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村中俊彦梁文达(1)(2 / 2)

加入书签

终日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己的人生抱负何日才能实现?况且,“山佬仔”、“耕田仔”被人们当作没有本事的象征。

他辗转反侧,夜不成寐。一个能让他大显身手的致富路展现在他的面前——把他和丁一广一起藏在山洞那台手扶拖拉机开出来,农忙用手拖犁田,农闲搞运输。

梁文达虽然没有石破惊天的壮举,也没有惊心动魄的豪言壮语,但是有执著追求的精神和默默刻苦耐劳的毅力,历经苦难痴心不改。

但是,那台拖拉机由于已没有驶用几年了,发动机打火不着,不能起动。

他徒步到镇农机站,拜师学艺。

学有所成回到了家乡,看到依旧贫困落后的村庄,看到村中参差不齐的破旧砖瓦屋在深山老林的包围之中,梁文达的心灵又一次震颤了。

春天,希望在诱人的绿色中跳动。秋天,希望又在成熟的金色中分娩。几度春风秋雨,梁文达开着丁一广那台拖拉机,奔忙在希望的田野上。

也许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耕种、开手拖炼就了他坚韧刚毅的性格,日夜流淌的村后山溪水孕育了他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思想。

一个饱受生活磨难,得不到生活抚爱而又执著地热爱生活的人最容易步入美丽的殿堂。可是,作为一名凤山村中有抱负的热血青年,他深知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道理。

……

在现实,一个偶然的机会,一种典型的事态,一句具有激励性言论的背后,往往是一场革命,诱发创新的起点。

深秋的一天,凉风习习,晴空万里,梁文达又独自座在屋前那棵笼眼树下,一边用烟纸卷着烟丝,一边陷入了沉思,寻求如何使村里人走共同富裕道路。

“阿达……”

屋内响起一阵急迫的尖叫,梁文达从座在树底那块青石板上猛地站起来,一个箭步跨进屋里,只见父亲手里捧着家里那只报晓雄鸡,不知所措。

父亲一见儿子进来,着急地说;快……快来看看,这只鸡昨天还好好的,今天阿白鹤屎,无精打采的,看来是得了鸡瘟病了,怎么办好呢?”

梁文达在树底下正苦思觅想,猛地被父亲的一阵急迫尖叫所打断,以为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件事。“鸡瘟病是个千古难以解决的难题,死了就当垃圾丢出去算了。”他望着父亲,没好气地说。

“你如果能把这个千古难题解决了,养鸡何尝不是一条发财门路!”老父见儿子这种态度,于是,激将法式的回了儿子一句。

一贯沉默寡言的老父亲,这时讲起话来掷地有声,庄严而富有挑战性。

父亲的一席话,像一磅重型炸弹把梁文达的心给炸开了。

他举一反三,辗转反恻,久久不能平静。他想:鸡瘟病之所以成为千古难题,就在于千百年来养鸡是老人小孩干的家务活,鸡病死了就当垃圾扔掉或丢到粪池浸烂当肥水淋菜、淋稻田,不断重复着某一固死的模式,是一种套路的延伸,再加上长期社会专制对创新的封杀,所以这种套路越来越习以成俗,成为千古俗套,造成无法解答的千古难题。

从村集体养鸡场和阿广叔的养鸡实践中,养鸡,书写着养鸡≠防病这样一条不等式,也就是1+1≠1,养鸡与防病形成了两个相互对立、互不关联的孤立面,从而各自导演出如果鸡患了鸡瘟病,只好当垃圾扔掉的现象。

在学校里,梁文达是一个出了名的数学怪人。在他漫游过的数学海洋里,接触过许多不等式。经过历史和实践的演化,数理的不等式被转移到了现实中。

但现实毕竟远离着课堂,人们对于不等式的演算往往是丰富的而具有色彩的。。

科学的不等式只能靠科学的手段去演算才能完成!

思路贯通了,梁文达欣喜若狂,拖着父亲和妹妹的手,高声疾呼:“我要以科学的手段去导演数理的不等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