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1 / 2)

加入书签

虽然说是商议,其实只是明德帝单方面的决定,圣旨下达之后,平叛大军很快就整装待发赶往河西。

这一次参与平叛将士的人数与上一次持平,不过不一样的是苏流音是主帅,而陆晟则仅仅只是副将。

究其原因,一来储君出征必不可能为副将,二来也是因为平叛大军里有两万人都是十率府的太子亲兵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吐槽明德帝心胸狭隘了,说得好听是让太子平叛的同时顺带历练亲兵,说得不好听却是为了削弱太子势力,毕竟,打仗哪有不死伤的呢

当然,苏流音并没有白白让明德帝占便宜,几番商讨之下,她争取到了一块玄武令。所谓玄武令,其实是一块调兵符,凭此令她可以调动河西附近军府的近五万府兵,由此可见此令之珍贵,明德帝之所以松口,还多亏了陆晟的帮忙。算上在大秦的那一次,这已经是陆晟第三次帮她了。

这让欠着人情债的苏流音十分不安,她总想着有机会回报一二才好,只可惜,眼下并没有合适的机会。

她虽然贵为太子缺处处受天子掣肘,而陆晟却是位高权重的镇北侯,只要大金不灭,明德帝就不敢动他分豪,也因此他没有什么需要她帮的,倒是她若想顺利登基在未来还要仰仗他一二。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经过一路的急行军,苏流音和陆晟终于带着三万人马抵达了河西,由于通州已经被叛军占领,所以他们直接去了晋州府城。

晋州的刺史林放是一个年约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子,一身绯色的官服被洗得发白,眼神清亮,只一眼,苏流音就觉得他是一个极清廉的父母官,再根据沿途的所见所闻,她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河西水患,晋州自然也遭了殃,首当其冲的就是房屋,可苏流音一路走来,民居一部分得到了修缮,刺史府却是依旧是一副遭了水灾的样子,由此可见,他的的确确是一位心系百姓的好官。

刺史府没有被修缮过,专供大周皇室居住的行宫自然也没有,苏流音并没有为难他,就近住在了刺史府附近的一处富户闲置的宅子里,等把大军安置好,就和陆晟林放一起商讨起平叛的事情来。

如今叛军占领了通州,在通州险峻高山众多且易守难攻的情况下,要打下通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强行攻城,哪怕赢了也只会是两败俱伤。

所以,当陆晟问起她怎么看的时候,她道“孤以为,抚民为上,攻城为下。”

林放闻言眼前一亮,追问道“请殿下细说。”

苏流音接着道“叛军皆来自流民,若流民安置好了,一来可以断去叛军的后继之力,二来也可分化叛军内部。”

陆晟领会到了她的意思,问道“殿下可是想赦免部分叛军”

苏流音点头:“没错,通州的叛军说到底也曾是大周朝的百姓,孤以为,那些没有沾过人命的,未尝不可以放一马。若是父皇追究,孤自一力承担”

林放俯身一拜:“殿下仁心,乃是我大周之福啊”

苏流音虚扶一把,“这些都是孤该做的,孤是大周储君,本就该多为百姓考虑几分。”

“有殿下为储君,实为我大周之幸啊”

林放是真心实意感谢她的,他虽是晋州刺史,可祖籍却是通州,如果能让故土少受战火洗礼,他求之不得。

陆晟也因此高看了苏流音一眼,他之前帮她只是顺应心意,这还是他第一次觉得,眼前的这个年轻的太子,有成为仁君的潜质。

他虽镇守北境与朝中牵扯甚少,但如果可以,他还是希望大周能有一个仁和的君主,善待百姓,好让边境将士无后顾之忧。

话说回来,抚民的想法不错,但实施起来却有困难。

陆晟道“眼下朝中国库空虚,先前拨下的银两想来也剩的不多,不知殿下可有办法”

林放也跟着道:“先前陛下下拨的赈灾银已所剩无几,恐怕撑不过这个月了。”

“二位卿家不必忧心,此事孤自有妙计。”苏流音笑道:“林刺史,孤这里有一份官员和富商名单,你替孤转告名单上的人,就说孤今晚要在听风阁宴请他们,望他们能赏脸前来。”

她名单上的人自然不是随便选的,一个个都是晋州有名的富商和豪官,家底都在十万以上。

林放接过名单一看,顿时心下了然,而后道:“殿下盛情,他们自会前来,只不过,臣也曾为赈灾的事情上门求助过,只是他们皆称家中无多余钱财,所出不过是杯水车薪。”

苏流音挑眉:“这个林大人不用担心,这一次他们肯定会慷慨解囊。”

她这话不仅林放不太相信,系统也迟疑道“宿主你该不会是想用武力逼迫他们出银子吧”

“易你怎么满脑子打打杀杀的”苏流音悠悠道:“赈灾救人这么积德的好事情,他们怎么可能不愿意呢指不定他们还要排着队送银子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