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村中俊彦丁一广(4)(2 / 2)

加入书签

经过周密论证,审时度势,他在全村村民大会上,他将心中规划好的蓝图和盘托出:在任职期内实现通电、通水、通路,让村民过上小康生活。

慷慨激昂的话语让在场的群众心里热乎乎的。

俗语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丁一广第一把火烧的是电。

这些年,由于某些村干部拖欠电费,群众怨声载道。导致限电、断电、停电,村民的电灯、电器等都成了摆设,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

丁一广跑遍了全村家家户户,把拖欠的电费交上,还结合农网改造把负荷小的细线换成粗线,使整条村的夜晚又变得灯火通阴了。

村民们不无高兴说:“以往每到用电高峰期看电视就成了问题,现在好了,多年没亮过的电灯亮了,电风扇转了……”

丁一广烧的第二把火就是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农业的命脉。丁一广从他公司出资,兴建了村自来水工程,解决了村民过去用水一直“靠肩头”的老大难问题。

丁一广烧的第三把火就是办实业。

首先,他带领村干部办起了鸡笼厂、果场等实业,并出资20多万元,兴建了一幢三层的大队办公大楼,面积达600平方米。集体年收入从原来的0.78万元增加到10多万元,稳定了干部思想,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

在丁一广的带领下,凤山村大多数农户办起了养鸡场,走上了致富路。

丁一广自1999年上任凤山村村长后,短短几年时间,带领群众走致富道路,整条村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他上任凤山村村长前,村里到处可见聚集赌博现象,不少青年人不务正业,思想落后。

他上任后,加强了对青年的思想教育,刹住了赌风,开展了各种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整治好了社会治安,促进了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

老百姓的嘴是无形的碑,白是白,黑是黑。村民石金钊说:“丁村长心里系着父老乡亲,当初咱家里穷得叮当响,现在年收入好几万元,如果不是阿广,咱能有今天吗?”

75岁的石老伯说:“阿广这孩子比亲生儿子还好哇!”。

一桩桩往事,一幕幕深情,数不清,道不完,看似寻常不寻常,平平淡淡是最真。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丁一广的人格魅力正是从一桩桩具体的小事中折射出来的。

村里人需要负重,他就去当老黄牛;村里人需要奔腾,他就去当千里马;村里人的需要,就是他的宗旨!

丁一广用他那一片赤诚之心,赢得了干部群众的爱戴,从而使每一颗心都在发出一种无比珍贵的“热效应”,使整凤山村产生了制胜的法宝——内聚力,铸成了“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村魂,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体致富的新路子。

……

从月球上看,蜿蜒雄伟的万里长城,就像我们中国的脊梁。就一条村来说,村长就像村民的脊梁,就是村民的主心骨。村长行得端,做得正,这条村就腾飞、就昌盛、就生机勃勃;村长热情似火,廉洁奉公,村民就幸福,就精神焕发。

缅怀过去,几多欢笑,几多忧思,几多机遇,几多挑战,几番风雨,几番曲折。但丁一广无怨无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要对得起老百姓。”

然而,对于一个开创基业的领导者来说,凯旋门不一定是天堂之门。有多少步入凯旋门之后的英雄,在鲜花丛中迷失了方向,而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是,丁一广这个饱尝了人间清苦、拮据生活的农家子弟,在物欲横流的世事面前,没有失去自我,而永葆奋斗本色。“工作向高水平看齐,生活向低水平看齐。”已成了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一贯追求,真正体现了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这就是凤山村俊彦丁一广,他迎着朝霞走来,洒下一路晨晖;他向夕阳招手,呼唤漫天火红。他挺拔的身躯,坚实的脚步,闪烁在凤山村这方热土上。

......

丁一广出任凤山村村长后,上任2年时间,便将他初步规划的蓝图变成了现实。

正当这位被誉为奇才的丁一广,雄心勃勃地提出:任职期间,把凤山村建设成为河西乃至天河镇第一富裕文阴村之时,2004年春夏之交,一场从自古至今人类罕见的亚洲鸡瘟(鸡新城疫),如暴风骤雨般席卷而来,丁一广的养鸡实业公司和凤山村农户办起的家庭养场也未能幸免于难,饲养的鸡全部死了个精光。

鸡瘟疫情过后,与丁一广养鸡实业公司挂钩的养鸡户纷纷前来要回预付订金;饲料商频频派人催结算饲料货款……。

为了不连累整条村,丁一广辞去了凤山村村长一职,外出躲债,浪迹天涯。

那些债主并没有因丁一广辞职而善罢甘休,反而变本加厉,雇请凶神恶煞之徒进村,拆屋搬物,扬言丁一广躲得了初一,逃不出十五,那怕他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追回来。

wa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