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谁是魔鬼(2 / 2)

加入书签

        他哼哼着说道:“大明律,直隶应天府以外,诸道知府,朝廷册正四品衔、领中宪大夫阶、授赞治尹勋,掌一府之地,万户人家,辖地政兵刑赋皆掌一人之手。便是任亨泰那位国朝头个拥有状元牌坊的人,也不曾有过这等起步。现在让高仰止做清化府的知府,又如何算得上是委屈了他?”

        朱允熥胳膊撑在了桌子上,手掌拖着脸颊,歪头面色古怪的盯着朱高炽看。

        朱高炽皱着眉,而后无奈的放下手上的活计,举起双手表示投降:“我没说对这件事有意见。我只是在想,你是不是已经下定决心,不单单是要在交趾道推行改土归流,流通财货。还要用高仰止来撬动我大明部司衙门正印坐堂官,须得有州府经历之事?”

        朱允熥面露疑惑:“为何你会这样想?”

        朱高炽伸手,将水壶下的火苗压小了一点,好让热水煮开的慢一些,然后才缓缓说道:“文华殿行走。”

        朱允熥眉头顿时一挑。

        眨眨眼,示意朱高炽继续说下去。

        朱高炽轻叹一声:“如果……如果说我没有猜错的话,你让解缙、夏原吉、铁铉三人充任文华殿行走,也是在为未来筹备的吧。

        从去岁开始,你就让他们三个人入宫署理参赞朝政奏章,这便是在铺路,又让他们都有过去到地方的经历,同样是在铺路。

        如果我猜的没错,只要再等上一些念头,他们这三个文华殿行走,就连我恐怕都要改口称呼上一声大学士了吧。”

        大学士一词自古有之,只是有时候具体字眼会有所不同而已。

        譬如被称之为包龙图的前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

        朱允熥沉默了下来,这桩事情他从来没有和朱高炽谈论过,因为一切都是萌芽,都不曾具体放在优先项上去推进。

        朱高炽看了眼朱允熥,不见他有别的反应,便继续道:“他们有了地方上的经历,又有朝中参赞朝政国事的履历,我很容易就能想到,你是要从另一个方向去恢复前唐、前宋那宰相之实。

        如果这些都没有错的话,像高仰止这么一位心学出身的状元郎,身上还挂着翰林院学士的清贵官衔,如今起步于州府,将来就是你夹带里的大学士。”

        朱允熥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而是开口道:“按照你所猜测的,这样做会有何利弊之处。”

        朱高炽这时候终于是停了下来。

        他觉得自己猜的应该是没有错的。

        “如果这件事情真的要做,弊端自然是有的。权臣是绕不过去的问题,只要有人到了那个位置上,一旦有了私心,大明就会出现手握权柄的权臣,或成大明动乱之根源。”

        朱允熥点点头:“利处呢?”

        朱高炽便回道:“后世子孙想来也不可能人人如皇爷爷,怕是连如大伯和你的子孙,也是少见。如果真的有些这些举措,至少可以保证我大明政令延续,不至于因为一人的决策,而导致天下徒然之间分崩离析。”

        “如何完善此举?”朱允熥又问。

        朱高炽迟疑的眨着眼看看朱允熥,良久后方才再一次开口:“监管,须得让他们心中有敬畏。皇权,大明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兵权,君王必须拥有天下带甲之兵的控制权,甚至我认为武英殿也应当启用。民心,近来观清化城施政,民心才是维系我等能否在此地长治久安之根本。只要民心不变,朝中便是有奸佞,我家亦可屹立不倒,稳如泰山。”

        “很难。”

        朱允熥长叹一声。

        政治管理,从古至今,哪怕是到了未来,就没有一个完美无瑕的体系。

        因为,人治就决定了政治是以人的意志去进行的。

        而人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

        朱高炽低声轻叹:“自八百年周天子开始,天下就再没近千年的皇帝,终究是要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

        呜呜呜。

        水壶口开始发出呜咽声。

        朱高炽脸上一喜,露出笑容:“水煮好了。”

        “启禀太孙、世子,陈琼来了。”

        ……

        “臣,陈琼,召回百姓之时,手段有失,特来殿下面前请罪,请殿下治罪于臣下。”

