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章(2 / 2)

加入书签

朱副厂长闻言,里面笑容可掬,“哎呀,原来你就是苏青玉同志啊,感谢你对我们家琳子的照顾。这孩子在家里被宠坏了。”

苏青玉笑着道,“哪里,朱琳在乡下表现很好,思想进步,得到照顾也是应该的。我也要感谢叔叔对我们公社帮忙。您的援助之手,让我们生活便利很多,社员们幸福感都强多了。”

朱琳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爸,你听到没,我表现很好的。你也要多帮助我们搞建设。”

朱副厂长道,“听到了听到了。这不是帮了吗”

作为副厂长,朱副厂长也是见过很多人,听过很多好话的。

所以对苏青玉的印象就是,这娃子很聪明,和自家傻闺女不一样。

这要是有啥坏心,自家闺女这是要被人卖了还得帮着数钱啊。

再一看,自己闺女这么信任这苏青玉,他心里还有些担心。

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

当然,心里这么想,面上倒是没表现出来。依然是客客气气,十分热情。

还提出先带他们去吃饭。

朱琳道,“早就该大吃一顿了,我都饿坏了,路上就啃了点葱花饼。”

朱副厂长大手一挥,“走,带你们吃鱼吃肉。”

趁着吃饭的时候,朱副厂长又装作无意的问了苏青玉的情况。

知道苏青玉家里是干部家庭,下乡的地方还是她老家之后,朱副厂长就知道,自己闺女一定要和这同志打好关系。

就算不是好人,也不能得罪。要不然自己闺女在乡下吃亏了也没人管啊。

朱副厂长正自己吓自己呢,苏青玉就道,“朱琳年纪还小,我也不希望她一直在农村待着,准备让她锻炼两年,成熟点,给她弄回城里来。”

“你有办法”朱副厂长惊讶道。“不对,你自己呢”

这有回城机会,自己不用,给他闺女,能有这么好的人

朱琳道,“哎呀爸,青玉姐可厉害了,而且她的梦想是建设农村。”

苏青玉点头,笑道,“没错,我没想过单独回城。国家让我们下乡,必然是有原因的,我也坚信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土地,更容易出成绩。”

“”朱副厂长觉得自己看不透这年轻人了。

看着挺机灵,这脑子想什么啊

苏青玉心里也在嘀咕,这朱琳的脑子肯定没随了她爸。老朱同志心眼子疑心病很重。

对这种人,就得大大方方的说,没必要藏着掖着。

而且自己没干亏心事,并不需要心虚。

苏青玉又笑着道,“所以我很感激朱琳和叔叔对我们公社和大队的帮助。你们的贡献,我都记着,大队也都会记着,有机会,我们肯定让朱琳先回去的。不过我个人是认为她应该再锻炼一两年。现在队里生活也没那么艰苦了,适当的锻炼,可以让她思想更成熟,回了城里之后,面对形形色色的同志,更好相处。”

朱琳麻溜点头,“我觉得我成长了。”

朱副厂长都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相信苏青玉这番话了。

他始终不相信,聪明人能干这傻事儿。

他笑了笑,表示自己相信了她的话,然后迂回的问道,“现在我们家琳子在队里都干什么啊没添麻烦吧。”

朱琳就说起来了,“可忙了,我现在是校长助理,每天跟着青玉姐后面处理大事儿。”

朱副厂长点头,聪明人愿意带着闺女在后边学习,这是好事儿。

“还有,我现在又开始学习了。”也不敢说自己和谁学,担心自己爸接受不了,“青玉姐说了,学好知识了,以后在单位里才能有出息。”

鼓励学习,这是为孩子好。

“别人都是要开荒才能学习,我什么都不需要做呢。”朱琳骄傲道。

朱副厂长听出来了,这是特别照顾了。

都这么好了,朱副厂长也没啥好怀疑的了。

要想骗人,也不至于做这些,至于后面回城的事儿,那也还早。

只要孩子在乡下过的好,没吃什么苦头,还知道学习,那就是好事儿。

甚至比在自己家里的时候教育的还好。

朱副厂长看向苏青玉的时候,眼神里都带着感激。不管这位同志抱着什么目的,至少照顾到了他闺女了。然后心里又有些心塞。这看着也差不多的年纪,都是女孩子,怎么自家闺女就不如人家聪明呢。难道是干部家庭更会教孩子

