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远超当下着眼未来(2 / 2)

加入书签

“哦,怎么说?”

“你忘了么,还有西域。”杜如晦道:“以陛下的心性,断然不会放过那些地方。”

“可是,总该稍微停一停吧。”房玄龄迟疑道。

“这一点,陛下已经意识到了。”杜如晦道:“若是换做以往,陛下不会考虑这么快就灭掉新罗三国,这次成功之后,两三年内,朝廷应该是不会兴兵征战。”

“那就好。”房玄龄道:“虽然我朝兵精粮足,但是一直打下去,不给喘息的功夫,迟早还是会捉襟见肘,能休息一两年,想必情况会好转很多。”

“对的。”

房、杜二人所聊的,李智云也早就考虑过。战争太多,难免会出问题,接下来的一两年内,李智云已经决定要休息一二,暂时不会对外征战。

反正,现在帝国最强,想打谁就打谁。唯一有点问题的,可能就是吐蕃那边。因为要对付吐蕃,必须要让士兵适应高原气候,这个急不得,只能等伏俟都督府那边把士兵给练出来。

再者,李智云要是这么快就打掉所有能打的,那么刀枪入库之后,军队战斗力难免不会下降。

还是要保持一定的征战次数,一边可以给武将立功机会,另一边也能保证军队战斗力。此外,则是扩张了,不断的扩张。

眼下大臣们都已经觉得皇帝武功极为强盛,不仅随着先帝扫平乱世反贼,还灭突厥、灭吐谷浑、灭高句丽,足以称得上是武功极盛,完全没必要继续让帝国将士征战。

但是李智云却不这么想,渭河工坊那边的规模越来越大,开发出来的机器也越来越多,要不了多久,顶多二三十年,工业就会出现大爆发。到那个时候,他必须要给帝国商品找到倾销地。周围的番邦原本是很好的选择,但是不行。

为什么不行?

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对帝国安全有威胁,而且帝国也必须要抓他们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所以不行。

那么,李智云只能将目标放在海外,他要让帝国对外扩张变成帝国不得不做的事情。

等到船只也进行工业化改造之后,就是帝国扬帆远航之时。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海外扩张时代,李智云现在要做的就是先扫平所有可能会对帝国造成威胁的番邦,然后用番邦人完成资本积累,等到工业知识积蓄到饱和状态,大爆发之时,就是科技日新月异之日。

或许是二十年,或许是三十年,或许是五十年。到那个时候,无论是谁,都无法阻止帝国的扩张脚步。因为,这是大势。谁违逆大势,谁就会被碾压。

李智云现在要做的,就是给儿子留下一个大大的家业,甚至于,他得亲手把帝国送上殖民的道路,才能安心。

贞观九年,注定是要被载入史册的。

这一年,曾经让隋炀帝碰壁的高句丽被大唐帝国给攻灭了,这一年,帝国又拓土了,这一年,帝国的发展又上了一个台阶。

时人偶尔会忍不住感慨,自贞观皇帝登基以来,整个帝国的发展几乎是一年一个样子。

三代之治,似乎不远了。

可他们又哪里能想得到,李智云根本没想过什么三代之治,他想的很直接,他要让帝国空前强大,他要让帝国子民的生存空间空前扩大。

这些东西,他没有和其他人说过,因为说了他们也会觉得不能理解。

帝国子民这些年一直在增长,但是朝廷的土地却远没到饱和状态,完全没必要急着扩张。

作为皇帝,李智云自然得有着远超当下的眼光,着眼几百年之后的未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