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秦王大发雷霆(2 / 2)

加入书签

谷房玄龄拱手道:“止损。”

“止损?”李世民不解的看着他。

房玄龄点点头,解释道:“殿下很清楚,现在症结不在东宫,更不在楚王是否能查清楚案子,而在圣人的态度。只要圣人放过窦氏,案子就会过去。我们现在什么也不能做,如果殿下一心一意想要救下窦氏,只会适得其反,让圣人以为殿下和窦氏.......咳咳,总之,现在能减少损失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其他的,属下建议殿下千万不要妄动。现在东宫盯着我们,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难道要殿下坐视东宫继续栽赃窦氏,迫使两位窦相离开政事堂吗?”于志宁质问房玄龄。

房玄龄看着他,语重心长道:“现在不是纠结这些的时候,你要明白,政事堂六位相国,三位和殿下走近,自殿下大胜刘武周归朝,百官谏言,言必称殿下之意,如此这般,置圣人于何处?置太子于何处,此乃取祸之道!”

于志宁霎时间愣住。

长孙无忌在一旁也想明白其中关键,脸色瞬间苍白。

而李世民,则彻底明悟。

他终于懂了,这件案子既是针对窦氏,同样也是在警告他。

是了,无论他立下多大的功劳,但他始终是秦王不是太子。而真正的太子,却没有他这个秦王分量重,朝局失衡,现在出现这样的局面,完全不意外。

见他们三人明悟,房玄龄叹道:“殿下,当初案子刚刚发生的时候,属下就有些奇怪,经过这次朝会,属下基本上已经能够确认。窦氏两位相国长居政事堂,他们一心一意为殿下谋利,这已经引起圣人的忌惮,加之陈相,圣人早已无法忍耐。”

“而殿下,自大胜刘武周后归朝,气势声威远超太子,甚至有超越之势,换成任何一位君王,都无法容忍。更别说,圣人对窦氏早有忌惮之心。”

其实,房玄龄更想说李渊早有对付关陇人的心思。只是于志宁和长孙无忌在场,他不好把话说开。

但是他相信,殿下应该能够明白。

李世民确实懂了,他的史书也不是白读的。自己过于强势,不仅压住了太子,同样让父皇也非常忌惮。

再加上,父皇早有打压关陇之心。

如房玄龄所说,现在不管他做什么,都改变不了父皇的决心。再加上东宫那边,现在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现在只能做一件事情。

止损!

于志宁愤愤不平道:“如此说来,殿下在朝会上所做的努力,岂不都是白费功夫吗!”

“不尽然。”房玄龄道。

“何意?”李世民眸光一闪。

“殿下,买卖货物还有讲价一说呢。”房玄龄道:“殿下在朝会上已将价格提至最高,现在慢慢讨价还价,一点不迟。而且,依属下来看,圣人只是不想看见政事堂出现两位窦相,并无........呃,并无针对窦氏的意思。殿下不妨想想独孤氏,自独孤相国离开朝堂以后,独孤氏族人依旧在中枢或者地方担任要职。”

房玄龄的意思,李世民大抵明白。他的父皇只是想打压关陇,以及警告他,并不是学习杨广,彻底抛弃关陇人。

换句话说,他的父皇做事情留了一线。

这样,他就有了操作空间。

而长孙无忌和于志宁听后,也都若有所思。

“玄龄,本王现在该怎么做?”李世民诚心求教。

房玄龄伸出两根手指,“两件事,第一,殿下立即让外面活动的人收手,避免被东宫抓住把柄。第二,和窦氏商议一下,让他们给圣人一个交代。”

李世民沉吟片刻,言道:“第一件事情本王可以答应你,只是第二件事情,本王只怕也劝不了他们。”

“劝不了也要劝。”房玄龄眸色凝重道:“圣人这次大动干戈,意在窦氏,如若他们一日不给圣人交代,那么这件案子便一日不会结束。拖得时间越长,情势对我们而言越不利。现在殿下也清楚,一日不破案,两位窦相便无法回归政事堂。”

闻言,李世民陷入两难。

于志宁问道:“你所谓的交代,是指什么?”

文学网

wa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