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 章(2 / 2)

加入书签

“胡说什么呢。”有个眉眼精明些的打断了老农的话,向着贾代化弯了弯腰“没军爷们辛苦,咱们就不能安生过年。也没多的,就是给军爷们尝尝自己种出来的东西。”

“难为乡亲们一番心意。”贾代化若有若无的叹了一声,看向已经匆匆跑来的李森“都收下吧,不过叫人按价付给乡亲们银子,问问他们路上走了多长时间,给些车马钱。”

“将军,使不得呀。”老农脸上带出泪来“小的们是来感激军爷的,不能要军爷的银子。”

“老人家,”贾代化笑的如此和煦,让李森以为自己见到了一个假的将军“你们的心意西北军领了。只是西北军军规不能破,不收百姓一针一线就是不收。你们若是不收银子,这东西也只好请你们再带回去了。”

百姓们哭成了泪人,他们不是没被官府强迫,用乐输的名头给三州的守军捐过粮食菜蔬。可是西北军这里送上门来了,竟还要给自己银子,这,这

西北军真是一点儿不让老百姓吃亏的队伍呀,这样的好军爷,自己以前怎么一点儿也没听说呢,一定是有乱臣贼子不敢让西北军的大名传扬开来。

至于为什么,宁远传说里头不是说了吗,西北军主将本来可以因功封王的,乱臣贼子们为了怕主将抢了他们的风头,皇帝也怕主将功高压了他的名声,刚开始的时候才给主将封为一等将军。

是,一等将军已经是他们听过最大的官儿了,可是相对主将的功劳来说,远远不够好不好。前次主将为了保护他们这些百姓,身上受了好几处伤,皇帝才不得不封他做了宁远伯。可让百姓说,将军就是将军,有将军在,他们这些边关的百姓,才不用被北戎人当成两脚羊给砍了。

朝庭不愿意让西北军出名,他们百姓也是有嘴的,他们要把西北军的功绩传扬的尽人皆知。光有一本西英烈记怎么够,真当他们西北没有读书人了

话本子不好安排,西北还有山丹丹、还有花儿,还有数不清的民间艺人。百姓们心里定下主意,对给自己拿银子的兵士们千恩万谢的走了。

西北军在西北的名声,很快就超过了三州守军。营门处不时的出现一些粮袋子、几棵白菜,可是再也见不到送东西的百姓。人家都是放下东西就快步跑走,就算卫兵再喊也留不住人。

这时行营里军规大赛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没办法,奖励太丰厚,想参加的人太多,各营不得不先行进行选拔,再优中选优挑出自己营里参赛队员。

将官们这里参赛的五个人,有三个是新将官,还有两名是原西北行营的下级将官,热情也很高涨。大家坐到摆成半圆形的桌子后头,各自打量着对手。

参赛的兵士不大敢跟将官们对视,低着头的多。也有几个兵士胆子大,看向将官的眼里有些挑衅的意味。贾代化悄悄问焦大“我怎么看着那几个小子眼熟”

焦大乐呵呵“主子,这是咱们先安排进来的人。这帮小子在庄子里都读过书,背起东西比别人快多了。”

贾代化便不再多说,静静的看着台上的比赛越来越激烈。到抢答的时候,往往是刚念完题目,好几个人站起来要答题,各营的统领纷纷说是自己营里的人站起来的快,最后得请贾代化来做最后的裁决。

对此贾代化一点儿也不烦,不管让他做几次裁决,他都指出一个无可挑剔的人来。只有焦大一人知道,主子指的人,都是庄子里送进西北行营的。

最后头一名还是落到了将官一队,三营竟得了第二名,把焦会乐的冲着那几个兵便喊“回头老子也赏你们银子。”看的其他几营的统领决定,一会儿一起练一练这个得意忘形的小子。

贾代化发了奖银,还直接点了十名参赛的兵士做自己的亲兵,可把一众观赛的兵士给羡慕坏了将军的亲兵呀,日日可以见到将军,听将军亲自教诲的人

如此轻易将十名庄子里训出的死士选到自己身边做亲兵,贾代化很是满意,对军规修改更加上心,一个个亲自问起参赛人员的意见来。

能说出道道来的人不多,好几个的意见还是重复的。这都不重要,反正贾代化自己心里已经有了谱他现世也是参加过大学军训,背过几天纪律条例的人,修订一下西北军规不是什么难事。

