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喜当妈(2 / 2)

加入书签

何娘子上前搀扶住曲悠槿另一只手臂,帮着她使力进了自己家的小院。

坐下后,曲悠槿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说着:“是这样的,婶儿,我这身体现在亏的严重,便想吃点补的,想来个鸡汤和蛋羹,再来点大米饭。”

现在身体实在虚弱,她也不想亏着自己,手里有钱就只想关注当下。

话落,见何娘子有些面露难色,显然是觉得她有些得寸进尺了。

又赶紧将下句补上,“这样的婶儿,我这里有一两银子,我不白吃你的,我付钱。”

何娘子这才好转些,又看曲悠槿真的虚弱,摆摆手,“哪用的到那么多,半两银就够了。”

乡下人没那么多想法,她要吃好的,那收点钱也无所谓,再说现在是曲悠槿有求于人,这到底是欠了个人情。

在这个两文钱一枚鸡蛋的世界,一只老母鸡半两银确实便宜曲悠槿了。

不过曲悠槿还不大了解物价,想了想就点头同意了。

何娘子招呼家里的小子去杀鸡,洗洗手便去厨房给她忙活了。

米饭和蛋羹一起好的,可能是真的同情她,蛋羹满满一大碗,曲悠槿不敢吃快了,细嚼慢咽的吃完,鸡汤也好了,没放什么佐料,只放了些盐,却让曲悠槿有种幸福到想落泪的感觉。

吃饱喝足后,何娘子还将她没吃完的米饭和鸡汤给她装了碗叫她带回家明天吃,让曲悠槿不好意思的同时,强硬着态度,将一两银钱都塞给了何娘子。

回到家,看着家徒四壁的小院,曲悠槿在院里搬了条凳子,看着天上的月亮,边思考边缓慢的运转起自创的法诀。

这是她在被关押的时候慢慢摸索出来的,毕竟天天被研究实在没事干,暗地里就想办法增强实力。

不过说是法诀,也不过是个吸收植物精气和运转的方法罢了。

是她参考了五行八卦改版来的,具体就是利用身边的植物,辅助自己的修行也反哺植物,这个法诀最强的地方,就是可以自行运转,只要曲悠槿可以吸收植物精气,便永远不会停止。

能运转便意味着可以开辟自己的精气世界,是一个像是随身空间一样的地界,不过也只能放些死物。

曲悠槿运转了几个周天后,便试着开辟精气世界,背靠一座大山,山上的植物多不胜数,简直就是一座天然的精气库,还是取之不尽的那种。

精气世界的开辟很顺利,小小的一米左右的小空间,曲悠槿很开心,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比如和谢陈的婚书家里的房契地契通通找了出来收拾好放置在自己的小空间。

忙完这些,曲悠槿躺在床上,扯了几件谢陈的旧衣盖着,摸着肚腹,感受着里面的回应,慢慢的在两道小小的心跳声中睡着。

吃饱喝足睡着,和晕过去再醒来时状态完全天差地别。

第二天的曲悠槿,不说神采奕奕,至少也不至于需要扶着东西行走了。

身体在一夜的修养下,状态又好了许多。

不过曲悠槿看看枯瘦的手臂,颜色是不正常的黄里掺白,皮肤表面还有细纹,就觉得自己还要好好养养才行。

将昨晚的米饭和鸡汤简单的热了热吃过后,曲悠槿翻了翻找出一个小背篓和柴刀,就锁了门往后面的山上去了。

背靠这样一座山,这才是曲悠槿敢肆无忌惮将所有钱都花掉的底气。

拥有植物精气的她,在这山中,像是回了家一样。

不过刚刚重新开始吸收植物精气,力量能使用的范围也小,但温饱曲悠槿觉得还是很好满足的。

散开了自己的气息,避开那些觉得无法对付的大型动物,曲悠槿往自己发现的目的地行去。

她打算挖几株参下午去镇上卖掉。

山上野生动物极多,村民们一般只在外面挖些野菜和常见药材,再往里,就只有村里没地靠打猎为生的人会去了,但也不敢太往里走,多是布置上陷阱,隔三差五的来收。

就导致山里的药材长势极其喜人,曲悠槿避开动物后,危险系数降低,挖的不亦乐乎。

挖参时又发现了些能吃的蘑菇,山里还有些曲悠槿没见过的花草,她通通都挖了丢到自己的小空间里。

等有空的时候拿出来种上。

回程还绕到了几颗山楂树旁边采了点山楂,她现在倒是过了想吃酸的的时间了,但架不住是水果啊。

回家后看着时间还早,曲悠槿换了套衣服,就背着背篓往村口行去。

现在秋收时节,村里上午行走的人不多,几个小孩子组成的团体,笑得叽叽喳喳。

曲悠槿运气好,没等多久,往镇上去的牛车就来了。

牛车看距离收费,她们永和村不远不近,只要了六文钱。

永安镇是这附近十几个村头的连接枢纽,每天都有人来来往往,镇上倒是不被战火影响的样子,依旧热闹。

牛车走的慢,路都是被压实了的,倒也不晃,曲悠槿摸着肚子,在这一晃一晃下昏昏欲睡。

等车夫叫了到地儿了,睁眼时都是茫然。

随着人群下了车,曲悠槿便慢慢在路上走。

她走的慢,怕被撞到。

进镇不远处,就是普通农民摆的小摊,卖些什么的都有,这边也热闹,附近住的小孩子在街头巷尾笑得咯咯作响。

曲悠槿走过去,将身上最后五文钱掏出。

“你们好,我想咨询一下这个镇上最好的医馆是哪家?说对了我手里的钱就是你们的了,可以吗?”

就算是镇上的小孩,兜里也不可能有钱,何况还是住在这一片小摊贩街区的孩子。

果然见钱眼开了。

争先恐后的将镇上的医馆细细数来。

若是曲悠槿问的是别的,说不定还真答不上来,但医馆,不好意思,一年到头总会有那么几天。

“镇上有三家医馆,最大的叫仁安医馆,在玉溪街那边,他们家治的最好,但也最贵,口碑最好的叫善同堂,他家不贵,但要一段时间才能好,不过我们家里都喜欢去那里看病。”

几个小孩子说的都大同小异,曲悠槿将手里的钱一人一文的分了分。

按着想法,打算先去离自己近又口碑好的善同堂。

这家医馆看位置就大概明白格局,这一条路上都是些不大的小本买卖。

医馆还是很好找,毕竟拿着药包人来人往的地方可太明显了。

曲悠槿也不急,边往里走边四处观望。

在和现代的医院不同,穿着古代布衫的人,排着队挨个的把脉,瞧着还挺有意思。

两个打杂的学徒也忙的不亦乐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