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帝国之殇(2 / 2)

加入书签

        朱允熥压着心中的阵阵杀气,冷眼看向眼前的两人,沉声道:“开封府的急奏,两处溃口都在兰考县境内,今日诸位便留在这文渊阁吧。时间已经被耽搁了整整五日,今日朝廷必须议出一个章程来。”

        说完之后,朱允熥再不顾这些有无数赈灾谏言要说的朝臣们,给了小胖一个眼神,便向着文渊阁外离去。

        黄河溃决,中原洪灾。

        这是历朝历代都不能轻视的事情。

        比之去岁冬天,长江两岸的雪情更加的严峻。

        溃决是乡野村舍被毁,百姓破家灭门。洪灾时,多少人被洪水淹没。洪灾后,百姓饥肠辘辘,炊无米粒。灾后,大地腐朽,更有可能会引发止不住的瘟疫来。

        六府百万百姓受困,中原之地千万百姓面临威胁。

        稍有不慎,朝廷就要投入无数的钱粮,将手中的刀枪挥向原本治下的黎民百姓。

        这件事已经不是自己独自一个人能够决断的了。

        太子老爹需要知道。

        老爷子……

        也需要知道。

        从文渊阁到乾清宫,有着很漫长的一截路。

        一路上,无数的手段和政令,在朱允熥的脑海之中形成。

        兰考县炸堤,必然加重了六府的洪灾程度,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下达了炸堤命令的兰考县主官,是不是要朝廷出面处理?

        处理了兰考县,开封府要不要处理?

        百姓该如何安置,钱粮如何发放,溃口如何堵塞上,一条条的事情都需要去处理。

        而在此期间,地方上的局势又会如何,是否会有歹人居心不良,借机生事。又是否会有商贾、士绅,会借着大灾之年,侵占田地,抬高物价。

        便是这应天朝堂之上,又是否会与六府之地的灾情有关联。

        可无论如何,今天是大明帝国之殇日。

        百万黎民受灾,注定会在青史上留下一笔。

        “殿下今日不是在文渊阁和部堂们议事吗?”

        终于,内宫总管孙狗儿的声音已经传入了朱允熥的耳中。

        朱允熥眉头微微一皱,缓缓抬起头,只见乾清门已经摆在了眼前。

        同时在眼前的,还有面带疑惑的孙狗儿。

        朱允熥脸色镇定道:“太子爷可在此处?”

        孙狗儿愈发不解,看向乾清门前面的三大殿:“太子爷在华盖殿那边,这几日为先皇后祈福的事情就要办了,太子爷还在忙着整理典礼详细。”

        朱允熥点点头,只觉得自己现在真的是被这场洪灾给冲昏了脑袋,他看向孙狗儿:“孤先去寻太子爷,大伴先莫要与爷爷说。”

        孙狗儿自是点头答应。

        等他看着朱允熥往华盖殿那边转身过去,便立马转身没入乾清门后面。

        少顷,孙狗儿便已经是出现在了乾清宫里。

        “陛下,刚刚太孙殿下从文渊阁那边过来。问了太子爷,便又往华盖殿那边过去了。殿下要奴婢先不要与陛下说这件事。”

        正在翻阅有关水陆法会和斋醮科仪相关记录的朱元璋,闻声从书堆里抬起头,看向孙狗儿,眉目之间闪烁了几下。

        “咱要是没记错的话,今天文渊阁那边是有各部司堂官议事的吧。”

        孙狗儿点点头:“回陛下,是的。”

        朱元璋挥挥手:“你去文渊阁那边看看,今日朝中是除了什么事。”

        孙狗儿悄无声息的躬身退下。

        华盖殿。

        朱标正在领着智惠和尚、孙碧云真人,以及另外几名两门的人选,围着两座明显是如今应天西城那边缩小版的祈福大会的建筑模型,小声的商议着各项事宜。

        朱允熥的脚步声在此刻显得有些大。

        刚刚走入殿内,就迎来了所有人的目光注视。

        “贫道参见皇太孙殿下。”

        “贫僧参见皇太孙殿下。”

        智惠和尚和孙碧云两人领衔,带着一众僧道行礼。

        朱允熥默默颔首点头,到了太子爷老爹面前:“儿子参见父亲。”

