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地下墓穴 人面蛇窟(2 / 2)

加入书签

那坑洞的位置,机关门已经关闭。

冬暝解释道:

“这里,应该就是真正的玄机之处了!”

“我估摸着……有点像一个墓穴。”

此时,三人稍微休整了一下,纷纷站了起来。

“也是怪了,按照布局和方位来说,中间地带明明也应该有一把钥匙才对。”

“可是最后,那里不单单没有钥匙,甚至连机关入口也安排在了正东方。”

冬暝有些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裴亮环顾四周,旋即说道:

“你们说……这里会不会,就是杜怀宝镇守使,在日志当中写下的,他要动用的最后的守城之法?”

“有可能。”冬暝点了点头:“不过……杜怀宝镇守使很有可能就是骷髅鬼将。”

“而那些鬼魅的存在,也隐隐的,似乎是在守护着镇守使府邸四周。”

“让作为大都护镇守使的杜怀宝大人,化作鬼魅也要守护的人,究竟是何等身份?”

“如果这里……真的是古墓的话。”

“那么……也许这里就是碎叶城秘密的核心之处了!”

旋即,三人沿着笔直的隧道,开始朝着前方走去。

隧道只能勉强让三个人并排行走。

两边的砖石,似乎也是用特质的青砖石搭建而成。

“要将这样的墓穴建造起来,不太简单啊。”曼铃君眉头一皱:“若是按照寻常的劳力来进行估计的话,这样的工程,最起码要一个多月吧。”

正说着,不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淅淅索索的声响。

冬暝立刻撤去了火光,三人于黑暗中屏住呼吸,贴在墙壁上。

“嘶啦……”

“嘶啦……”

阵阵奇怪的声音,若远若近的,带着一种古怪的呜咽声。

一时间,冬暝三人互相靠在一起,谨慎的停在原地,不曾走动一步。

忽然,裴亮感觉肩膀的伤口被一条手臂轻轻压住了,有些疼,下意识的说道:

“冬暝,你……你别动我肩膀,我肩膀上有伤。”

冬暝一愣,自己并没有触碰任何人的肩膀才对!

这一刻,反应过来的他头皮一炸,几乎不假思索的便用焚魂鬼火砸了过去:

“快躲开!”

裴亮和曼铃君也意识到了不对,两人在弯腰顷刻,借着火光,看到了地上蠕动的影子!

是人面蛇!

两人脸色大变,转瞬顷刻,却见整个墙壁上,不知何时,竟爬满了人面怪蛇!

每一个不同的五官,带着邪佞的笑容,死死盯着三人。

而这些面孔,绝大部分是突厥人,但是还有少部分人,竟然是大唐人的外观!

“快!往前走!”

冬暝大吼一声,曼铃君立刻施展铃音幻术,开始迷惑前方的人面怪蛇。

裴亮也抽出了白骨长剑。

负责殿后的冬暝,在自己三人身后架起了三堵火墙。

他并不指望,可以将这一眼看去,便有上百之数的人面怪蛇全部斩杀,这样太消耗自己等人的体力。

索性以焚魂鬼火,构建防御,这样更加稳妥。

随着越往深处奔走,附着在墙壁上的人面怪蛇也越来越多。

“小心!”

冬暝看到了墙角正弹起身子的人面蛇,立刻将裴亮拉了一把,这才避免他被人面蛇咬中脚踝的位置。

曼铃君见状,奔跑过程中,双手一扬。

道道细丝,如果蜘蛛结网,附着在了墙壁四周。

人面蛇虽然灵活,但比寻常蛇类的体积大了不少,因此面对堪比刀刃的细丝,一时间没了办法。

坑道本身也是凹凸不平,有的地方如若滑坡,有的地方有蜿蜒曲折。

冬暝估算着,这古墓当中核心的秘密,恐怕被埋的相当的深!

终于:

“前方有光源!”

三人脸色一喜,以为来到了出口处。

可随着火光的照耀之下,三人惊觉,眼前竟然是一个岔路口!

三人骤然停下身子:

“我们先要走哪边!”裴亮立刻问道。

冬暝一时间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至于曼铃君,耳朵微微动了动之后,勃然色变:

“身后可能传来大家伙了!”

“我编制细丝罗网,正在被挣脱!”

正说着的功夫,整个隧道开始震动起来,伴随不断掉落的碎石块,顺着火焰的余光,映入眼帘的,竟然是一条双头人面蛇!

“站住!”

“站住!”

双头人面蛇口吐人言,而那两张脸,曼铃君看的真切。

正是在将军府当中见到的,阿斯托身边的两名护卫的面孔!

此时,这两张脸露出邪祟的笑容,嘴角不断喷吐出血水:

“哈哈哈……”

“有猎物……又有猎物了!”

曼铃君见状,双臂一晃,更多的细丝开始堵在他们后方的隧道口。

只是双头人面蛇的肉身,似乎更加坚硬,细丝甚至连鳞片都无法刮开!

“冬暝,还没有好吗?!”

就在这时,一个莫名的声音响彻冬暝耳畔。

“孩子,来这边……”

“我……很久没有看到你了……”

说话之人的声音很温柔,冬暝下意识的低头看去,却并不是三青鸟在指引。

旋即:

“走左边,跟我来!”

【作者题外话】:小贴士:

这两章当中出现的《系辞》,可以当作是《周易》的一部分。

其性质,有点像是辞海,又有点像是论文,但是主要解释的是《周易》学说。

周易虽然因内中所将的学术,让人以为是道教的典籍。

但实际上,《周易》相传,乃是人王伏羲写出来的,同时由孔圣人编撰罗列而出。

在上一章中提到的儒教,有《十三经》的说法,《周易》便是其中一部,位列十三之一。

关于《系辞》的诞生,说法众多,有说战国之前,有说战国之后,还有说秦汉时期。

但总的来说,我们所看到的《系辞》,应该是经过了孔圣人的学生的编撰、改良之后的最终版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