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小整一点点科技与好活(2 / 2)

加入书签

        品牌都是内地的,即便汉天下鞋帽系列,那也是内地合资建厂,官属51%的。

        汉天下已经是最大牌了,而且对于内地市场,汉天下明显也进军制衣了,不再是港濠弯那样为了维持丽新集团的友谊,没进入服装领域!

        汉天下的服饰鞋帽系列,也都是走在潮流最前线,最时尚的,标价和港濠弯一样,一件动辄几百元。

        这就不是卖给普罗大众的,是卖给最先富裕起来那些人,不管是王大石头,还是各地草莽,才是汉天下的客户源。

        抛开汉天下系列,更多的才是汴梁或豫省其他城市的种种品牌,那些牌子二三十元一件都属于中高档了。

        三楼,各式各样的电器包括自行车大件,都在这里摆的有,同样是内地品牌居多,外国牌子也有,比如岛国货,但进来就会被万家狠狠宰一刀,所以岛国货几乎都比本土品牌贵一倍以上。

        这是大件电器价格翻倍,才是掌握零售终端的最核心力量。

        不管你什么样的牌子,想进来,保护费得交够了才行了,目前阶段内地的万家商超,就是靠着收割外国品牌的大额保护费,才能维持住职工,乃至购物市民的丰厚福利待遇。

        再过十年八年,估计才能轮到收割民间资本各式各样的内地品牌,给职工市民发福利,那时候,是耗资本羊毛反馈市民了。

        四楼,一般是留置中的院线,另外就是员工之家福利区,还有让孩童玩乐的游乐场设施。

        等赵东淮进了五楼,发现大量各式各样的个体户餐饮、小饭馆等等,都也在这里驻足,哪怕今天没什么客人,明天才开业。

        但各式各样个体户,小老板们,还是在激情的筹备着开业备战。

        什么灌汤包、炒凉粉、羊汤、炕馍等等,已经汇聚的很齐全了,赵东淮也不客气了,和阿敏凑了一桌子大餐,就在这里解决晚饭了。

        即便是小吃为主,没什么大店,但能在开业前就被选进来的,都是妥妥的老字号老招牌或有独家秘方口感什么的,一顿晚餐,赵东淮吃的极为尽兴开心。

        汴梁鼓楼这一家分店,也是目前开遍内地三百多家万家商超的整体写照了。

        等考察结束,赵东淮重回酒店时,才进大厅,邱淑珍就冒了出来,狠狠瞪了章敏几眼,才跑来撒娇,“老板,刚过来的消息,咱们赵氏物流也可以在内地扩张发展了。”

        赵东淮大喜,“好事,大好事,让下面人筹备吧,从京上羊津门、山城,再到各省省会,再如汴梁、洛邑……一个个梯队安排下去。”

        “各地首先要建设足够庞大的仓储中心,再安排卡车货车团队跟上发展节奏。”

        他的赵氏物流想要全资进入内地,提案的是为了维持内地众多万家综合商超的零售体系物资来往。

        建仓储中心当然也是为了百货储藏,不管电器摩托自行车还是服装衣帽,都需要大仓储啊,至于瓜果肉蛋奶等等更需要专业的冷库储藏。

        现在,是这样的大物流仓储体系,配合万家商超进入各省市。

        以后90年代或00、10年代?快递、外卖什么的,无缝衔接而起。

        这个大体系搞好了?

        “各地兴建大仓库中心,还是交给华字头建筑集团,对了,再给各个卡货车集团下单,我要一万辆卡货车,谁家的货好定谁的,要是和国际水准差距太大,那就……再看情况说要多少辆,你们先了解下情况,对外招募司机也要动起来。”

        玩这个大体系就是砸钱了。

        这个嘛,赵东淮刚在炒日円升值外汇战争里,卷来了一千多亿港币现金流,这还不谈成年累月的带货收入、大电影利润了。

        随便砸个一二百亿,就能在未来几年,把仓储中心和物流团队带起来。

        一边说一边走,到了客房时,周惠敏也来了,笑道,“淮哥,你说我们的酒店要不要进入内地啊?这里从之前招待所改建的酒店,住的也还行,但就是……”

