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有间青楼(4500字)(1 / 2)

加入书签

第243章  有间青楼(4500字)

        郑修开启【灵感】远远看着山下小镇,蜷在殷青青的怀中一动不动。

        殷青青毫无证据地猜出了小马郑恶的真正身份,不会认为他是在无的放矢。赤王的神秘莫测在密部中有目共睹,甚至殷青青至今连赤王走的什么门径,掌什么类型奇术都不得而知。

        眯着眼睛看了一会,郑修一眨不眨的眼睛终于眨了眨。

        “呼~”

        “咔!”

        随着郑修呼出一口大气的声音与橘猫一口咔嚓咬掉一块炸鱼饼的声音同时响起,凝固的气氛顿时柔和了几分。

        “小少主,你……”

        方才少年开启【灵感】时,司徒庸无意中瞥见那空洞无神的双眼,仿佛从里到外都被看穿了一般,又像是赤裸裸地站在冰天雪地当中,令司徒庸情不自禁生出一种伤春悲秋、裸奔时的刺激感。老人缓缓将腰间的大宝刀拔出几寸,沉声道:“莫非‘看见’了什么?”

        “嗯,我天生通灵。”

        “通灵”似乎是一种罕见的体质。【镇灵人】壁水占着门径,也有着类似于“灵感”的能力。司徒庸问起时,郑修没有隐瞒,坦白一部分自己的特质让几人无视年龄的差别而更重视自己的话,这也未尝不可。

        “嘶嘶……弟呀,你看见什么了?”

        蛇恬不知耻地抓着弟弟问。

        “有什么古怪隐于镇上,但,看不真切。”郑修平静说出了一句废话,紧接着将自己观察出的结论道出:“我如今唯一能够确定的是,那镇子里尚未形成‘暗帐’,还没形成封闭的‘鬼蜮’。但众所周知的是,墨诳怀孕,镇上也有许多男人接二连三死去,还有那五通神庙…种种怪异说明,这里完全有创造出一个‘鬼蜮’的条件。”

        有一句话郑修没说出口。

        鬼蜮是常世与常闇的交界地。

        无比靠近常闇,却又无法进入常闇。

        郑修曾以公孙陌的身份,耗费百年光阴,汲取万万人魂,以无上画术画出了一个“鬼蜮”,这个过程让郑修受益匪浅的同时,也几乎弄明白了鬼蜮生成的原理。

        毕竟,他曾经是鬼蜮的缔造者。

        思及此处,郑修不惊反笑,抢过殷青青的缰绳大笑一声策马前行。

        少年的兴奋劲令身后的叶、蛇、司徒庸一脸懵逼。司徒庸将腰间拔出几寸的刀硬生生压回刀鞘中,心中纳闷,按理说要兴奋也是他兴奋呀,毕竟能亲眼见证“男人怀胎”的奇景。

        马背上。

        随着马儿一跑一颠,殷青青与少年以及坐最前方迎风而立的橘猫也是颠来颠去的。

        “少……主,你……”

        殷青青喊“少主”时,不经意间的停顿,令前方郑修皱皱眉:“猜出来就猜出来了,何必装傻。”

        “……是,王爷,奴婢想问的是,你莫非认为,这镇子上发生的怪事,与夜主有关?”

        郑修微微一笑:“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殷青青闭上嘴巴,揣摩着郑修的此刻的心思。

        很快。

        几人终于抵达鲁镇。

        几天功夫,风尘仆仆的,郑修也没着急办案,打算先与喜儿三人汇合。

        在城门前出示了印着“赤王印玺”的“灾防局”公文后,镇上守门官兵点头哈腰放了行迹古怪的几人入城。

        这一个月,新晋“赤王”的名头已经通过各种方式,传遍大江南北,而由赤王一手创建的“灾防局”,同时也渐渐进入了百姓的视线中。

        与当年的夜未央不同的是,灾防局办事高调,俨然有着地位超然的姿态。只是在百姓心中,对于“灾防局”更多的印象,大抵是类似于“六扇门”那般官方的办案机构,百姓们不知世间灰暗面的诡谲,自然也不知灾防局真正的业务范围是什么。

        城中,路上行人寥寥,更夫提着灯笼敲锣唱着“二更天”的号子,响亮的锣声惊动城中恶犬,此起彼伏的犬吠与紧随而来的训斥声让这座小镇添上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初来乍到,蛇、叶、司徒庸、殷青青小心翼翼的,可入城过了几条街道,却未察觉到丝毫不妥。

        于鲁镇西边,一栋七层阁楼灯火通明,有靡靡之音传出。这处的夜里笙歌与其他地方的灯熄人寂显得那么地格格不入。

        “那里似乎有一间青楼?”

        司徒庸竖起耳朵倾听片许,随后讶然道。

        叶与蛇好奇问:“什么是青楼?”

        司徒庸嘿嘿一笑,但很快他察觉到这般嘿笑并不合适,便正了正神,淡然道:“所谓青楼,温柔乡、英雄冢,无论文人骚客、将军浪人、医者画师,都免不了俗,走过路过,总会忍不住进去瞧一瞧,逛一逛。喝一杯温酒,掀一袭罗衫,听一缕清风,求一时心静!”

        郑修听得一愣一愣的,忍不住鼓掌赞叹:“不愧是司徒老先生,见多识广、身经百战、老当益壮、老马识途,小子佩服,佩服!”

        “好说,好说!谬赞,谬赞了!”司徒庸轻捻胡须笑着回应。

        叶与蛇面面相觑,虽然老司机说得隐晦,但叶与蛇又不是傻子,听出来了。

        蛇心直口快:“这不就是窑子?哼,我早听说,那赤王不是什么好人,咱们办案的地方,那灾防局,前身就是一间窑子。”

        郑修一听,不乐意了,皱眉插蛇一嘴:“你听谁说?”

        你有本事就说出来,本王立即记本本上。

        蛇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似乎“听说”二字只是随口一言,最后硬着脖子瞪着少年:“总之,那不是什么好地方!弟呀,你可别跟赤王学坏了!”

        殷青青面色古怪看向被当着面骂的郑修,郑修的神情却没她料想中尴尬,眉头舒展,他显然没和蛇一般计较,笑了笑。

        “这你又错了。青楼与窑子,不可同日而语。”

        “哦?”叶一听,眼睛一亮,来了兴趣,一直未参与话题的她忍不住问俊朗少年,柔柔地开口:“你跟姐姐说说,哪里不同了?”

        “大大不同!”涉及赤王的伟岸形象,郑修倒是不吝花上三两分钟说道说道:“画舫青楼中的女子,大多有着难言之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楼中歌酒舞曲各有滋味,令人流连忘返。她们一般卖艺不卖身,除非……”

        司徒庸闭着眼睛轻轻哼着歌,一听少年张口大喘气,他追问:“除非什么?”

        “除非两情相悦。”

        少年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