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哪来的菩提树(2 / 2)

加入书签

“学你的法,就要尊你的道吗?”

顾直的识海内,一个头顶雷池的法相定定的看着一尊丈六金身,他心念一动,整个识海变成一方残破的世界,万物虚无,万灵寂灭。

“佛,这可算是一切皆空?那我可算是有了佛心?”

丈六金身拈花一笑,一朵洁白的花瓣飞出,化作一方净土,里面的生灵随心所欲,一念间就能得到想要的钱、权、美人……

太容易满足,就意味这厌倦,于是净土的生灵,就开始无欲无求,天天傻乐。

佛不在三界内,在人心之中。

唯心之道,怪不得佛总能一念成魔。

识海内,顾直的法相大笑不止,抬手间光影浮现,一面碑出现在丈六金身之前,正是佛祖留给祖龙的战书。

“佛,也会在意输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既要超脱红尘万丈,又如何普度众生。

丈六金身散去,只剩一花一草,不停演化着净土。

西漠,须弥山。

万佛塔下,一个扫地的沙弥突然双手合十,自语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有在无之前,因果在善恶之前。”

“慈悲,慈悲。”

……

混沌就是真正的无,纯粹的空,但世间皆混沌,何必有佛?

无欲无求,超脱物质界,佛就失了根基。

有与无不可能单独存在。

“就这么认输了,这个世界的佛宗,远远不如在蓝星发展几千年的佛门。”

顾直丝毫都没有辩倒一位佛祖的喜悦,在他看来,这个世界的佛宗思想还远不如他所知道的。

实际上,佛本是道。

何为禅机?

禅即为静定慧,以无为之心观看大千世界,觉悟伟力。

一世之尊世界有一本半超脱之法,叫如来神掌,其中有一式——唯我独尊,听起来就很不佛,但那是一位超越了彼岸境界的存在所创。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越来越有悟性了,一念间就将前世听过的佛道思想整理了出来。”

觉得自己很棒的顾直,压根儿不知道自己正坐在菩提树下,他并不是要修炼掌中佛国,而是要将掌中佛国化入自己的所创的《混元万劫经》,化一位佛祖留下的道韵,可以让他的经文更上一层楼。

匆匆百年过,顾直已经将法身境界的经文推演完毕,但他却迟迟踏不出那一步,证得法身。

因为武道的归元境,与一世之尊法出现了冲突的地方。

归元,精气神归一也。

淬血、锻骨、炼神都是在强化精气神,这三境界的积累足够深厚,才能跨入归元境,精气神归一,周身浑为一体,元神就是肉身,肉身亦是元神,一旦归元境圆满,滴血重生不在话下。

因此,这一境界也被称为不死之身。

可实际上,这种融合是以肉身为主导,洪荒传说里的十二祖巫就不能修炼鸿钧传下的仙道,就是因为他们一不小心把元神给练没了。

实际上,这群祖巫估计是发现自己的元神想对肉身而言,是个不小的弱点,为了不被针对就把元神融入肉身之内。

武道不修神通道法,追求一力破万法,元神融入体内,强化武道直觉,还能少一个被其它体系针对的弱点。

只是,一世之尊法是以元神为主导,无论是蓄气、开窍境界观想出来的内景,还是外景境界慢慢显化的法相,都是以元神为核心,精气神三者融合自然是以元神为主。

换句话说,如果顾直非要兼顾武道,大概率会降低法身的威能。

但武道归元境带来的不死之身,他也想要。

不过,无论是武道的归元境,还是一世之尊法的法身境,都需要精气神归一,肯定有解决的办法。

道种之法、一世之尊法、武道、魂师体系、斗气体系、魔法体系,还有我那炼体之法。

簌簌……

突然,顾直背后的菩提树无风自动,似乎在欢呼着什么。

除了一世之尊法、武道、仙道,顾直自己也创造了一条路,通过开启肉身潜能宝藏,人体有神,打开诸般宝藏,得见神祇,天人交感后,神祇觉醒,将所有的神融为一体,借助开天辟地的先天契机,就可以孕育出一尊神我,是自身所修之道的具现。

打破虚空,见神不坏。

那正是自身不朽的神性所在。

苍月曜日真法,汇聚太阳之力与太阴之力,阴阳交汇,化作水火莲花融入每一寸血肉,点亮所有的人体之神,神性汇聚,一尊不朽的神我诞生。

没有逝我的诵经之声,没有道我的变化不定,只有不朽的特质,是人体求生的本能所化。

所谓的人体诸神,其实就是血肉衍生出的求生意志。

一念劫灭涅槃法,一念不灭,己身不死,在神我身之中融入不灭之意,显化本命印记。

“集结体内诸神,号令血肉,铸就不朽神性,诸般念头,化为不灭之意,显化本我,点化神我身。”

“此为驻世神我身。”

体魄、元神、心灵、意志,玄之又玄,妙不可言。

驻世神我身归位,武道归元境成。

太阴之力与太阳之力化作一副阴阳生死图,不停磨灭顾直体内的每一寸血肉,又使其再生,循环往复,湮灭后重生,每一寸血肉都有了一种不朽的神性。

唰——

顾直睁开双眼,眸中有混沌开天,世界寂灭之象。

神魔,生而不死,体魄非凡,执掌法则权柄。

“我的炼体之道在复归神魔,算是神魔炼体流,驻世神我身,这是独属于我的武道归元境。”

“天纵之资,说的就是我……吗?”

哪来的菩提树!

wa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