        华人置业原本不包括酒店项目。

        但从东涌度假别墅、度假酒店开始,就涉足了,杀入内地建酒店领域?从王文侠、霍大亨再到刘滦雄等等大亨或大小富豪们,都陆续开始了,那华人置业当然也可以杀进来。

        赵东淮点头,“可以,不过发展初期,我建议你在各地兴建快捷酒店!东涌那边不管度假别墅还是酒店,都是华置的牌子,这个牌子也可以直接进内地。”

        对标霍大亨、刘滦雄等兴建的四五星级酒店而言,快捷酒店才是这个阶段,更适合内地的。

        绝大部分快捷酒店,配少量五星级旗舰店。

        周惠敏点头,“那好,就这样来。”

        快捷酒店早在50年代就诞生了,主要是北美发展较快,针对普通自费旅游者和学生、普通工薪阶层。

        只需要把华置的快捷连锁酒店,打造的像是汉庭、如家那种模式,在全华夏铺开,也是一个庞然大物了。

        阿敏同样不缺钱。

        伴随华人置业在港九收购各种闹市旧楼、小唐楼,纷纷改建为新的现代化住宅小区,从五六层翻新为三十多层一栋住宅大楼,一个小区普遍七八栋或十几栋。

        四五个小区项目,加上东涌新市镇,就让华人置业的股价早早破了百亿港币规模,还在稳定增长。

        因为伴随着外汇市场陆续结算,前两年港濠弯市民投资发财的钱也陆续流入千家万户,以前没钱买房子的,都早早围着华置一个个新社区小区,排队等买房呢,抢购。

        反观华懋、长实、新鸿基等地产推出的小区类住宅项目?比华置便宜两三成,都鲜有人问津。

        全港房价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华置品牌住宅社区,供不应求,其他建筑集团门可罗雀。

        这是一个很朴实的道理,以前千家万户多得是买不起房,等着申请廉租公屋的,拿了钱跟着赵东淮发财,买得起房了?大众用脚投票支持华人置业的地产。

        再说的不好听一点,赵东淮首次带他们发财,他们把财富交给李抄人、王得辉、郭秉湘等等大富豪……

        下次再有机会,赵生还愿意带那些人么?一旦普通市民有了这个顾虑??那可就有的嗨了。

        再加上,赵生是万家大股东!

        万家职工亲属圈朋友圈、港灯、本港中电集团、物流、影视圈辐射的人,哪个不希望能讨好他?一个个大圈子,发了一次财,当然希望有第二次。

        买华置的住宅房,不就是一个示好机会??

        在这一波发展潮流里,就像他最初刚思考带全港市民一起发财时,预估的那样,他做成了这件事,目前全港……他发话比都督还威风霸气多了。

        目前的华人置业,本就是个港股里的庞然大物,周惠敏第二波炒外汇,也依旧是几亿放上一年多,变成几十亿现金流回归的。

        几十亿现金流,铺开华人置业快捷酒店体系?只要她砸钱,和内地各种建筑集团合作,用不了两三年,在1990年之前,华置连锁快捷酒店就也能铺满大半个华夏。

        到时候把酒店集团拆分出来,上市也会成为庞然大物。

        有钱的也不只是周惠敏,莫妮卡·贝鲁奇、关家慧、何情同样如此,就是邱淑珍、章敏第二次炒外汇,只各自砸了五千万,到现在结算也能有几亿港币入手。

        两女只要发展客运……渡轮、出租车集团制霸,不进入内地,也可以在濠江和弯弯发展起来。

        这还可以发展近海长途客运嘛,搞几艘泰坦尼克号那样的大船,从港濠弯开往东京、南韩包括内地京上羊、星马泰等等各地,一个海洋大游轮客运生意,都不会差。

        只要能在90年代初期,一一实现这些规划发展,到了90年代初,跟着他这一家几口吃饭的员工,直接员工怕不是就有上百万或更多人了。

        赵东淮略感无奈的是,这些集团产业基本都是传统、没什么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啊。

        得找机会整点高科技和狠活啊。

        ……………………

        新的一天。

        赵导坐着小车杀去了豫省大学,和校领导客气一番后,他还被领着参观了一下还在建设中的(邵奕夫图书馆)和(东淮楼)。

        看着正在建设中的工地模样,赵东淮表情有点怪,还多少有点尴尬,算了,不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了。

