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房玄龄(1 / 2)

加入书签

李广来到侧门时,只见黄裳神情平静的背手站着,颇有一种宗师气度。

“在下李广,现为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敢问阁下可是吏部尚书黄裳黄大人?”

随着李广抱拳笑问,黄裳也拱手还礼,又将圣旨取出交给他察看。

李广向圣旨行礼之后,展开看去。

见到果然有大乾玉玺的印子后,便将圣旨还给黄裳,道:“黄大人请。”

说着,他引着黄裳来到了文昌殿。

两人来到殿门前时,里面正有诸葛亮的声音传出。

“在这五部二十八科的大考当中,以农田一科报名的人数最多,目前已经有超过四十万的人数报名,各位觉得应该去如何去考这四十万人?又该如何评选?”

在他说完这段话的时候,李广走了进来。

他对着楚昊躬身一礼后,禀报道:“皇上,吏部尚书黄裳已经到了。”

楚昊脸色一喜,道:“快让他进来。”

李广垂头称是后,转身向着门外喊道:“黄大人。”

黄裳听到声音后缓缓走了进来,随后面朝楚昊躬身下拜,道:“吏部尚书黄裳,叩见皇上。”

说罢一聊下摆便要下跪。

楚昊急忙来到他面前将他扶起,道:“黄大人免礼,您是三朝老臣,不必如此多礼。”

说着搀扶着黄裳来到一旁坐下,接着向众人介绍起黄裳的履历。

“各位有所不知,黄裳黄大人如今已有127岁,精通医、卜、星、相,以及道家经书,曾为福熙十四年的状元,后为翰林编修,更在整理经书、武学典籍时一朝顿悟,成为了世间少有的无上大宗师,后任国子博士、中书舍人、侍讲、礼部尚书。”

“只是因为家中出了变故,才辞官回乡。”

“先帝登基时,被举荐为六合县县令,至今已经在六合县当了六十余年的县令。”

他回到椅子上坐下后,诸葛亮、鲁妙子、鲁班、诸葛卧龙、李广、傅天仇、上官海棠,全都目露震惊地看向神情平澹的黄裳。

127岁的三朝元老!

震惊过后,众人连忙向黄裳见礼。

黄裳一一回礼后,便侧头看向楚昊,拱手道:“皇上,臣年老体衰,很多事情已经无法及时做出判断,此前在六合县担任县令时,许多事情都是由弟子效劳。”

“大考之事关系重大,请皇上许臣的弟子前来旁听。”

楚昊心中很清楚,黄裳没有一点野心,便连吏部尚书之事,也是因为圣旨直接送进了他家中,他实在无法拒绝才无奈前来。

对于他而言,为官是不得已才为之。

如果不是他心中知道大乾官员稀少,如今正是艰难的时候,估计会直接选择辞官。

楚昊想着这些,目光则在众人脸上环视一周,随后轻轻点头道:“李广,你去将黄大人的弟子带进来。”

李广躬身称是后,转身离开。

在他离开后,楚昊看向黄裳,笑着问道:“黄大人不妨与朕说说你这位弟子。”

黄裳颔首点头后,开口道:“老臣这位弟子姓房名乔,字玄龄,曾祖房冀,曾为镇远将军,与太祖同葬乾陵,祖父房熊曾为六合县县丞。”

“此子受家庭原因,自幼耳濡目染,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道,善书法。为人谦逊有礼,做事小心谨慎,极善谋略。”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脸上神情又是一惊。

陪葬乾陵?

这可是莫大的殊荣!

继而好奇起来,不知道那位镇远将军房冀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竟有如此资格。

目前太祖楚沗没有死的事情,只有少数人知道。

而在场众人,除楚昊之外,无人得知。

也在这时,一袭青衫的房玄龄也在李广的引领下走进文昌殿。

他虽然没有见过楚昊,但一路上已经听黄裳提到过楚昊的模样,因此一眼见到楚昊后,便立刻撩起下摆跪在地上,行礼道:“草民房乔拜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楚昊点点头,笑着道:“起身吧。”

房玄龄起身后,又向诸葛亮等人见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