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五章、米粥不可放糖(1 / 2)

加入书签

方广哪里知道,自己才交的好友,已然殒命在了江东。

曹孟德把持献帝,不轻易让刘协同群臣会面,料理政务,都交给了尚书台。

荀彧为尚书令,也算是他安抚士人之举,毕竟禁锢帝皇,乃是冒犯了禁忌之事,此时曹孟德敌手环伺,安抚士人,也是应有之意!

一惯豪爽的曹操,自己觉得有点对不住方广了,毕竟平心而论,他该是最知道,黄巾方广,比荀彧,更合适为这尚书台之尚书令。

曹操父亲曹嵩,儿子曹昂,更是在曹孟德耳边,提起此事几次,两人旁侧敲击言语中,只有一个意思。

句句提醒阿瞒,万万不能忘了大同的好啊!

曹操思来想去,安排方广为侍中,过了一些,尚书台伺候,又知道文若和大同不睦,如此安排,很是不妥。

老板思量的头风都又要犯了,才敲定了半壁方广的官位。

大司农,执掌天下农桑之事,这以前为世家高门把持的九卿之位,同方广政绩颇为合拍。

天下若是有不服黄巾方广的,曹操一句,自己去东郡看,也就堵住了别人的嘴了。

司农专管农桑,虽然位高,权却不重,也不至于让其余世家子弟,太过眼红!

此等安排,很是妥帖,不过行征东将军之事,就有些离谱了。

汉代如此多帝王公卿,从来没有司农还兼任军职的,更何况,征东将军,可是四方将军之一,只比卫将军,车骑将军稍差,可是正儿八经的大将军。

司农行将军事,还要掌许昌营造,三项加起来,不但不比荀彧的尚书令轻,还要隐隐重之。

方广得到此任命之时,正在府中,向着刘晔分说高炉图纸,听了不过一愣,然后淡然一笑,对着传令的郭嘉谢恩,然后把奉孝也拽到了桌子旁。

反而老刘,刘子扬,激动的满脸通红,差点打翻茶水,泼污了图纸。

后几日,刘晔日日和喝醉酒一般,在朝中见人,只说身兼三职的方大同,乃是天命所属,主公此举,明断至极。

大头男子,也封了太仆丞一职,转司营建之事。

太仆官位未定,此位,其实就是曹操看中的方广第一副手了。

方广还推荐了徐庶,也入了太仆府衙,史上后来名声不显的徐元直,在这方天地,总算有了个官方身份!

曹孟德迎接献帝,大封百官,许昌城,一时间众正盈朝。

比起征东将军,大司农,刘备的左将军,就显得弱了些,不过两年,当年的平原幕僚方广,就成了地力压大耳的大汉九卿,这让刘备府邸,一时间充满了凄惶之意!

当日送礼不遂之后,大耳就蛰伏在宅邸后花园中,每日读书之余,和云长,翼德说起些当年旧事,倒也有些意趣。

暗黑男子,在生命的这个阶段,把黑暗藏在了心中,许昌献帝封百官之事,一时间,好像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官迷刘玄德。

大耳韬光宴会,府中的糜夫人,却耐不得这般,连续十几日看不到相公的日子了。

东海世家之女,在许昌那么多的高门中,实在连中流都算不上,糜夫人,一时间,有了强烈的身份危机感。

这一日辰时不到,就出门采买水粉香水的糜夫人,听到了街头巷尾,都在分说黄巾军,都能为大司农,征东将军一事,只觉得一口气闷在心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