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潜艇和能潜水的船(2 / 2)

加入书签

        朱靖垣说的两个方向,其实就是后世的核潜艇和现代的使用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AIP)的潜艇,对比传统的老式柴电潜艇的区别。

        一战到二战乃至七八十年代之前的老式的柴电潜艇,仍然都只能算是能潜水的船。

        平时在水面上用柴油机航行,作战的时候潜入水中,用蓄电池航行。

        她们通常有两种动力系统,以水面航行为主,兼顾潜航。

        水面航行速度更快。

        核潜艇和AIP潜艇是纯粹的水下载具,完全针对潜航设计,水面航行效率下降。

        她们通常只有一套动力系统,主要适用于潜航。

        潜航速度更快。

        朱仲梁迅速理解了朱靖垣的意思:

        “你所说的那种理想化的纯粹潜艇……或者说现在有些人研究的潜艇,现在短时间内是根本做不出来的吗?”

        其实,很多最早期的潜艇设计,乍一看的话比较有现代潜艇的感觉。

        因为早期的潜艇设计,本来就是以潜航器为目标的,所以整体上都比较圆润。

        但是由于技术原因,由于长期无法实现持续潜航,潜艇设计才逐步转向了能潜水的船。

        朱靖垣想了想:

        “也不是说完全做不出来,而是以目前的工艺来做,非常困难而且风险不可控。

        “潜艇要在水下持续航行,就需要能够在水下持续运转的发动机。

        “军舰上常用的发动机都是燃机,包括汽油机、柴油机这种内燃机,以及蒸汽轮机配锅炉这种外燃机。

        “燃机运行的时候都需要消耗燃料和氧化剂。

        “水面舰艇只需要储存燃料,氧化剂直接用空气中的氧气。

        “潜艇要使用燃机直接航行,不仅要储备燃料,关键是要专门携带氧化剂。

        “在潜艇上储备气态氧气,或者用过氧化钠来制备氧气,供船员呼吸使用其实还行。

        “但是要供应燃机的持续运转,那种储存密度就远远不够用了。

        “只有使用液氧或者过氧化氢,才能勉强满足长时间潜航的需求。

        “但液氧储备对工艺要求太高了,过氧化氢又有爆炸的风险。

        “研发、制造、使用的难度,可能比核动力都要高。

        “现在只能保守一些,用柴油机配合蓄电池和电动机,直接用到核动力成熟。

        “水面航行用柴油机,同时给蓄电池充电,水下航行用电动机。

        “铅酸蓄电池储存的能量有限,不可能长时间在水下航行。

        “需要经常上浮换电池,或者通气开热机充电。

        “所以她们平时就在水面上航行,算是有潜水能力的船。”

        朱仲梁理解了朱靖垣的意思,轻轻点头的同时下意识的想问:

        “为什么专门提柴油机……”

        但是话到嘴边就他自己反应过来了:

        “我明白了,汽油容易挥发,潜艇要潜水密封,用汽油机会非常危险。

        “汽油热值相对柴油也要低一些,柴油机的扭矩也更大一些。

        “所以现在设计成熟的潜艇的难点在于柴油机……”

        朱靖垣马上点头说:

        “是的,是对潜艇而言非常重要的技术,也是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技术。

        “柴油机技术是早晚都是要专门发展,专门去研究的技术,是必须迈过去的槛。

        “柴油机的关键技术是喷油系统,解决这个问题,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了。

        “我已经把这些设想写的差不多了,这几天就发给工部去折腾。”

        柴油机扭矩更大,力量更大,转速较慢,能耗比更高,适合重型车辆和工程机械。

        汽油机转速较快,扭矩较小,运行更加稳定、安静,适合飞机和轻型车辆。

        历史上柴油机的发展比汽油机略微慢了那么一点。

        柴油机相比汽油机,多了一个必须迈过去的门槛——喷油技术。

        柴油相比汽油更加稳定,没有挥发性,正常情况下,用明火直接点都点不着。

        柴油比汽油更加的粘稠,要让它在气缸内充分燃烧,要有足够的压力喷射雾化。

        柴油机对喷油系统喷射压力的需求,是汽油机的十倍甚至百倍以上。

        早期的柴油机性能差,主要原因就是早期的空气喷射系统,喷油压力始终上不去。

        而且这种喷油系统效率很低,甚至柴油机十分之一以上的能量都要用来喷油。

        后来改用了机械式喷油系统,有了适合高压的柱塞泵结构,柴油机才迅速发展起来了。

        现在大明和世界的柴油机发展,差不也是卡在喷油压力这个门槛上。

        朱靖垣脑子里面没有柱塞泵的设计图,但是知道它的大致原理和工作逻辑。

        画个示意图让大明的工匠们去做实用化研究就行了。

        朱仲梁听朱靖垣说的胸有成竹,也就基本放心了:

        “那就尽快去搞……还有那个核动力……”

        朱仲梁欲言又止,因为之前问过原子能武器的事情,当时朱靖垣就讲过难度在哪儿了。

        把这么个东西做成动力包,缓慢的释放能量的难度,可能比直接炸了难度更大?

        朱靖垣也没详细解释,就直接比较空泛的说:

        “我也尽可能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