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最后一个阶段的地方实训(2 / 2)

加入书签

        要是让他在西安生产,那就得再等两个月到产期,生产之后再修养一两个月再出发。

        这么折腾下来,朱靖垣到应天府上任的时候,可能要到六月份了。

        朱靖垣的其他妃嫔,在朱靖垣上任的时候,也有挺着七八个月的大肚子跟着的,现在不可能单独为了照顾夏洛特继续停留。

        朱靖垣是国王又是亲王,身边也不会缺少照料的人员,还有专用的列车和船舶。

        只要不是真的到了临产期了,妻妾怀着孩子是不会影响旅行的。

        与此同时,夏洛特在历史上是难产死的。

        虽然孩子他爹变了,孩子本身也变了,这次未必会难产了。

        但谨慎起见,生产的时候最好还是做好剖腹产的准备。

        在这个世界上,剖腹产还不是特别普遍的技术,比较依赖医生的经验。

        相比深处内陆的西安,大明最繁华地区的应天府的医生经验更为丰富。

        当地的总体医疗水平也更高,去南京紫禁城生产显然更加的安全。

        朱靖垣可以让人安排把应天府和顺天府的皇室医生调派过来,但是让医生在他们自己熟悉的地方工作显然会更加的稳妥,

        所以朱靖垣没有让夏洛特继续在西安停留的理由。

        时隔两年之后,朱靖垣再次坐上同一辆火车,按照两年前来的路线原路返回江南。

        朱靖垣再次坐在了窗户边,欣赏着窗外的铁路边的风景,或者说是观察两侧的景象。

        随着火车不断向前行驶,朱靖垣慢慢的发现,相比两年之前的时候,周围的乡村和城市景象再次出现了一些变化。

        朱靖垣一下子说不出来,但是看得多了之后就意识到,是机器变得更多了,人少了。

        两年前,朱靖垣在来的路上,经常能够看到人仍然比较多的村庄,有很多看上去似乎有几十户人家居住的样子。

        村子里里外外有不少的人影,还有很显眼的马棚和牛圈,有骑马溜达活动的农民。

        那就是还没有大规模更换农业机械,仍然依赖人力和马耕的村庄。

        当时也有很多的村庄已经开始更换最新的农业机械了。

        很多村庄的马棚空了,有的改成了车库。

        还有村庄已经修建了简易的飞机跑道,能够看到飞行的农用飞机。

        所有这种形式的村庄,村子里面和周围的人也都变少了,可能只剩下十几户人家了,因为村里面不需要那么多人工作了。

        不过,这些所谓的村庄,其实不是朱靖垣前世习惯的农村,而是大农场的劳工聚集地。

        通常是一两家人是农场主,而其他家庭大多都是他的雇工。

        或者全部都是雇工。

        这些村庄周围的土地,通常也都是属于一两家人的土地。

        或者直接是皇庄的土地。

        这些村子里生活的村民基本都是雇佣劳工。

        现在两年过去了,已经基本看不到人口密集的农场了,马棚也基本都空了。

        反倒是车库和飞机跑道近乎普及了。

        村庄里面和周围活动的居民再次变少了,大部分村庄根本看不到人影了。

        只有周围耕种播种妥当的土地,表明这里仍然有人在生产。

        原本生活着几百人的村庄,现在可能就剩下几户人家了。

        原本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农场,甚至很可能只剩下一家人,只剩下农场主自己一家了。

        朱靖垣在心中感慨的同时,也下意识的回忆自己看过的数据。

        大明本土的机械生产能力真的是非常强大。

        自己设计出了成熟柴油机和农业机械,经过了实际的检验之后,它们在本土市场上铺开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无论是民间的农场主,还是皇庄的农场经营者,都迅速的采购了这些农业机械。

        在经济和工业最发达的大明本土中原地区,从畜力到机械化的过度速度非常快,短短几年时间就进入了收尾阶段。

        与此同时,在过去的几年里面,大明本土主要城市的建成区规模,也都膨胀了一圈。

        这在中原的大平原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但是进入了江淮省的范围后,这种趋势反而略微减缓了。

        这里出现了大量的小城镇。

        朱靖垣早就知道,在相对富裕的地方,才能够搞大规模的分散的小城镇。

        因为当地要有足够多的金钱和资源,才能在人口相对分散的情况下,为基数较小的居民点提供质量相对较高的基础生活设施和服务。

        以前的南直隶,现在的江淮省,它的中南部地区,是全世界经济和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传统的大明人,对土地和故乡的执念很深。

        就算是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江淮地区的富商们在开设工厂的同时,很多人仍然会保留或者投资传统的土地和农场。

        这促进了江淮省中南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很多乡镇上就有各类大大小小的民营工厂。

        到了县城这一级别的时候,各种中等规模工厂就遍地开花了。

        到了府城级别的时候,很多大府的地方产业,已经能够做到全大明领先了。

        反倒是到了省城的级别,城市的规模相比下属的府城和内陆省城,却没有太大的优势。

        应天府作为国都,但是其总体的经济实力却和苏州、松江都在同一水平线上。

        对于江淮地区的人而言,可能是把省城也当做另一个府城了。

        你应天府是府,我苏州府也是府啊……

        散装江苏的特点,可能是从大明南直隶时代就有了。

        南直隶本来是一群直辖府,大家都是直接归南京管的,并没有南直隶这个省存在。

        现在大明设置了江淮省,这种观念短期内也难以消除……

        当江淮省的省城、府城、县城,以及乡镇的建成区,逐渐连成一片的时候,朱靖垣乘坐的火车也进入应天府的城区了。

        应天府是大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整体建设上最为古色古香的城市之一。

        因为它是大明的另一个国都,甚至是精神上的真正国都,所以城内有大量具有政治和文文化传统属性的官方和皇室建筑。

        这些建筑都是传统风格最为浓厚的,它们的存在又影响了本地富裕阶层房屋的风格。

        所以在城内的居民区里,经常能看到飞檐斗拱,雕栏画栋的传统园林式建筑。

        朱靖垣是阔别两年,再次回到了这里,看着这些画面稍微有些感慨。

        夏洛特是第一次来到大明最富裕的地方,第一次来到大明名义上的另一个国都。

        格外的新奇和激动,整个人趴在窗户上,瞪大眼睛看着周围的景象。

        “这就是应天府,我们终于到应天府了,全世界最大的帝国的心脏!”

        两个大食国王府的侍女,两个从英国来的王室女仆,一起守在夏洛特旁边。

        都是非常担心夏洛特的肚子,这万一出点什么事情,她们都难逃责任啊。

        幸好这种担忧没有持续太久。

        火车进入南京城区之后就关闭了引擎,在铁轨上持续向前滑行。

        最终停在了皇城内皇室专用的站台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