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赵国的条件(1 / 2)

加入书签

随着秦军的败逃,赵军顺利攻下咸阳,占领这座秦国都城。

  此时的咸阳城再无昔日的繁华,鳞次栉比的房屋只剩下残垣断壁,街道上的人来人往变成了奔流的洪水。

  无数房屋被冲垮,无家可归的百姓站在路边,畏惧的看着赵军,不敢发出任何声响,生怕赵军一个不高兴就把他们全都杀了。

  老人们瘫倒在泥泞之中,长期的炎热、潮湿、饥饿,再加上精神的折磨,使得不少老人病倒。

  他们没有钱财医治,只能听天由命。

  “廉颇!”赵括沉声说道。

  “末将在。”廉颇上前一步,抱拳说道。

  “立刻带人前去堵住泾水堤岸,防止洪水继续冲淹咸阳。”赵括说道。

  “末将这就去。”廉颇说道,率领麾下玄甲军朝着泾水豁口赶去。

  “乐乘。”赵括又点了一将,“你立刻带人疏通咸阳到渭水之间河道,尽快泄洪。”

  “诺。”乐乘也带人离开。

  “冯去疾、黄石公,你们带领医者救治城中所有生病的百姓,不论年龄大小。”赵括说道。

  “诺。”冯去疾、黄石公说道。

  “李斯、韩非,你们组织一部分百姓以工代赈,修建咸阳破损的地方和被洪水冲垮的房屋。”赵括说道。

  “诺。”李斯、韩非说道。

  “大王,您是想……”荀子惊讶的看向赵括。

  “不错,既然咸阳已经被寡人攻下来,那就没有必要还给秦国了。既然是我赵国的,自然要好好重建。”赵括理所当然的说道。

  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可是少数能够媲美中原的好地方,以前赵国没有机会,如今已经攻下咸阳,怎么可能放弃到嘴边的肥肉。

  “大王,秦王……”蒙武忍不住说道。

  “不急,暂时让他先躲几天。”赵括满不在乎的说道,秦国现在这种情况,即便是秦王稷在世,也无力回天,更别说秦王柱了。

  他想要组织力量和赵军抗衡,就只能光明正大站出来,不可能一直躲着不出来。

  “大王,抓到了秦国几位公子和王孙,还有秦王的几个妃子。不过秦国太子和王后都跟着秦王跑了。”李牧禀报道。

  “全部关起来,不要跑了,也不要死了,后面和秦国谈判的时候都有用。”赵括说道。

  他并没有指望这一战能灭掉秦国,一来,秦国主力虽然没了,但民心仍在,秦王柱随时都能够拉起来数万大军和赵国抗衡。

  赵国经历一年多的大战,国库打的一干二净,将士们也在等着回家。继续打下去,赵国就要伤筋动骨了。

  得不偿失。

  二来,赵国没有那么多人手,吞不下这么大的地盘,还会引起其余四国的觊觎和针对。

  与其如此,不如留着半死不活的秦国,等到赵国能够腾出来人手再吞并。

  三日后,赵括收到消息,秦王柱以及部分残军逃到泾阳。

  正准备率兵北上,秦国派来了使者。

  “中期先生,好久不见。”赵括笑着说道。

  这次秦国派出的使者,正是上次的中期。

  “外臣拜见赵王。”中期无奈的俯身行礼,他是真不想见到赵括,但吕不韦不在秦国,范雎又要主持大局,楼缓、寿烛等人年纪又太老了,只有他适合出使。

  “给秦使赐座。”赵括挥手说道。

  “外臣这次来……是代表秦国向赵王求和。”中期这次很直接,没有像上次一样绕弯子。甚至连‘谈和’都没有说,直接说‘求和。’

  上次出使让他知道,自己的计俩在赵括面前没有任何用,能够说服赵括的,只有利益。

  “嗯。”赵括点了点头,示意秦使继续。

  “我秦国愿意向赵国称臣,并将太子送往赵国当质子,并将上郡割让给赵国,将少梁城送给赵王当汤沐邑。”中期咬牙说道。

  “不够。”赵括平静的说道。

  这里面除了上郡之外,少梁城勉强算半个条件。

  前面两个条件在赵括看来没有一点用,赵国的目的不是为了争霸,而是为了统一,称臣对他来说没有丝毫的吸引力。

  至于质子就更可笑了,其他国家的质子或许会有一点用,秦国的质子有个屁用。

  当年秦国太子在魏国为质,也没影响秦国斩杀十五万魏军。

  秦国王孙在赵国为质,也没影响秦国发动长平之战。

  在国家战略面前,什么儿子孙子,都是政治牺牲品罢了。

  “再加上陇西……”中期沉声说道。

  “陇西就不劳秦国费心了,我赵国已经打下来了。”赵括说道,如果陇西没被打下来,他还会动心。

  现在尼玛秦国拿赵国已经占领的地方割让给赵国,真当他是那些迂腐之辈?争那点面子?

  “再加上张掖郡。”中期说道。

  陇西已经被赵国攻占,张掖早晚都是赵国的,以秦国现在的实力不可能保住,还不如当做筹码送给赵国。

  “张掖郡可以,但是……还不够。”赵括说道。

  “这是我秦国能够付出的所有代价。”中期沉声说道。

  这话他并没有说假,除了上面的那些疆域之外,秦国只剩下关中和巴蜀两块地方,巴蜀距离赵国遥远,就算秦国愿意,赵国都不可能愿意。

  关中是秦国的根本,无论如何秦国都不可能将关中送给赵国。

  “既然如此,那我赵国凭实力去取。”赵括满不在乎的说道。

  “此战我秦国虽然大败,但赵国恐怕也不好受吧。赵王如此一意孤行,就不怕楚国和韩魏两国?还是赵王觉得,魏国和韩国永远都不会背叛赵国。”中期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