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忧虑(1 / 2)

加入书签

说起数学专业期刊的影响因子,就真的不得不让人吐槽,因为普遍都不高,或者说不是不高,而是太低了!

比如他这次投稿的《纯数学与应用数学》,影响因子才2.676,低得让人想哭。

而数学期刊影响因子不高,归根到底就是,引用量的问题。

比如一篇高质量的数学论文,引用量十年才一万,大家会觉得这引用量太低太低了,结果你仔细了解后你才会发现,这引用量已经是无敌了,很多论文发表以后十年可能引用量是0。

是的,看到数学论文被他人引用0次,别惊讶,很正常。

“这个......刘一辰同学,打扰你一下!”就在刘一辰沉浸于书海的时候,一个突兀的声音传入他的耳中。

刘一辰抬起头,看到了一个中年人,脑海里快速运转,很快刘一辰便知晓此人是谁了,数院的杨振华老师!

“这个......杨老师,不知道您有什么事吗?”刘一辰不解地问道。

虽然知晓杨振华这个人,但是要知道杨振华可没有教他们课,虽然他也会给本科生上课,但是不是大一的课。

按理说,彼此也算是不认识的陌生人,他实在不明白,杨振华找他有什么事。

“是这样的,刘一辰同学,我写了一篇论文,想请你看看,要是可以的话翻译成英文......当然,你要是同意的话,我可以在论文上加你的名字,作为论文合作者。”杨振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杨振华,博士毕业已经十余年了,本科、硕博都是在燕大完成,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燕大人。按理说,从事工作十余年他早已可以评为教授了。

可是在燕大,获得名校博士学位的讲师太多了,别说燕大博士毕业的,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名校的博士海归都一抓一大把。

而在华夏,海归是超级吃香的,毕竟嘛,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所以,在燕大的考核制度下,总是难产sci论文的杨振华,一直很郁闷,自己曾经教导的学生都是副教授了,自己竟然还不是。直到去年,花了不少钱,发了两篇论文,院里的领导看他这十几年勤勤勉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勉强同意他评为副教授。

别看只是上一个小小的台阶,但是这完全不一样的,成为副教授,他才有资格带研究生。

当然,工资与之前一个月就相差了三千元,别看只差了三千元,一年下来综合收入可就相差四五万年了,而要知道,燕大老师的工资可不高。

工资正常就是1~2万元,除非是特别牛的人、有着特殊人才引进的,年薪可能达到五十万甚至是一百万元。

而数学又比较特殊,没什么研究经费,哪怕有研究课题,那研究经费也就是几万元、十万元左右,跟那些其他专业研究经费动不动几十万、上百万元的不一样。

也因此,数学老师的收入,一直是在大学中教师收入排行榜中中下的,甚至是垫底的。

这就是华夏大学的现状,重工程类,轻基础学科的。

这也是为何很多读数学专业的往往是选择留在海外教书而不回国的原因,在海外不但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理论、最新的学术成果,工资达到10万~15万美元的薪酬是很正常的,换算过来的话一年就是70万~105万人民币的年薪,在海外可以生活得很舒服,而回国的话却只能拿15~20万人民币,相差将近7倍!

所以说,别骂那些人,他们中大多数人其实都是爱国的,心中惦记着这个国家。需要做的事不断提升科研环境,提高科研工作者的收入水平,这才是真正实际的。

一边喊着尊崇科研工作者,喊着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买套房得掏空六个口袋,生活压力巨大,然后给予科研工作者一个月就是几千块钱上万把块钱,科研工作者不说什么,难道他的妻子不会有怨气么,家宅不宁科研工作者还怎么安心搞科研?

刘一辰诧异地看了杨振华一眼,露出犹豫之色,不过这要是直接拒绝,难免不好,刘一辰接过了论文,从头开始看了一下,笔在草稿纸上不断写下一行行算式,越看刘一辰眉头皱得越紧。

等到他看到论文第十四页,看完了整篇论文,刘一辰叹了口气:“杨老师,你这篇论文恐怕发表不了。”

“你看,这里......”刘一辰在上面画了八个地方,这些都是存在着问题的,这意味着这篇论文其实是没办法发表的,而且刘一辰看了一遍,虽然是解析数论方面的,但是这篇论文其实没有什么研究价值的。

要挂他作为合作者,刘一辰自己还不愿意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