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武半圣(2 / 2)

加入书签

    工作谈完,两人喝茶。

    豆卢怀让倒也没因刚才的事有什么介意,他品着绿茶,笑着对怀玉道,“咱们也是老相识了,不过我总觉得你最近行事,总有点自找麻烦的感觉。”

    “好多人做官,都是萧规曹随,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就算遇官司,也都是以调解为主,和和稀泥,更不会主动去做什么得罪人的吃力不讨好的事。你现在可是越来越不一样了,感觉谁你都要得罪一下。”

    豆卢怀让甚至直言武怀玉屁股有点坐歪了。

    你现在也是堂堂大贵族大地主,你非要推行地税,那也罢了,不少人认为应当按户等征税,最高上上户也不过五石,可你偏要按亩征,还是王公士绅一体纳粮,结果就成了没上限,那些有十几万几十万亩地的大贵族大官僚,一年因此得纳几千石义仓粮,这得罪了太多人。

    而什么盐茶酒专卖,征收矿课、金银铜铁专卖等,都让事实上经营这些的贵族豪强们很不满。

    就连如今要行的工商税法,也是得罪人的。

    更别说土地房屋交易要纳契税,还得买者交纳,更是让兼并田地的贵族豪强们又多出了笔钱。

    “我听说武家这两年,减租减息,对佃户雇工可是非常好,引的不少其它地主们都有意见,说武家坏规矩。”

    武怀玉现在做的许多事情,不管是公还是私,都得罪人。

    豆卢怀让为人圆滑,特意好言相劝。

    “豆卢兄,你应当也是打小熟经义吧?”

    “嗯。”

    “那你应当也算是一个儒生?”

    “是。”

    “我大唐所尊九经中的礼记,第四十二篇大学,所提出的三纲领八条目,豆卢兄可还记得?”

    大学一书,相传是儒家先贤曾子也著,也有人说其实是秦汉时儒家作品,这篇文章被选入礼记,其很好的论述了儒家的思想。

    “大学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豆卢怀让虽不考明经,关陇军事贵族出身,但对九经也是很认真读过的。

    怀玉点头,“大学三纲八条,强调的是什么?修已是治人的前提,修已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能力越大,责任越强。”

    “我九岁得陆地神仙终南逍遥子带上山修行,获得真经,十八岁下山得遇圣人赏识,平步青云,如今更是宣麻拜相,执掌国家财政,我得此恩荣,居此高位,不能只知享受,借着恩宠权势,只知道兼并田地,接受商人投附,一味的享受,

    我虽在终南修道九年,但也熟读儒家先贤经典,”

    “我们总得在能力范围之内,做点什么,做点让这个天下变的更好的事,雁过留声,我们也得在这历史上留下几笔。”

    “我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做,但我不想等我七老八十,躺在病榻上临终前,回忆一生,碌碌无为,那我虽活到八十,可也死在了十八岁。”

    “我希望这个世界更美好,这也是圣贤们一直在教导我们的,每个人都奉献一份力,才能推动这世界更美好,我们不可能说大唐跟大汉没区别,跟先秦没区别,时代在发展,各种知识、技术在进步,我们也应当让大家生活的更好。”

    “士农工商,各司其职,我们现在既然是士,还高居庙堂,那就更有职责去做这些。”

    一番话,豆卢怀让肃然起敬,虽然他没那觉悟,但他打心底里佩服。就如同每次在战场上,一打仗他都会往后缩,但是他也打心底里佩服崇敬那些能够勇猛冲锋在前的勇士们。

    战场需要勇士,时代需要旗手,    就如火灾中,那些能够逆行救火者一样。

    “二郎,你这番话,就已经是半圣了。”豆卢怀让直言。

    “光说不做,说的天花乱坠也没用,我们得做,观其言望其行,不能光听说了什么,得看做了什么,    我们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我武怀玉身为宰相,不仅得对的起师傅逍遥子的教诲,也要对的起圣人的赏识信任,更得对的起天下百姓的期望。”

    武家这两年给自己的佃户们减租减息,给自己奴仆提高些待遇,这些都是武怀玉认为应该做的事。

    就算这时代奴隶佃户这些是必然的,但稍改善一些条件,也能减少许多矛盾冲突,就如朝堂之上,制订政策的时候,能够多关心照顾一下百姓,则社会矛盾也会减少很多,这都是和谐的关键。

    “有人说你武相公,是劫富济贫,故意邀买人心。”

    “让他们说去吧,我希望能够辅佐圣人,早点恢复天下安定,甚至能够早日开创贞观盛世,至于这路上的一些障碍,扫清便是。”

    “你就不怕被反噬?毕竟得罪了这么多人,未必扛的住!”

    武怀玉却只是微笑而已。

    “二郎啊,连长安的那些和尚们都知道,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我能这么冲,那也是因为身后有一个圣明的君主陛下,圣人国士待之,我必国士报之。”

    如果李世民连这点都扛不住,那他如何能够从一个弑兄囚父的夺位者,最后开创贞观之治的伟大帝王?

    这位可是中国古代帝王功绩里能排前三的人物,就算现在还年轻,但那胸襟格局,却早是一流水准。

    他能用武怀玉为相,又岂惧那些人的阻碍。

    君臣相知,携手开创功业。

    “二郎,你能够跟我携手共进吗?还是说怕了?”

    豆卢怀让舔舔嘴唇咬咬牙,“算我一个。”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