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大明国土扩张(2 / 2)

加入书签

        对于两个人行礼,朱元璋随手一挥,就免了他俩行礼。

        “你们两个人,一起来见咱是什么事儿啊?”朱元璋问道。

        李善长率先说道:“陛下,臣是来给陛下贺喜的!”

        “贺喜?什么喜事?”朱元璋问道。

        “盛世滋丁的大喜啊!”刘伯温紧跟着说道。

        原来,大明朝廷不久之前,根据朱瀚的建议,组织了大明朝第一次的人口普查。

        今日朝中内阁把各地数据汇总,得到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数目。

        大明王朝国泰民安,经年已无战事困扰,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国力发展的迅速,人口也开始爆炸式的增长起来。

        短短几年的时间,竟然已经增长到了现在近两亿人口。

        这还是朝廷上下粗略普查的结果。

        相信要是再算上一些山民,以前的逃民等等,绝对是超过两亿人数的。

        这些年人口之所以增长如此迅速,也是因为朱瀚这几年大力推广玉米,马铃薯,地瓜等农作物。

        这大大的缓解了百姓们生存的压力。

        这些粮种产量极高,尽管味道不好,可是百姓们都能够吃饱。

        没有战乱,吏治清明,能吃饱穿暖,自然而然的人口发展就会大大加快!

        不过,这些虽然能够当主粮替代品,但没有办法和水稻小麦粟米相比。

        “真的吗?太好了,快给咱看看文书!”朱元璋高兴的说道。

        对于大明现在剧增的人口,老哥朱元璋是越看越高兴。

        不过,一旁的朱瀚却是有自己考虑。

        “二位,大明人口增长这么快,各地衙门也应该普查到了许多隐患和问题了吧?”朱瀚向李善长和刘伯温问道。

        膨胀到两亿多的人口,中原各地人口已经很密集了,百姓的生存空间自然也开始缩小。

        李善长和刘伯温自然而然的也察觉了这个问题。

        尽管看着这个问题好像才刚刚展露出一点头角。

        不过却不能够忽视它。

        两位宰相不敢怠慢,马上向朱瀚汇报了各地衙门反应的各种问题。

        朱瀚听完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大明百姓现在不用忍饥挨饿了,人口自然就多了起来。

        但是,这种情况并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人口增长过快的话,百姓的生活水平反而因为种地面积少,并不会再提高太。

        朱瀚立刻指出了人口过快增长的潜在风险。

        “二位先生,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朱瀚反问两个宰相道。

        李善长和刘伯温碰了一下头,眼神交流了一番。

        刘伯温就直接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还是从中原密集的地方迁移人口出去比较合适。”

        朱瀚跟老哥朱元璋一起,正在大明疆域图上打量着。

        “那你们认为迁移到哪里比较合适?”

        对于移民朱瀚并不反对,这算是一个最优解。

        世界那么大,既然有充足的人口,那就应该圈出更大的国土。

        移民肯定不能是第一次!

        不过现在有些想远了,他暂时的目光落到了北方。

        李善长和刘伯温也来到了地图的面前,指着地图往岭南一带划去。

        “陛下,南方多阳雨,气候适宜,非常适合稻米成熟,甚至有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记录,臣等认为开发安南,迁移中原人口南下比较合适。”

        显然两位宰相都是这样想的,说完他俩也是一起看着朱瀚,等待他的决定。

        朱瀚的想法跟他们正好相反,“你们说的其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觉得辽东和西疆,这两地方比较适宜。”

        “啊?!”

        李善长和刘伯温闻言都吃了一惊。

        辽东冰天雪地的,春秋时间短,冬天时间长,天气这样怎么可能和南方相比。

        两人刚要开口劝阻,朱瀚就摆了摆手说道:“这么说其实是有依据的,你们说迁移中原人口南下,中原人口其实也属于北方,冬天下雪,夏天炎热,四季分明。”

        “但是到了南方他们真的能够适应吗?”

        “这么一看,北方人不喜欢炎热潮湿和多瘴气的地方,安南各地更是蚊虫蛇蚁众多,各种疾病也不少,他们去那里想要适应下来估计要有不少人倒下。”

        “相反,辽东地区土地肥沃,沃野千里,有广袤的大平原,只要规划得当,大面积种植,无论是小麦还是稻米都会是大丰收,甚至可以担任我大明主要的粮仓之一。”

        朱瀚一通话说完了,李善长和刘伯温都沉默了下来。

        心中自然也是盘算着刚刚英王殿下说的有没有道理。

        这么多年下来,他们也已经习惯了的。

        别看英王殿下总是有时候弄出一些奇怪的言论,可是到最后总能够证明朱瀚是对的。

        稍微斟酌了一下,李善长两人拱身道:“倘若真如殿下所言,那迁移北方的确更为合适,之前是臣等欠妥。”

        “啊,没事,你们的初衷也是好的,只不过忽略了安南的具体情况。”朱瀚摆了摆手,没有放在心上。

        “七五,你觉得要迁移多少人合适?”老哥朱元璋在一旁问道。

        “唔,这两个地方各自都需要有至少一百万汉人数量才行!不过,咱们不能强制下令,得引导百姓自愿报名,最好弄出点制度来,吸引百姓前往辽东和西疆。”

        朱瀚在大殿当中一边背着手说着,一边思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