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全军归顺(1 / 2)

加入书签

曹操如此看重方广,荀彧的醋坛,已然彻底打翻。

“主公,这可是高顺,此贼屠戮吾军甚多,收入麾下,何以服众?”

荀彧满脸痛心疾首神色,也翻身下马,拜倒在曹操身前。

平心而论,尚书令之言颇为有理,依照汉律国法,高顺能保住性命,已然是万般不易了。

陷阵营不灭番号,还成一军,那简直就是玩笑!

以常识来看,荀彧字字有理,可惜中间隔着当朝司农,他又哪里说的动曹操。

“文若,大同做保,无需多言了,无大同,从陈宫之乱到今日,吾已然身在不知何方了!”

“热血男儿,求生非乞命也,如此劲卒,本初,景升当之何如?”

曹操笑着对着荀彧摇了摇手,示意尚书令再不要多言,身侧方广,已然丢掉手中兵刃,大步向着陷阵军阵而去。

陈群在曹操身后谋士群中,看着少年坦荡而去,朝阳将司农身形照耀的金红一片,心中忽然升起难言的忌惮之心。

仔细想来,天下世家子弟,都求天道,求心静己安,可真正能做到的,却是面前黄巾校尉。

贵为九卿之司农,掌军上万,此时负手向前,一根箭矢,数把快刀,就能取方广性命,这个在许昌,算路如此精深,手段如此狠辣的少年,却在笑。

陷阵营百战老兵之前,孤身一人的方广,越向前走,脸上的笑意越盛,笑的陈群的心,都乱了。

“但愿高顺砍死此獠,也算临死时候,为九州效力了!”

陈群怕曹操听见,走的远了些,口中不住的嘟囔。

他正好行到了押粮而来的司马父子身旁,口中之言,被少年司马懿,听的一清二楚。

沉毅狡诈的少年仲达,一直看着方广的背影,沉思当朝司农的处世之道。

此人做事,处处和最为务实,讲究套路,揣摩人心的司马仲达不同,少年司马懿却知道,那个黄巾校尉行事,虽直却精。

他有些同情的扫视了一眼,世家故交陈群,缓缓开口。

“陈公,不会的,公难道不见,并州甲士,已然归心,陷阵营刀枪低垂,对着方大同,已然有归附之心了!”

司马懿眼光很准,百步,五十步,二十步,方广向着高顺,越走越近,陷阵营的老兵,多半在巨野泽,濮阳,已然和少年打过交道。

真汉子,屡次败在此子手中,对少年,却没有丝毫的戒惧,只有一直埋在心中的佩服。

更何况,方广离着军阵百步的时候,高顺已然双目瞪圆,勒令部曲,无令不得擅动。

这个方才动了真情的将军,现在心中,全是惊疑,面前的方广太淡定了!

两军阵前,闲亭漫步,好像这小子,才是陷阵营的将军一般。

想到同少年过往之事,高顺忽然觉得,有些好笑,他摇了摇头,大步走到军阵最前,耳边,传来了九州麒麟的清朗声音。

“高顺将军,吾久和将军会武,却还不知道,将军字何?”

高顺一愣,没想到这方大同,寒暄的如此俗套,上来问字,那是世家子弟打交道的礼节,哪里是军中爷们该说的话。

“方将军,吾字伯平,将军此来何事,若是劝降,可以先回了!”

“陷阵甲士,虽然今日百死无生,却也不是乞活之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