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 章(2 / 2)

加入书签

只要穆钧能保证宫中没旁的女人,她也能保证自己不会搞出什么淫乱宫闱的丑事。

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把好端端的人人为变得残缺不全,盛景意都是不赞同的。

何况就古代这手术水平,阉割过程中弄死人也不是稀罕事。

那些已经成为太监的人也就罢了,留着差遣就是,再进新人却是没必要了。

穆钧小时候就见过太监,还曾不小心在澡堂里看见过太监残缺不全的下半身,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小的冲击。

对于那位到死都护着他的老太监,穆钧没有太大的反感,反而对他十分怜悯。

回京之后太上皇给穆钧派了几个内侍到身边伺候,穆钧倒没太在意,毕竟皇家用太监着实再正常不过。

听盛景意一说,穆钧便想起了那位老太监。

世道太平时,谁都不会想把儿子送进宫阉了,那些被送来的大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都是日子过不下去了,才舍了自己的孩子。

两个人很快在此事上达成一致,目前宫中就他们两个主事的,确实没必要再选那么多人入宫。

盛景意带入宫的人都跟了她好些年,是她手把手教出来的,读书识字算术这几方面都已经十分精通。她让人宫女们的居处旁挑了处院落作为宫中学堂,给宫女们重新排班,给她们进行基础知识扫盲。

宫女们本来已经按照专长被选入不同的地方做事,如今又要重新学一轮,很多人心里是不太乐意的。

不过负责教学工作的兰姐儿给她们讲了讲宫外之事,说别处且不提,金陵那边的女孩子大多都有机会念书了,穷人家的女孩儿有些是靠父母的工作有了进学堂的资格,有的是经由牙行送选入畅清园读书;至于达官贵人家的女孩儿,更是以不能识字断文为耻

算术入门这套书,各家姑娘更是人手一套,鲜少有人没读过。

兰姐儿说道“等你们被放出宫去时别人都会,就你们不会,你们就不太好找人家了。即便勉强找到过得去的人嫁了,你们也没法教好自己的儿女,到时候儿女输了旁人一筹,心里难道不憋屈”

宫女们鲜少有机会到外头去,不知道外头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听兰姐儿这么说,众宫女心里只觉半信半疑,不知是该信好还是不该信好。

只是,太子妃派人有什么理由来骗她们

即便她们学得再好,伺候人时也不可能伺候出花来,何况再过几年她们就该被放出宫去嫁人了,又不会一辈子在宫中伺候

所以,这位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兰姐儿应当不是在骗她们。

世道已经变了吗

想到出宫嫁人,想到未来要养儿育女,不管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心里都生出几分火热来。

是啊,她们被选入宫本就蹉跎了几年,总得多学些东西才好找夫婿

宫中学堂也就如火如荼地开了起来。

这些都是小事,盛景意只需要吩咐下去,底下的人便会做好。

在金陵的时候她撺掇寇承平他们在各地合开了一家家学堂,效果十分显著,虽不至于人人都能出口成章,小一辈的扫盲工作却是做得差不多了。

这些小孩们还被老师安排了任务,每天回去教父母一两个字,几年下来,金陵的文教工作得到了显著提高。

如今的金陵不一定人人都能唱桃花扇,听起来却已经不至于一头雾水,大伙都能记下几句比较经典的唱词了。

这些播下去的种子都开始生根发芽。

盛景意一开始有信心当好这个太子妃,也是因为金陵那边的各项安排初见成效。

所处的位置越高,发号施令就要越发谨慎,盛景意还是选择比较稳妥的发展路线,先搞好基础,再进一步谋求发展

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第一批水师护送着朝廷商队向着“宝石城”出发时,临京人也发现太平书坊悄悄上架了一本装帧十分好看的新书。

太平书坊这几年出了不少好书,大伙都有种“太平出品,必属精品”的印象了。

这回出新书的消息一传开,不少人看封面就买了,结果付完钱一看,才发现这本书看起来好像有那么一点伤风败俗

太平书坊那么大一家正经书坊,居然也卖这种书的吗

简直有辱斯文

有些气性大的文人,当场就摔书骂了起来。

有些脸皮薄的则是悄悄揣好书走了。

太平书坊的掌柜与伙计大半是从金陵选调过来的,什么大场面没见过啊,这种小打小闹压根吓不倒他们。

伙计们耐心地给客人们解释,他们这书是正经书,不是小黄书,书的内容是经过国子监审核的,听说国子监那边审核时内部还打了一架,直接达到了国子监祭酒面前国子监祭酒亲自拜读之后,还给这本书写了序呢

由此可见,这书其实再正经不过了

你们仔细品品,上面的洞房姿势指导用笔多么特别,人物多么生动,这绝对不是普通的春宫图,这是艺术,更是科普,绝对的居家旅行必备良品

还在为怎么给儿女做婚前启蒙烦恼吗赶紧把它带回家吧,一本书解决你所有苦恼

在这种口若悬河、舌灿莲花的解释之下,很多人都糊里糊涂地揣了一本太平书坊的新书回家。

作者有话要说

小意儿区区性教育工作,湿湿碎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