外交给七载。

既然对清温说了要善待人家的儿子,这些小事上多做些也是应该的。

黛玉是个讲究细节的精致人儿,她在荣国府收了些读书识字的小丫头,这个年节,黛玉还特意改良了一回妆刀三雀,打了一批精致小巧,更适合内宅姑娘使用的文房三式赏给那些小丫头。

以前陪着黛玉读书玩的小丫头现在已经不剩几个了,不过能坚持下来的人,都是聪慧有毅力,有上进心的妹纸。见她们这般努力,黛玉自是更认真教授她们知识。一来打发时间,二来也是心性使然。

黛玉给这些小丫头备了小礼物,这些小丫头也没辜负黛玉的一份心,都用心的给黛玉准备了东西。

有绣一包帕子的,有绣荷包,做绣鞋的,也有知道黛玉脾胃薄,特意弄了乡下小菜,收拾干净,腌在坛子里给黛玉就粥的。还有用心养上几盆花给黛玉解闷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