吃完饭之后,朱副厂长就用自行车带着两人去机械厂那边。

朱琳坐在前面,苏青玉坐在后座。

也得亏两人都不胖。

不过朱琳坐着还是不舒服,心里还是嘀咕着,以后一定要过上有公务车的日子。这自行车坐着太憋屈了。

本来朱副厂长就打算帮他们办成这事儿的。毕竟是闺女找他求助。这会儿知道苏青玉对他闺女的照顾,知道闺女在乡下过的好之后,这就更心甘情愿了。

领着两人到了厂里之后,还一路和苏青玉介绍这机械厂的业务。

海城西城机械厂,是海城唯一的一家生产农业机械的机械厂。这倒不是说他们落后,相反,正是因为他们生产设备多,生产技术高,才被委以重任,试着生产这种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力。

他们有专门的技术员研究农业机械,而且还有从苏联老大哥那边买来的技术。生产出来的农业机械在全国来说算是领先的了。

这样的大型机械厂,那就不是朱副厂长一句话能解决的事儿了。

好在负责接待的人也是副厂长,面上和朱副厂长寒暄了一阵子,还算热心。

这就是有熟人的好处了,要不然苏青玉觉得自己连大门都进不了,更不用说见人家副厂长了。

寒暄之后,机械厂副厂长就带他们去看旧的农用机械。

数量并不多,也就十来台。

有小型收割机,小型播种机,还有脱粒机。也有苏青玉说的那种安装在拖拉机头上的犁。也有大型的工具,不过大型的比小型的还少。

副厂长介绍道,“这种小型机器不大实用,这些机械主要是在平原地区使用,大型的使用效率更高。”

毕竟平原地区一般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当然是要针对这样的地区生产机器。至于其他地区,暂时确实也顾不上。

苏青玉觉得简直天赐良机。

红旗公社的地形就不算平坦,路也不算好,大型机器反而还不好用。

就是这些机器都不便宜。就算是小型的,而且还是二手的。一台脱粒机都要四百多了。一回去,全都得掏空了。

虽然肉疼,可苏青玉也只能咬牙了。

能买到就不错了,不挑。先拿回去让大伙儿看看这些机器的好处,以后有钱了也能再添置。

这购买的可是不是简单的产品,而是生产力。有了生产力,就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苏青玉提出实验机器,看看能不能用。

“哟,这同志还不信任我们的产品”

机械厂副厂长笑了一下,立马让技术员来开动这些机器。

厂里生产这种机器,那都是又实验的地方的,几名技术员依次演练。

说实话,苏青玉真是看不中这速度,她见过未来的农用机械,那才是一个人能种几十亩土地的神器啊。

不过总比人力要好。

一台机器至少能解放几个人力了。

特别是犁田用的大铁犁。到时候用拖拉机一拉,在这个时代算的上是开荒神器了。

不过这铁犁她没准备要,拿着笔简单的画了下来,准备回去让县里机械厂帮着做,更便宜。

反正这个是最没技术含量的。

至于其他的,就挑了一台脱粒机,一台播种机,一台收割机。

其中收割机最贵。就这一台就花了七百。

三台加起来花了一千七左右。

这机械也不用苏青玉他们自己来拿,朱副厂长拍着心口保证帮着联系顺路的车子直接送县里去。

“爸,你这思想觉悟没的说的”

朱琳高兴道。

“那还不是为了你”朱副厂长点了她的脑袋。

看着这么一幕,苏青玉突然有些羡慕。想着自己的亲生爸妈,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否有他们。

即便有,也不再是她的爸爸妈妈了。

不过总有一天,她还是要回去那个地方去的,那个曾经养育她的地方。如果有他们,至少改变他们的命运。

办完事儿之后,苏青玉就让朱琳和朱副厂长回去了。自己去海城农业局那边去了解目前有的农作物品种。

对于苏家屯种什么,她心里已经有底,就是种子不好弄。

作者有话要说码字的速度永远跑不过时间,永远在迟到的我。么么哒,明天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