没等到过年,西北军便迎来了贾代化新军规的洗礼。这一次比前次推广起来更容易,因为兵士们识字的多了起来,背军规不用再让将官一遍一遍的念,这就省去了不少的时间。

启发民智果然是重中之重呀。贾代化感叹的就是这句话,他又有了新的想法派西北军给老百姓扫盲

此事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因为西北军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怕北戎人今年到现在还没有犯边,也不能一下子派出大批的兵士出营。而老百姓冬日农闲有些时间,等到春耕开始,就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可以学识字了。

贾代化已经琢磨好了,到春天的时候可以抽调四分之一的人去帮百姓们种地,再用四分之一的人耕种西北军自己的屯田,剩下一半的人守营,已经足够了。

就怕陈明在京里得了什么指示回来,那样一来自己的计划都会受他的掣肘。贾代化不是一个只知道兵来将挡的人,他要未雨绸缪。

刚过了一个肥年,西北军就接到了主将的命令修壕沟。

其实西北军营外是有一处老壕沟的,只是多年来北戎人攻击方向不定,壕沟起的作用不大,渐渐也就荒废了。贾代化没让人修缮老壕沟,而是让西北军每天上午继续操练,下午就沿着边线,修一条宽五丈、深一丈半的新壕沟。

有这样的壕沟在,北戎最厉害的战马也别想一跃而过。

工程量太大了。哪怕有五万人同时参与,架不住工具不趁手此时的铁器还是管制用品,能用到农具上的铁凤毛麟角,大部分农人用的都是木锨,也就是在锨的头上包一点儿铁。

贾代化是谁,举国上下哪里有铁矿他心里清楚着呢,还有贾珠那一世的实践,让他知道怎么把没被人发现的铁矿山买到自己的手里,更知道怎么避过当地官府的耳目,以这个时代的技术将铁提炼出来。

到时就有源源不断的铁器用了。说不定他还可以借此苏些东西出来,提高一下自己人战斗力呢。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西北军的兵士们还得先用自己制做的粗糙的木锨,一寸一寸的将壕沟给啃出来。是真的啃,冬日的西北滴水成冰,土地硬的跟铁一样,一锨下去,只能在地上留下一点白色的点子。

不是没有人抱怨,也不是没有人向贾代化提议,还是等明年开春之的再挖。可是贾代化没有同意,他想的是现在军中粮草还算充足,大家就算累些,能吃得饱就好恢复。等到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粮草说不定没有这么充足了。

那时北戎也与自己这边情况差不多,为了活命,就算去岁被打残了,北戎人拖着半边身子也会南下打谷草。

所以壕沟必须修,还得修够宽、够深。此时多修出一丈来,就能强迫北戎人的攻势收紧一丈北戎人的仗势便是机动,等他们的机动性没有施展的余地,就是西北军胜利的时候了。

为了把这个道理让兵士们知晓,贾代化也是拼了。他让人从附近乡镇叫来了好些会唱莲花落的乞丐,每天跟着西北军一起到挖壕沟的地方。

到地方后也不用乞丐们干活,只让他们拿出牛骨板子哗唥哗唥的敲,口里大声的说着挖壕沟的好处,那朗朗上口的短句,听的兵士们不时哈哈大笑,连累都忘了。

也有胆子大的没边的兵士,觑着将官不在,大着胆子让乞丐们唱几句禁曲,过过干瘾也是好的。乞丐们哪敢呀,他们原以为自己被叫到军营,是来出苦力做活的。可是来了才知道,人家军爷不用他们干活,就是让自己接着卖嘴,还天天管两顿饱饭。

这可是饱饭呀大冬天的出门的人都少,乞丐们讨吃都没处讨去。叫他们来的人可是说了,要是说的好,明天还让他们来。可要是说的不好,人家就找别人了。那自己要是唱禁曲,找他们的军爷会不会认为自己说的不好这么一个好差事,为几句禁曲砸了不值得。

头一天这种情况就被贾代化知道了,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可以增加莲花落的内容,但是黄腔不能开、不义之事不能提,不爱国的话不能说。除了这几点,别的可以让乞丐们自由发挥。

这下子抱怨的人少了,西北军在挖挡北戎人的壕沟之事,也随着乞丐们的来来去去,传到了四乡。有胆子大的百姓,远远的观望起来,见真如那些乞丐所说,干活的都是当兵的,并不是抓夫,就有些看不下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