        朱标眉角微微一抖,目光深邃的看向朱允熥。

        这种正式的见面称呼,可是很少见的。

        朱标目光一转,面带微笑的看向智惠和尚、孙碧云两人。

        两人也不用朱标开口。

        便齐声道:“太孙殿下前来,当是有国朝重事,我等先行离殿等候。”

        说完之后,便带着一众僧道走出华盖殿。

        这时,朱标才再次看向朱允熥,轻叹一声:“哪里出事了,能让你丢下文渊阁的各部司堂官来这里。”

        朱允熥言简意赅:“兰考县溃决有二,六府百姓受灾,灾情严峻。”

        朱标身子猛的一颤,当即伸手撑在了一旁的桌案上,低着头深深的呼吸着。

        朱允熥安静的站在原地,眉头夹紧。

        “除了开封府,另外五府之地是哪些?”

        朱允熥看向脸色已经变得煞白,手背上青筋根根分明的老爹,低声道:“河南道归德府、许州府、陈州府,直隶徐州府,直隶……”

        “凤阳府?”

        朱标带着一丝不确信,期望着能够得到另一个答案的目光看向儿子。

        朱允熥点点头:“儿子来时的路上想了,列祖坟茔埋骨之地,抵临洪泽泗水。于周边县域,地势低洼,黄河大溃,河水漫灌,洪泽必然也会水势上涨。此刻离溃决已有五日,恐怕我朝列祖坟茔……”

        老朱家的祖宗都被洪水淹没了。

        这对宗室和朝廷,乃至于天下而言,都不是一件好消息。

        朱标努力的呼吸着,好让自己的脑袋能够始终保持清醒,半响的功夫之后才缓缓开口:“先说开封府的洪灾。”

        朱允熥点头低声道:“按照开封府那边来人的言辞,如今的局面很严重。河南道乃是我中原人文之地,人丁众多。太行大堤修筑的早就高过两岸地势,河床堆积。兰考县这一次出了两处溃决之处,洪水冲刷,兰考十数万百姓恐怕早就家园尽毁了。”

        朱标咬紧牙关,沉声道:“朝廷一定要快!要稳!要尽一切可能,先将百姓给救出来,而后钱钞粮草,一应事物都要供应上去,万不能让河南出了乱子。”

        朱允熥点点头:“儿子也是这个意思。开封府和归德府就在大河边上,这一次定然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稳住这两地,朝廷再辅以手段,将余下的四府之地稳住,基本才不会出什么事情。

        儿子刚刚从文渊阁那边过来,已经叫了各部司朝臣商议此时,今日朝廷便要拿出一份章程出来。一旦确定,朝廷就会立马推进落实。”

        朱标回头看向儿子,目光闪烁藏神。

        他深吸一口气后缓缓呼出:“你还没有皇爷爷那边吧。”

        “得了消息就出了文渊阁,之前走到乾清门外,忽然想起来,便转道先来您这边了。”

        朱标点点头:“你同我现在一起去皇爷爷那里面呈此事。”

        说完之后,朱标便站直身子,双手捏住腰间的衣袍,重重的一抻,随后就要往华盖殿后殿门过去。

        刚刚走了两步,朱标才想起道:“记得在你皇爷爷跟前,不要说列祖坟茔的事情。”

        朱允熥默默点头。

        少顷,父子两人就已经穿过乾清门,走进乾清宫中。

        当两人刚刚走进殿内,就看到朱元璋的身影正背对着两人,光着脚走在殿内正中间的,弯着腰低着头看着地上,来回的踱着步子。

        朱允熥微微低头。

        只见乾清宫殿内的地面上,竟然已经是铺着一张巨大的中原堪舆。

        而老爷子现在的双脚,便是正踩在汝州府和汝宁府位置上,目光盯着东北方向的开封府、归德府。

        不等朱标和朱允熥父子两人开口。

        背对着父子两人的朱元璋,已经是挥挥手指向一旁,早就设好的两张椅子。

        “你们两先坐过去,等咱再看看堪舆。”

        朱允熥和太子老爹对视一样,两人眼里都露出了一丝狐疑。

        老爷子这么快就知道黄河太行大堤溃决了?

        这会儿,老爷子又是要做什么?

        ……

        月票月票,只差一百来张月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