        赵东淮快速讲明了来意,“我想在贵校捐一个研究所,第一笔资金一亿人民币吧,就是用来研发属于我掌控品牌的笔记本电脑。”

        某校长一脸惊喜,但惊喜中也带着一点紧张,“赵先生,你愿意建研究所研发科技,我们自然全力配合,但笔记本电脑是一个大工程,很复杂的工程……”

        虽然他们也是豫省顶流大学之一,但从零开始攻坚笔记本电脑?就是台式电脑,他们的研发力量也很弱啊。

        赵东淮笑着解释,“不是从零开始,我和岛国的东芝关系很好,那边拷贝了一套T1000笔记本的全套生产技术资料送给我。”

        “嗯,因为版权专利问题,我要是直接建厂生产销售这个,那也有点不合适,但你们能不能仿照这全套技术资料,新开发研究呢?”

        “有些绕不过去的专利,大不了我以后给东芝交专利费,但能自我研发的,最好还是研发点属于自己的东西。”

        “今年我捐一亿,你们可以请外援,只要进度可以,我明年可以捐两亿,三亿……,只要十年内,你们能帮我研发出我的品牌笔记本,就可以了。”

        某校长震惊到凌乱,你和东芝关系好?所以免费送你一套T1000全套生产技术资料??

        这关系得好到什么程度,才会这样??

        震惊之后他快速点头,“有东芝的全套生产资料技术,那……倒是很有的搞。”

        有成熟作业可以抄,跟风模仿。

        有钱可以请外援,从全华夏请顶尖外援,说不定一些大牛根本不用钱,只为了研究东芝的技术,就会主动跑来帮忙做事。

        这也不是一年两年必须出成果,期限十年??

        这对他们学校是天上掉牛肉的大好事啊!这都能有机会让大学里和笔记本制造相关的专业学科,突飞猛进在全华夏大学里力争上游了。

        机会摆在这里?做不做?要知道未来豫大连985和211序列,一个都没能进去。

        这纯粹是何情跑来要拍(女医圣)大古偶剧,既然是拍宋仁宗时代的电视剧,取景就是汴梁最合适,到了这里,走着走着,万家进一步发展中,赵氏物流也起来了……

        华人置业连锁酒店也开始了规划。

        赵东淮觉得只有传统产业不太美好,才想整一波科技含量较高的,来豫大谈这些就是距离近而已。

        等离开豫大后,赵东淮坐在车上,想了想,还是决定模拟一下IBM,毕竟他才是港濠弯范围,IBM最大的客户,给IBM送了那么那么多钱了。

        只薅东芝的羊毛也不像回事啊,那太不像话了。

        给了IBM送了海量的电脑钱,顺便模拟一下,看能不能刷一波IBM台式以及笔记本的技术资料??

        能刷来的话,即便内地整体工业还比较落后,可是伴随一个个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进入,开始发威,等个五年六年的,总有机会攒出来全套现代自动化电脑生产线吧?

        一旦生产线有了,投资研究所,站在IBM和东芝的技术肩膀上,攒出来自己的技术,那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搞赵氏品牌笔记本电脑,眺望全华夏市场??

        这才是正经穿越者该有的样子。

        到了那个时代,赵氏旗下也有了主打力推的自家电脑,那么网络时代各式各样的门户网站、即时聊天通讯、超级论坛社区、甚至电商等等,都可以按部就班发展了。

        再说他和盖子哥关系这么好,伴随着时代发展,就不能攒出来自己的操作系统么?

        他是微软大股东之一,在盖子哥不知情的情况下,薅点操作系统科研力怎么了?现阶段盖子哥也是在薅苹果系统的羊毛啊,不是乔布斯被赶出家门,微软能否成为全球巨无霸,都很难说的。

        盖子哥薅乔布斯,赵生薅盖子哥,妥妥的内部良性循环。

        等盖子哥拍完了叶问,赵导觉得可以和他签个合约了,比如若哪天他想出售微软股份,他目前掌握的19%股份里,可以拿出1%优先以比市价高两成的价格,转给盖子哥。

        这19%,要分19次慢慢签合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