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太子高明(2 / 2)

加入书签

    而其它的村民也都高兴,毕竟他们虽大多数没能够佃到庄上的田,但多数人也常年依靠庄子的,不说打打长工做做短工,就是有个饥荒灾病,那也都是要到庄子上借钱贷粮,又或要用个牛使个车,一般也是借庄上的。

    “臣可从司农寺调一些有经验的把式过来帮忙打理庄子。”

    请瓜州堡二百多户村民吃上两顿饭,明早吃臊子面,中午吃八大碗,四荤四素,

    这顿饭好不容易吃完,窦静带承乾、怀玉一起到瓜洲堡,司农寺官员召来本地村民佃户,告诉他们以后这里的千亩地,就归这位高明公子了。

    承乾特意换上了身长衫,略带上了几分老成,对着佃户村民们叉手,“在下高明,陇西李氏,家中排行老大,也是武公门下学生,如今买下瓜洲堡这庄子和千亩田地,有缘跟大家结成主佃关系······”

    一般也就是地主财东家办席,才会弄铡面,这可是很有排场的,二百多户人,上千口人呢,这得吃多少面,怪不得还要请铡面匠。

    窦静那可是信都县公、司农卿,更别说这还是扶风窦氏,就不提说祖上汉代时的风光,就说北魏以来,窦氏那可是世代联姻皇家,有名的外戚家族。

    承乾便说要买下来,“能不能请老师出面悄悄帮我买下,”

    减租了,退押了,

    不仅如此,承乾还对大家说,他在下武堡村订了两头猪,明天猪杀了把肉送来,宴请下大家。

    “确实有些不敢相信,”

    “属下倒觉得这也许是好事,长安多少贵族子弟,长大后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呢。”

    “瓜洲堡隔河对岸,还有八百亩地,原来也是裴家种瓜的,本是牛头寺寺田,现在也是司农寺在种瓜,殿下要不要?”

    武家堡如今也叫下武堡,那不仅有建在潏水河上的水碾,后来还加建了风车磨坊,如今上武堡也在加建风车磨坊,下武堡的风车磨坊在这一带很有名,新鲜玩意,枯水季不用跟村民抢水也能带动大大的碾磨,一天能碾许多谷麦,碾出来的还细腻,加工费还便宜。

    “这个倒不用,”太子拒绝了,他对这个庄子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并不是简单的想要弄个庄子到名下,然后什么都交给别人去管。

    怀玉站一边,看到承乾站在那里故做老成,其实能看的出他还是有几分紧张,更多的还有兴奋。

    而且饭量很惊人,能干三大碗。

    相比起冷清云栖寺,现在这个曾经裴寂儿子名下的别业,现在倒是很热闹,村民们还在帮忙,为明天的宴请忙碌,减租还押的佃户们更加高兴。

    手续上瓜洲堡这千亩地如今的新主人就叫李高明李大郎,高明那是承乾的表字,不过知晓的人不多,一般也没人敢直呼太子表字。

    这还要请他们吃两餐,

    说请就请,

    承乾直接从武家堡买来面粉,还请来了几个铡面匠。

    窦静甚至还亲自来到樊川,把办好的手续送给承乾。

    此话一出,被叫来的佃户,还有没在庄子上佃地的瓜洲堡村民,老少爷们妇女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虽说半信半疑,可人家那穿着青袍的衙门人,还是京城来的,都说这位来自陇西李氏,

    “瓜洲堡总共是九百八十亩地,另外原来的云栖寺旁还有二十亩的庄院,”

    承乾一袭粗布短衣,皮肤黑了许多,窦静刚见面第一眼甚至都没认出来这是太子外甥。

    太子这在乡下呆了些日子,怎么倒跟被绑匪绑了票一样。

    窦静本以为太子是对他很不满,才让他吃这个,可是当他看到太子也坐下来,木碗里装着一样的红薯小米稀饭,大口吃着炒红薯梗子,那咸的盐肉也能大口吃着时,真惊着了。

    太子留窦静在上武堡吃午饭,

    他对庄户们的讲话,其实都尽量在模仿那天武怀玉到上武堡时的样子,简单介绍自我,然后就是宣布地继续租给原来的佃户们,甚至还把原来佃户们的上庄钱,也就是押租给退了。

    “不愧是武相公的学生呢,跟武相公一样仁厚,咱以后有好日子过了。”

    “可不,人家神禾塬武家堡,换成武家做东家,不到三年,村里人日子都好过了许多,三年都没听说谁家典妻卖女破家的,”

    “可不,武家堡村民有个饥荒疾病或是婚丧嫁娶,找武家借钱借粮,从不收高利,借牛借犁,还可以换工抵,更别说武家还带着养猪,带着制刷子做皮子等赚钱呢,”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