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 17 章(2 / 2)

加入书签

~~

下了决定后,阮青岚当夜就开始安排南下之事。

朝廷已经命镇北王离京,拖沓不得。

好在船是现成的,平素往来南北运货,熟门熟路;运河沿岸处处是商埠,也无需准备太多米粮,只消将家中织坊与铺子安排好便可。

所幸下人们都忠厚可靠,前些日子又找到了几个不错的掌柜,众人也都知他收到家信的事,倒也无人起疑,待将诸事交代好,他便带着妻儿上了船。

阮家的船不小,底部是一个大大的货仓,其上还有十间客房,分上下两层。

距离上一次回临安,已经有四五年之久,此时乍一上船,几个孩子都很新鲜,尤其小娃儿阿皓,看看这又看看那,眼睛都快不够使了。

楼上的客房自然要留给独孤珩与赵达,阮青岚将妻儿及下人安排在楼下,便带着明瑜去码头迎接这二位贵人。

芳若同秦氏央求,“娘,今晚我想同姐姐睡一间房,叫红菱同小竹睡去吧。”

秦氏觉得奇怪,“做什么要跟你姐姐挤?”

小丫头道,“我怕夜里睡不着,可以同姐姐说说话嘛。”

秦氏无奈看向安若,“安安可愿意?”

“我愿意,”安若点了点头,又同妹妹笑道,“不过我没有小竹细心,万一睡着不知你踢被,你怕是要着凉。”

芳若笑嘻嘻道,“姐姐不必担心我,没准是我来

替你盖呢。”

安若轻点了点小丫头的鼻尖。

妹妹虽然调皮些,但最维护她,上辈子知道大伯与祖母要将她嫁去武王府,登时便拿了把剪刀要去与他们拼命,大伯恼羞成怒,将她禁了足。一直到她上轿,芳若还一直被关着。

而直到后来小丫头出事,姐妹俩也都没再见过……

好在这辈子已经截然不同,有父母在,她们便无需寄人篱下,那些事,一定也不会再发生了。

安若正默默感慨,忽听娘叮嘱她们姐妹,“这一路有好些大码头,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你们务必乖乖待在船上,千万不要乱跑,否则一不小心被拐走,可不得了。”

芳若觉得好笑,“娘,我们又不是小娃儿,怎么会被拐跑?”

“怎么不会?”秦氏道,“汴京前几日才出了事的。那位吴家小姐同你姐姐一样大,不过出门买个胭脂就不小心走失了,到今日还没有找到呢。”

“谁?”

安若一顿,忍不住问道,“娘说的是哪位吴家小姐?”

“就是吴监事的侄女,”尽管船上没有外人,秦氏还是压了压声音,“你及笄时还曾来过咱们家的,吴家现在急坏了,吴监事找了各路人马在城中到处找人呢。”

竟然是吴银霜!

安若颇有些意外。

这位吴小姐看起来一脸精明相,怎么会走丢?

一旁,芳若也终于想起了娘说的是谁,立时嗤道,“怕不是报应吧,谁叫她造谣陷害我们?”

小丫头早就知道,那日定然是这吴银霜同她的太监叔叔讲了珍珠耳坠一事,而她的太监叔叔便向宫里举报,害得爹被拱卫司抓走,差点回不来。

不过事实虽然如此,秦氏却一下捂了她的嘴,压低声斥道,“少胡说八道,嘴上没个把门,莫不是要害咱们全家!”

芳若吐了吐舌头不再作声,脸上却还是满满的不屑。

安若没说什么,心间的疑惑却越来越重,好端端的,这吴银霜怎么会走丢?

正这么想着,耳边忽然传来了动静,却原来是爹和明瑜引客人上了船,远远的招呼她们道,“安安,芳芳,快来同舅父表哥问好。”

她只得先收起心思,同娘和妹妹一块过去了。

因独孤珩没有路引,阮青岚就将他和赵达对外称自己的妻侄与妻兄,也早同家中说好,此时众人都心照不宣。

但须知他二人已经易了容,若不叫阮家人见见,唯恐路上遇到盘查会露馅。

双方照了面,姐妹倆先向对方行礼,“舅父,表哥。”

那二人也点了点头,独孤珩又唤了秦氏一声“姑母”。

秦氏也赶忙应好,安若则忍不住抬眼看向对方。

她们的“舅舅”两鬓斑白,看上去比阮青岚还年长几岁,也多了几层厚厚肚腩,但从身高上仍可以认出是赵达。

而另一位身若修竹的年轻郎君,自然该是独孤珩了。

也不知谁为他易的容,手法甚是精妙,将他的高眉深眼拉长成了细长的丹凤眼,若是不知内情的人,定然认不出他是镇北王。

不过安若也不得不承认,纵使眼型改变,这幅面容仍然堪称英俊,毕竟他的身姿摆在那里,以及骨子里都透着生来便有的矜贵气度。

然不知为什么,望着这样的面容,安若却忽然觉得有些似曾相识。

她怎么……好像在哪见过这张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