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决策者的困境(2 / 2)

加入书签

        兵部尚书刘权之,这位今年已经六十六岁的老先生,在这个时候站了起来:

        “殿下,这种四万吨、三十节的战舰,建造成本肯定会非常高昂。

        “很可能会超过原有两万吨主力舰的两倍,甚至三倍,主要是动力系统的成本过高。

        “即便是将使用周期拉长到三十年,总体评估使用成本仍然是过高的。

        “因为原有的两万吨主力舰,使用寿命通常也超过二十年。”

        兵部不管战舰设计建造,但是他们管军费预算,战舰和武器装备设计建设,都需要他们来签署和下达订单。

        所以兵部对相关事务的切入点,始终都会放在成本的控制上,而不是武器本身。

        朱靖垣有点无奈了,成本问题一旦拿出来,那就不好说了,这种船成本肯定非常离谱的:

        “是,这种战舰的建设成本,大概率会超过两万吨战舰的两倍。

        “但是我可以向大司马保证,就算是三艘两万吨的战舰,也打不过一艘这种战舰。

        “这种超级战舰也许非常昂贵,但是考虑实际战斗力和战略威慑力,他绝对是物有所值的。”

        见识过朱靖垣脑回路的刘权之,听了这解释完全不为所动,只是拱手躬身表达自己的观点:

        “兵部不赞成在太平年代,去建设规模如此庞大,成本如此高昂的战舰。”

        朱靖垣面对刘权之不再解释,只是单纯的表示不支持之后,顿时就感觉到了一种深深地无力。

        同时也想象到了,历史上的英国人,为什么在技术革新的问题上,蹒跚踯躅了十几年。

        过于激进的技术革新,首先会遭到保守稳重派的抵制,也同时会影响现有供应商的利益。

        现在朱靖垣只是看到了保守派,还没有看到利益相关厂商跳出来。

        因为大明的相关厂商都是皇室财团企业,现在皇帝也在现场,关键是还没有露出倾向,他们不敢贸然站出来反对。

        但是如果今天皇帝不表示支持,那后续的设计和革新肯定会受到阻挠。

        即便是穿越者,即便是知道正确的科技路线,也会同样遭遇到历史上的决策者遇到的问题。

        关键是,自己现在没有一言而决的权力,那种至高无上的独裁权力。

        朱靖垣下意识的看向了老皇帝。

        一是下意识的想到了皇帝才有的权力,二是想起了当初老皇帝的承诺,他说是要全力支持自己的造船计划的。

        老皇帝也正好抬头看着朱靖垣,发现了朱靖垣眼中的向往之后,顿时露出了几分玩味的笑容:

        “既然兵部不愿意出钱,那就让皇庄来出吧……”

        大明的皇庄,类似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不过是皇帝直接掌控的,半独立于朝廷之外的机构。

        皇庄有自己的殖民地,有自己的陆军部队,甚至也有自己的舰队,造船也有经验。

        于是皇帝这句话刚说出来,刘权之老爷子马上就有点跳脚了:

        “陛下不可啊,这钱不能让皇庄出啊。”

        后面的军机大臣们,还有五军都督们,也都是一起站出来反对。

        因为这钱要是皇庄出,以后这船肯定也是归皇庄用。

        皇庄这个公司的主力战舰,竟然比海军的主力舰还大一倍,这让朝廷和海军的脸往哪儿搁啊。

        更重要的是,皇庄有了那么大的船,就更加的不受朝廷控制了。

        老皇帝听了再次脸露微笑:

        “既然不让皇庄出,那兵部就自己去做预算,然后去向财部申请……”

        刘权之特无奈的吞了吞口水:

        “老臣遵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