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酷暑逼人(2 / 2)

加入书签

另一个年龄在五十开外的汉子发声附和:“现在很多兄弟浑身起湿疹,对这里高温潮湿的气候根本不适应。如果强行高温施工,恐怕会出问题。”

沈靖皓不以为然:“我们不仅有医疗团队,并且也配备了藿香正气水,难道就不能应付高温环境吗?”

现场鸦雀无声,众人目光都聚焦在沈靖皓身上。

此时的沈靖皓的半袖衬衣已经变成湿漉漉的深蓝色了,汗珠子沿着白色的安全帽滚落到脸颊上,最后摔到地面上,在炙热的水泥地面上瞬间蒸发得无影无踪。

司机很是难受,既然下了车,再想回车避暑就显得尴尬了,只好陪着沈靖皓忍耐着。

沈靖皓好像并不怕高温,清了清嗓子,朗声讲道:“兄弟们,咱们远离自己的祖国,来到这个高温潮湿的国家工作,就应该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我们的工程很艰巨,工期很紧张,要求我们不要怕吃苦,不要怕高温,不要怕伤病。即便面临再大的施工困难,我们都要迎难而上。因为我们在这里洒出的汗水,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或者是为了这个工程的工期,更重要的一点,我们代表的是中国!”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刚讲到这里,眼神不由瞥一眼当院竖立的旗杆上高高悬挂的五星红旗。

大家在他的带动下,眼神不约而同瞥向了那面国旗。虽然它在这样的环境下,垂直一条红线,但依旧令人眼前一亮。

沈靖皓的语音激昂起来:“兄弟们,你们无论是谁,无论叫什么名字,只要走出国门,你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是代表你们自己。因为你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响亮名字——中国人!”

现场众人被这番话感染得无比动容。

眼镜男子也激动起来,第一个响应道:“兄弟们,沈总说的对!当地工人可以歇工,但我们不能。我宣布——现在开工!”

哗——

这些中国建筑工人们个个热血沸腾,纷纷从空调下的凉爽宿舍里走出来,勇敢地奔向了属于他们的战场。

那些趴窝的挖掘机、大铲车,以及各型运料翻斗车都转动了车轮,排成纵队,就像是一只重型装甲部队,浩浩荡荡开赴前线。

工地的那些高高的塔吊在微风的环境下摆动了钢铁臂膀,一些黄色的安全帽在烈日下,熠熠生辉。安全帽下的建筑工人们,就在这烤炉的环境下,穿梭于各种机械之间。之前万籁俱寂的工地瞬间沸腾起来。各种马达声隆隆不绝。在这场艰苦的战役中,各种轻重武器一起开火。

沈靖皓也跟随大家到了施工现场,目睹此情此景,激动的泪花浸湿了眼眶,不得不摘下眼镜擦拭。

司机也跟了过来,一边不停摇动一把纸扇,一边皱眉劝他的领导:“沈总,赶紧回去吧,当心中暑。”

沈靖皓狠狠横了他一眼:“目前兄弟们都在玩命,我岂有躲避的道理?难道他们就不怕中暑吗?”

司机顿时哑口无言。

沈靖皓并没有选择监督,而是利用挂在脖子上的哨子,亲自指挥一辆挖掘机施工。

烈日经不住时间的推敲,终于落入西山。各地的各种照明灯陆续亮了,工人们的斗志不减,机械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两个月后,一架从中国丹海机场出发的航班缓缓降落——

这里的暑气渐渐消退,但依旧很热,令那些走下客机旋梯的乘客们的双脚一落地,顿感酷热逼人。

在乘客中有一支团队,由四男两女组成。他们是丹海电视台工作人员和记者组成海外报道团。为首的女子气质不俗。她就是丹海电视台的名记者张茵。

张茵今年三十岁出头,不仅在丹海市是一个家喻户晓公众人物,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赫赫有名,下面粉丝足以组成一个集团军。这一次,由她亲自领衔远赴东南亚报道,足以说明国内媒体对所报道内容的重视。

同张茵在一起的女子是一个年轻的小跟班。她今年才年满二十一岁,还是一位实习记者,芳名叫沈琳溪。当她一走出客机,就对这片陌生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因为这里有她一年多未见的父亲,他就是克鲁拉港工程项目的经理沈靖皓。

wa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