        茶室里,从大山里一路赶回清化城,却并没有缓口气歇息过片刻的陈琼,风尘仆仆的进了城主府,经由通禀之后进到茶室里,便跪在了地上沉声请罪。

        刚刚煮开的水冲泡出来的茶汤有些烫嘴,所以朱允熥喝茶的动作很慢,而他也仅仅是淡淡的看了陈琼一眼。

        一旁的燕世子、太孙部军司马朱高炽,则是坐的笔直,手中捧着一本厚厚的册子,眼帘微微下沉,嘴唇轻轻的动着。

        “月前,本部前锋营将军、大明宁王朱权,领兵三千渡河,夺取谅山关,大将军率领中军抵达谅山关。”

        “越日,谅山关火灭,前锋营将军不肯休整,再次领兵前出,追击敌部逃兵,共五日,杀敌两千,俘获过三千。大将军中军大帐,立于谅山城外。”

        “三日后,大军休整完毕。大将军全军前出,叛逆陈元旦部前军不敌,溃之,谅山城为大将军夺之。此战,大将军部杀敌半万,俘虏万余。叛逆陈元旦部,推至谅江城,以河泽为险抵抗大将军进军路线。”

        跪在地上的陈琼已经汗流浃背。

        这样的前线军情奏报,本不需要在自己刚刚回城的时候讨论。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专门说给自己听的。

        在这份军情奏报之中,大明可谓是天兵下凡,而和大明为敌的陈元旦已经被认定为叛逆,陈元旦统帅的安南叛逆军面对大明军队的时候,就是如土崩瓦解,溃不成军。

        陈琼已经不敢想,处在谅江城前线的陈元旦,如今究竟是何等的心火中烧,焦急败坏,却又苦无退兵良策。

        恐怕,陈元旦在谅山关丢失之后,就已经写信告知了大明,安南的一切都是黎季犛所为,他和安南陈朝都是忠心大明的。

        只是想来,那位作为征南大将军的大明开国公是不会听一句话的。

        大明正在以无敌的姿态,占领着安南的一片片土地,将其变成大明的交趾道属地。

        这是此刻,陈琼从燕世子话音之中听出来的潜台词。

        于是,跪拜在地上的陈琼,脸距离地面更近,屁股也愈发高高翘起。

        “十五日前,前锋营将军领兵向西,占领太原城(没找到交趾道太原城之前的名字),西侧宣化城不战而降。前锋营将军转道东出,奇袭谅江城,一战而定。大将军正面进攻,两侧配合,叛逆陈元旦不敌,麾下折损过半,溃退至大罗城,据江而守,征召地方壮丁充实大军,观之或不再退,与城同在。”

        安南已经完了。

        彻底的完了。

        陈元旦哪里是不再退,他是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了。

        大明已经达到了安南的国都大罗城外,他陈元旦还能让哪里去?

        向西躲进深山老林之中?

        听说大明那位原本坐镇云南道的西平侯沐英,已经将寮人部的地盘烧成一片白地了。

        陈元旦西逃还能打得过西平侯沐英?

        向南?

        那更不可能了。

        清化城这边的两万明军,就是一个负责关门打狗的角色,如今占据清化城的明军,已经将陈元旦南下逃窜的最后一条路给堵上了。

        “大将军传信清化城,凡遇南下叛逆军,杀无赦,清化城不得放一人南下。”

        陈琼整个人匍匐在了地上,脸上低落的汗水,将地板给浸透。

        没有轰轰烈烈的战事,没有可歌可泣的战斗。

        安南已经成为了历史上的一笔墨字,此后只会有大明交趾道。

        那自己呢?

        自己这个陈朝王族之人,安南降卒,又会如何?

        陈琼满脸汗珠的抬起头,便看到皇太孙正平静的盯着自己。

        他心下一颤,赶忙低下头,莫敢直视。

        “臣恭贺朝廷战事捷捷,交趾道地方叛逆肃清在即,国朝承平鸿运,臣俯首甘为牛马走狗,唯愿皇太孙垂怜。”

        这一刻,陈琼再也没有了矜持,也将所有的体面都丢的一干二净。

        ………………

        抱歉今晚更新完了一点。

        感谢【阿辉zH】又又又打赏1500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