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2 / 2)

加入书签

        朱仲梁安静的听完了朱靖垣的说明。

        沉默了几秒之后,非常严肃的点了点头:

        “确实,现在时代又变了,我们不需要把国都藏在几层内海底部了。

        “我们现在需要一个外向型的国都,也需要一个掌控天下财富的国都。

        “这样看的话,应天府确实比顺天府更加合适作为新的国都。

        “松江府更加靠近海洋,但是又过于偏离陆地了,应天才是江淮地区的核心。

        “广州的港口环境也许更好,也更方便控制小西洋,但距离北方核心区又太远了。

        “关键是,广州和珠江的内部腹地的条件远不如应天广阔。

        “咱们得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确实举世无双,应天府的位置也确实关键而且险要……

        “至于说到迁都,应天府本来就是大明的南京,地位始终没有变过。

        “现在把办公机构迁过去,虽然影响肯定仍然巨大,但也算不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为了和顺天府旧城一样,把中央朝廷的办公办公区域与工商业区域隔离开,在应天府江北重建一片宫殿,也算是合情合理的。

        “关键是,你不是把这个宫殿当做行宫,而是要用这个新宫殿取代紫禁城,作为大明朝廷的正式礼仪用的宫殿的话,那确实影响巨大……

        “在文华殿上早朝,在武英殿处理军务,在奉天殿举行重大典礼,都已经形成传统了。

        “而且顺天府紫禁城的奉天殿中线还是本初子午线的基点。

        “整个紫禁城就是天下官吏和学者们心中的圣地,甚至可以算是全世界的中心。

        “你现在为什么要改变这件事情?单纯是想要个更舒服的办公室?

        “那也不需要改变紫禁城的地位。

        “另外选个更加舒适的地方,用于上朝和办公就行了。”

        朱靖垣挠了挠头:

        “我就是觉得,就是紫禁城的意义太重大了,所以才想要换一个更加合适的。

        “它的设计可以说是很不合理的,关键是有点对不起它的地位。

        “这已经不只是舒服不舒服的问题了……

        “而我又不想拆掉原有的建筑重建,不想改变原有的维持了几百年的布局。

        “所以就准备另寻地址重新设计建设。

        “去建设一座能够配得上大明乃至世界最高权威的特殊地位的宫殿。”

        朱仲梁听到这些话就有点疑惑,然后本能的继续追问:

        “世界最高权威的象征?你到底想要干什么?你别说是要造个奇观出来!”

        奇观这个词很早就有了,可以用来形容景象和自然事物,也可以用来形容建筑。

        但是造奇观这个日常化的应用,大概是来自世祖皇帝的影响。

        朱靖垣颇为郑重的回答说:

        “我确实想要造个奇观出来,把最大的大殿搞到一百米甚至两百米高。

        “正是有这样的想法,我才会觉得建楼这件事情也可以算得上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毕竟,反对朝廷大兴土木本来就是士大夫们的爱好。

        “朝廷把新的大殿搞成奇观级别,那在民间的反响也就可想而知了。

        “就算是他们不在朝堂上讲,在民间也肯定会讨论,报纸上也肯定会有评论。”

        紫禁城的地位非常特殊,它当然是大明皇帝的宫殿,但同时也是大明朝廷的象征。

        另外还兼具了一部分泰西教堂的作用。

        在泰西大陆,最高大和最宏伟的建筑,肯定是大教堂,而不是国王和皇帝们的宫殿。

        教堂是神的房子,追求尽可能的高大,以显示神的崇高和神性。

        这种房子在设计和建造的时候,通常是不会考虑人在里面居住的是否感觉舒适的。

        也只有这种用于供奉神的建筑,才能让泰西人持续建设几百年。

        泰西国王和皇帝们的宫殿的情况就反过来了。

        国王和皇帝们当然要追求居住的舒适性,顺便考虑处理朝廷事务的便捷性。

        所以泰西国王的宫殿基本都只有少数几层。

        而且通常只有一层是用于王室成员的日常居住和娱乐以及办公的。

        其他层基本都是储存物资的仓库。

        不只用于储存食物和日用品,通常还有军械库以及护卫军营甚至是监狱。

        不追求神性功能的情况下,泰西的国王们试图将所有需求在一个大房子里面解决。

        神州方面的纯宗教建筑,主要就是各种道观和寺庙了。

        最高的建筑通常是供奉佛骨的佛塔。

        佛塔同样是不追求居住舒适性的,甚至可能完全没有生活起居功能。

        和尚和道士通常会住在寺庙中的其他房屋里面。

        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的人,可能想象不到一个巨大的建筑不能住人这种事情。

        关键问题是,泰西人基本都是教徒,而且宗教长期凌驾于王权之上。

        无论世俗社会是否动荡和改朝换代,神的教堂都要持续建造。

        战争也很少会影响到教堂这种地位超然的建筑。

        深州人却基本都不是教徒,本土宗教还要受到皇权的压制。

        宗教势力一旦影响到皇帝的权威和利益,就可能会出现各种“灭佛”事件了。

        所以神州古代的寺庙虽然是宗教建筑,但是在规模上通常是无法与泰西的教堂相比的。

        皇帝的紫禁城才是所有神州人共同供奉的具有一定宗教意义的建筑。

        所以紫禁城要满足仪式或者说神性需求。

        但是紫禁城同时也是皇帝正式的家,其他的宫殿都只能是行宫,相当于旅游度假用的地方。

        所以紫禁城同时也要满足皇帝和家人生活起居上的需求。

        众所周知,如果想要在设计上兼顾两种不相干甚至相反的需求的话,最终的结果通常是两种需求都不能很好的满足……

        再加上,在神州传统文化中,砖石材料只能用来修地宫,活人是要用木头造房子的。

        高大的木材随着耕地的开拓而不断减少,关键是一把火上去就直接没了。

        越是往后的朝代,建设宫殿的时候能找到的大木材就越少。

        神州的臣子们还有反对皇帝大兴土木的政治正确。

        神州的皇帝建造宫殿不可能和泰西人造教堂那样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大明紫禁城的宫殿建筑,不但本身不够威武宏大,住着也绝对算不上多舒服。

        嘉靖就喜欢住西苑,乾隆日常生活在圆明园,紫禁城谁爱住谁住。

        在这个世界,世祖皇帝改造过的紫禁城,在增加了各种工业产物之后,相比原来的设计已经舒适和合理了很多。

        但是仍然保留着兼顾两种需求的目的,舒适性当然仍然比不上行宫。

        所以朱靖垣现在就想要放弃紫禁城,重新设计建设一座……

        将仪式用的部分建造的尽可能宏大,而居住部分则规划的尽可能的舒适。

        虽然可以放在同一个大院子里面,但是两部分完全分开设计建设。

        世祖皇帝时代开始,可以讲混凝土用于正常宫殿的建筑了,这样破除了材料方面的限制。

        现在的大明财政和技术水平,也能够支撑这种奇观级别的宫殿的建造了。

        所以朱靖垣就有了真的去搞一个奇观出来的想法……

        大明皇帝是全世界权威最大的人,没有之一。

        要维系和强化这份权威,除了切实掌控的各种资源和金钱以及十几力量之外,社会影响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奇观当然是能增加影响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