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中转仓库(2 / 2)

加入书签

这里比较荒凉,大宣的商队从未深入过此地,他们只听说过大宣的物资,却极难得到。

他们称黄忠和吕师傅是“巴图尔”,因为这两位的年龄在当地是很难达到的,却又不远千里、不辞劳苦而来,在这样寒冷的时节,真的足以称为勇士。

在戈壁滩居住的当地人,多是被驱逐的人,驱逐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放牧场时丢了牲口的、有因为孩子不小心引起小型火灾而导致全家被驱逐的、有偷了别人东西的,等等,不一而足。

驱逐使他们远离人口密集的区域,但对强者的崇拜和对富足的希望是他们刻在骨子中的习惯,因此当晚,粮食艰难的牧民们还是端上两盘抓饭款待吕师傅和黄忠这两位老人。

玉京山上的雪水灌溉、产量珍稀的稻米,和鲜嫩肥美小羊羔的后腿肉,以及他们当地特有的黄萝卜和皮牙子,经过炝、炒、煮、烧、焖等制作工序,他们需要用大半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这盘抓饭,可见,这两盘抓饭真算是弥足珍贵了。

牧区的孩子眼巴巴看着两位老人盘中的抓饭吞咽干巴巴的馕饼,仿佛只要眼睛看到了,就能骗着嘴巴把馕饼当做抓饭咽下去。

楚清最见不得小孩儿这副想吃不敢说的模样,起身去了灶台。

小宝暗自叹气,也跟着出来:“娘亲,咱们是来赚钱的,不是来济世安民的,两盘米饭,你还要搭上二百斤大米不成?”

楚清明白小宝的意思,用粮食换住处可以,要基本等价才行,不能付出太多,免得“升米恩,斗米仇”,让他们得寸进尺。

小宝又道:“《汉书》里说,‘夷狄之人,贪而好利,人而兽心’,娘亲,不可不防!”

“可是……那些孩子……我总能想起你小时候。”楚清虽然站在灶边没动,免得小宝说她“手太松”,可眼睛却在四下扫量食材。

小宝不屑:“哼!我从来不盯着别人的饭碗看!”

这倒是真的,刚到五棵树村的时候,有一次村里传来饭菜香,楚清明明看到小宝偷偷背身吞口水,可这孩子却坚决不去看、不去闻,而是转身就走,远离那些诱惑。

好在那样的时候很少,楚清在穿戴上不讲究,但是从没亏过小宝的嘴,就算是没有肉吃,逮麻雀、捉林蛙也要给小宝解馋。

“就这一回,只做给那几个孩子,行吗?”楚清恳求。

“行吧,五岁以上的没份儿,只给五岁以下的孩子!”小宝退让一步。

楚清反抗:“五岁以下?那不就一个?你黄爷爷和吕爷爷一人扒拉一筷子给他就够了!”继而讨价还价:“十岁,十岁以下好不好?你也十岁呢。”

小宝认真想了想,同意了。

十岁以下的孩子也才五个,加小宝六个。

别看不会做他们的抓饭,可作为被山寨货充斥前半生的楚清来说,盗版出一个炒饭不在话下。

管它鸡蛋、黄油还是羊肉、皮牙子,一股脑扔进锅,再把陆川他们路上剩下的米饭回锅扒拉扒拉,香喷喷的山寨抓饭就热气腾腾端到孩子们面前。

陆川他们也是够会过日子的,一路全靠糙面饼子充饥,几天才煮一次米饭,米饭剩了就装在布袋子里,连锅巴都不浪费,一并戗下来存着,添水下点儿腌雪菜熬成粥,就是第二天的早餐。

草原的天气,用布袋子装剩饭,除了稍微干了点,存放几天都不变质。

经过羊肉汁水洗礼和羊油浸润的米粒,被微黄的油脂包裹,既有炒饭的粒粒分明,又重返焖饭的水润,孩子们埋头苦吃,顾不上抹一把鼻涕。

小宝尽管不喜楚清到处泛滥母爱,却也把自己那份炒饭分出些给了小一点的孩子。

能在毡房里吃饭的,只有楚清和小宝以及黄忠、吕师傅,作陪的是两位同样上了岁数的牧民,还有几个十岁以下的孩子。

其余的人在卓耀和陆川他们的带领下,就在中转仓库周围升起篝火,牧民妇女们帮忙提供些水或者餐具,天作幕、地为席,就着北风吃烧烤。

*注:皮牙子:圆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