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明君(2 / 2)

加入书签

        ……

        次日,王柄权早早上了趟早朝,因为之前的杀鸡儆猴,这帮官员们老实了许多,没再敢给这位八王爷找不自在。

        王柄权之所以抬出刘阁老,为得就是以理服人,让他们挑不出毛病,若是这事换自己动手,势必会引起文臣的反弹,再严重些甚至会引发集体罢官,届时再想平息,可就难比登天了。

        要知道,论起杀人,这帮文臣自然比不得武官,若论诛心,却是十个武官也比不得一个文臣。

        王柄权见这帮官员还算老实,便让新皇来主持早朝,对于官员反应的问题,他也都选择全程旁观,让年仅十四的孝存帝自行处理。

        御书房内,王柄权指着一份折子向新皇说道:

        “这份折子,皇上怎么看。”

        折子是柳州知府递上来的,当地出了一伙响马,无恶不作,短短一个月杀了几十名过往商贩,这事甚至都传到了京城。

        王柄权半个月前就让当地衙门派兵围剿,这封折子正是回应此事的,说是已经清缴了大半,只剩下些流寇已经掀不起风波了。

        新皇看着折子皱眉思考了半天后,才小心开口:

        “依侄儿看,若真如柳州知府所讲,杀了二十几名响马,对当地百姓来说确实是件好事。

        只是他的话也不能全信,还是要派人验证一下才好。”

        王柄权闻言点点头,平静开口:“陛下觉得该如何验证?”

        “派信得过的人去当地打探。”

        新皇说话间,还不忘看向王柄权。

        后者闻言微微皱起眉头,让身为皇帝的王潜文心中一沉。

        “陛下说的确实是个法子,但还有更快的方法。

        柳州到这,快马加鞭仅需三天,若是匪患已除,则不需加急,这样的话便要七天。

        七天时间,同样也够商户们从柳州到京城了,只要询问一下刚来京城的柳州商户,便可知晓。”

        “明白了,侄儿这就命人去办。”新皇连忙说到。

        王柄权摇摇头,“不用了,我已经派人去了,柳州知府我也清楚,为人胆小了些,为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乍看来此人不堪大用,但正因如此,他同样不敢做出欺上瞒下的事,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王柄权话音刚落,但听侍卫来报:

        “禀陛下,禀王爷,小人已去城中打探过了,柳州官府确实缉拿了二十余名响马,还当众砍了他们的脑袋,城东的李掌柜刚从柳州回来,这些他看得清楚。”

        “知道了,下去吧。”

        王柄权说完,扭头看向新皇,后者则是满脸敬佩。

        早年间曾听过有关这位八皇叔的许多传闻,有说他是草包的,也有说他是烂泥的,更有甚者还私下嘲笑他是傻子。

        但经过几天的相处下来,他才发觉谣言并不可信,这位皇叔不但通晓王朝各地民情,而且手腕也是一等一,他不禁也佩服起自己父皇的决断来。

        ……

        王柄权拿起另外一个折子,放在新皇面前,双手插袖道:

        “这个也是匪患的,来自中州安俸县。”

        新皇拿起奏折,仔细翻阅一番后说到:

        “折子很不规范,既没写明匪患来源,也没写他们具体劫了多少财,杀了多少人,只说他们为祸乡里,屠戮百姓。”

        王柄权点点头,平静道:

        “安俸县,隶属路宁府,当地县令和府台是连襟关系,二人勾结当地豪绅,横征暴敛,中饱私囊,单就县令一人便掌控了全县近一半的土地。

        这些年被他害得无家可归的百姓不在少数,折子上那些被他砍了脑袋的暴民和山匪,分明就是土地被强占的普通百姓。

        就算其中真有匪寇,也大多是被逼到走投无路的穷苦人。”

        新皇闻言面露骇然,他一直以为中州丰收,当地百姓一定可以过个好年,不想这些竟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

        王柄权继续说道:

        “那些被侵占了土地的百姓,若是身强力壮愿意当个佃户,倒也能熬过这个冬天。至于一些老弱病残,恐怕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不知大雪过后又要冻死多少人了。

        许多想要上京告御状的百姓被中途截下,按暴民论处了,个别运气好的熬到了京城,又被朝中与此事有所牵连的官员给暗中除掉了。

        整个路宁府的百姓,几乎没有不骂皇上的,可皇帝又能知道些什么?”

        “而且不仅是路宁府,许多地方都有官家侵吞土地的现象,还地于民,已是刻不容缓。”

        王柄权说完,便静静注视起对面年仅十四的孝存帝,后者听到此处沉默了,他不知道王朝看似繁荣的景象下,究竟隐藏了多少阴暗。他沉默许久,才终于开口道:

        “此祸非在某一官员,而在吏治,在查处不严,在官官相护。”

        这个从小便长在皇宫的孩子,只知百姓苦,却不知苦到食不果腹,朝不保夕。

        他在王柄权看不见的地方死命攥紧了拳头,吏治需改,迫在眉睫。

        王柄权见状目露赞许,眼下这位小皇帝,或许可以成为不输前面几位帝王的明君。

        ……

        良久过后,心情平复的小皇帝问到:“皇叔是如何知道那些官员什么秉性的,甚至连一个县令侵占土地都知道?”

        王柄权微微一笑,淡淡道:

        “圣贤常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以前我不以为意。

        这几年闯荡了不少地方,东南,西北,西南都转了一圈,了解了许多风土人情,也道听途说了许多事情,也算对中原一知半解了。

        像是路宁府的事情,便是听当地百姓讲起的。

        皇上倒也不必太过担心,凡事都要讲求个循序渐进,路宁府一事我已经派人去处理了,朝堂上那位牵涉其中的大员,过几天也会找个理由将他降职外调。

        不过正如陛下所言,此祸根在吏治,需尽快处置。

        虽说被百姓骂的官不一定是昏官,但被所有人夸的一定是好官,所幸在回京途中遇到一位,这才知道真正的父母官该是什么样。”

        王柄权平静的一番话,让孝存帝打心底佩服起这位皇叔来。

        “有朝一日,我也要像皇叔一样,将整个王朝都走一遍。”

        王柄权闻言含笑点头。

        ……

        “皇叔去过那么多地方,一定经历过不少趣事吧?”

        “想听?”

        “嗯。”

        “先批完折子,我慢慢给你讲。”

        “好嘞!”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