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笋子他爹(1 / 2)

加入书签

回到住处,本已有些疲劳的楚清想坐着休息一会儿,可怎么也坐不住。

与老汉的对话,让楚清的心情很沉重。

自己的学识有几斤几两,自己清楚,就算曾经看过再多的农业频道节目、关注再多的生态知识,那也都是纸上谈兵。

倒是像老汉这般,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何时翻地、何时栽苗、天时如何、肥料多少,倾尽一生攒下的经验,才是货真价实的学问。

就说蝗灾吧,楚清主观地通过记忆中一些史料的记载,结合当地旱涝灾害,以及偶然一次看到蝗虫卵,就得出今年可能有蝗灾的结论,相对草率。

但是老汉却是亲身经历过,也在田间、河边,到处走过、查看过,也跟有经验的农人交流探讨过,能告诉她真正的蝗灾是什么样,导致什么结果。

不止农业方面,包括看吕师傅做铁桶,楚清拿张纸嘁哩喀嚓就算出多大的桶用多大的铁皮,吕师傅不用算,直接裁出正好够用的铁皮,一点不浪费。

所以说,实践出真知,楚清那些只是“假把式”。

但就这假把式,也引出了真现实。

老汉的推断远比楚清的推断严重得多。

现在已经不是帮不帮老百姓渡过难关、帮不帮官老爷们提高政绩的问题,而是如果蝗灾真的发生,造成的灾难比旱灾、水灾更严重。

穿越前曾看过关于东非蝗灾的新闻。

说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可容纳约8000万只成年沙漠蝗虫,这样的蝗群一天的食物消耗量与3.5万人的食物消耗量相当。

而且蝗虫还有个“本事”——黑化,一旦独居的蝗虫变成群居,就会颜色变***性更加凶残,体内毒性也更大,连它的天敌——粉红椋鸟都不敢下嘴。

如果那老汉的预测变成现实,以这个世界的科技水平,没有农药、没有飞机,完全没有对抗之力啊!

饥饿引发的灾难,结果就是易子相食、饿殍遍野,其后续就是造反、起义。

国内一旦动荡,国外势必“趁你病,要你命”。

沃斯国对大宣的觊觎不是一天两天,如果趁这时发兵侵略,内忧外患下的大宣,还能存在吗?

沃斯的内乱,楚清还没给挑动起来,难道大宣要因为蝗灾而灭国吗?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这种灾难,自己也将是受难者!

不行,要及早扼杀!

可是该怎样做?自己没身边有人可以商量。

对自己而言,是想方试法抱紧皇帝的大腿,因为当工具人,自然是要当权力最大者的工具人,才能活得长久,可是自己身上兼了三个部门的职务,在皇帝看来,是把自己作为“孤臣”来培养的。

越是皇帝信任的人,越不能养“门客”,就比如胡恒秋。

密侦司作为皇帝的“眼睛”,要“清清白白”的呈现在皇帝面前,皇帝才能放心,所以胡恒秋有事只找皇帝商量,不敢雇请外人。

不但如此,在楚清第一次进京时,胡恒秋就不明言地提醒过她:只要皇帝不派给你副手,你最好不要自以为是,有事情汇报即可。

楚清起身又走出去,虽然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但是总要动一动。

祥子刚给马喂好饲料,出了马厩一看,楚清过来了,赶紧迎上去:“老大,去哪儿?”

“陪我去木料场看看。”楚清说。

其实没什么目的,说不上为什么要去木料场,反正就是想出去走走,哪怕散散心也好。

来到木料场,这里还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让楚清的心情好了不少。

有妇人迎上来:“东家,您下晌饭在这儿吃吧,瞧瞧,今天挖了不少笋子,给您炖肉吃!也就能吃这几天了,再想吃就得等明年!”

楚清的木料场给当地不少农户增加了赚钱的机会,他们见到楚清就跟看见财神似的,相当巴结。

今年年景不好,地里的禾苗都长不壮,幸好有这地方能做工,不然没粮食,再没钱,日子可要怎么过!

眼下都四月了,确实再不吃笋,就该没法吃了。估计这些笋,她们也是上山寻了好久才寻到的。

“好呀。放点辣椒。”楚清应承。

“好嘞!”妇人高兴地转身就走。

东家的辣椒可是好东西,炖菜的时候放一些,可下饭了。东家说放点辣椒,那这顿大家都能吃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