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 研发中心和研究院(1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几天,陈默就一边窝在家里整理《品三国》的文稿,一边整理新剧本。

之所以说整理,就是因为他那的确是在整理,用二次创作去形容,都有些抬举他。

《品三国》还好一点儿,无非就是尽量修改一下失实的论点,再添加一点儿在后世烂大街的桥段和俗梗,倒不是为了纯搞笑,而是需要借助这种趣味性和诙谐的风格,迅速打开受众群体。

乐趣,永远都是吸引人去关注和传播的最大动力。

这种主动性,和被动之间是完全不同的扩散效率。

他也不怕被严肃的学者看不起,甚至有可能会诋毁指责这种调侃历史的做法。

这很正常,没人跳出来,那才是最大的不正常呢。

但争议有时候,其实也是一种免费的宣传呢,并不会带来其它更多的负面性。

而且这也是陈默所隐隐期待的……

至于新剧本,那就几乎完全是照搬照抄了,需要改动的地方,其实并不是太多。

调整最多的,反而是分镜和故事板。

毕竟,这个才是最能表现出一个导演真实水平的存在。

闲下来的时候,陈默也会跑去南老那边,看一下对方的情况。

不是临时租下来的那个办公地点,而是在南老的家里。

他可不想那么早,就把自己给暴露出去,小心无大错,他还是愿意更专注于影视这个行业。

老话都说爱一行做一行呢。

而且这会儿,南老手下的团队,也不过七十来个人,大多都是追随他多年的,也没啥好看的。

他只需要站在后面,提供相应的一切也就足够了。

而养这么一点儿员工,对于陈默而言,投入上可谓是毫无压力。

也因此,他给这些人开出的待遇,也相对要好的多。

一方面,是因为需要靠这个继续招揽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这些人都值得这份待遇。

别的不说,陈默提供的那些稍微超前一点儿的资料,这些人就消化得很好。

不要问资料是从哪儿来的,问就是陈默从“私人工作室”里,在网络上下载下来的。

至于这个神秘的工作室,为什么依然还能连接着前世的网络,这个是重点吗?

别说网络了,他工作室里那些设备,是如何供电的,他都搞不懂呢。

所以能用就完了,想那些有的没的,有毛用?

而这,也是他有信心,帮南老走出一条全新道路的原因所在了。

他即使再怎么不懂芯片、半导体、操作系统、EDA啥的,也多少了解过一些这方面的大体发展趋势。

所以,虽然在网上,查不到更多的详尽资料,但很多脉络还是清晰可见的。

更不要说那么多未来的专业技术论文和数之不尽的相关文献资料了。

就拿服务器来说吧。

这会儿的服务器,还是PC时代引领下的服务器崛起阶段,刀片式才刚刚出现呢。

但接下来,可就是虚拟化时代、云时代、容器时代、云原生和微服务器时代的演变历程了。

所以,在明确了这种趋势之后,自然也就远比别人更清楚,技术发展路线上的正确导向在哪里。

南老想要造芯片,研发自己的操作系统,没问题。

ARM都到手了,退市直接私有化都不是问题,就是需要那么点儿时间而已。

所以RISC架构可以随便用,不把嵌入式处理器玩出花儿来,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穿越过来的。

操作系统更不是问题,安迪·鲁宾还在玩Sidekick呢,安卓也还没有出来。

那就先把这个搞出来好了。

这会儿,可没人会意识到移动智能操作系统的市场前景。

陈默完全可以悄悄地布局。

从安迪·鲁宾这样的人才招揽,到智能手机各种专利的提前介入,无疑就等于是抢占了那条赛道,这就是先天优势。

数学考试还讲究个解题过程呢,但陈默只需要把答案拿出来就行了。

他不需要过程,但却能在知道答案的前提下,把解题思路给大差不离的给搜罗整理出来,然后交给南老和他的团队,去加以完善过程中的那些环节。

所以,剩下的也完全不需要他再去操心。

当然了,研发中心就是研发中心,陈默不会涉足终端制造业,但却并不担心找不到合作企业。

国内有的是对各种领先技术成果望眼欲穿的企业呢,只要研发中心这边出成果了,有的是人哭着喊着求合作。

所以,这一世能不能把华伟,推到另一个高度上,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儿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