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国舅夜访(2 / 2)

加入书签

    “知道二郎喜欢喝茶,我这有包不错的茶叶,”

    长孙无忌拿来的茶叶,是从蜀地弄来的,正是他舅舅高士廉送进京的,不是蒙顶石花,而是武侯遗种。

    怀玉看了看,好像是普洱茶。

    “据说当年武侯南征蛮夷,曾在南中植茶树,当地蛮夷尊武侯为茶祖,世代照料那些茶树,越种越多,那些茶树越长越高大,有些甚至数百年还在,被称为茶王树。”

    “这些茶是蒙舍蛮所产,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烹而饮之。”

    怀玉喜欢喝茶,长孙无忌拿来这茶,确实是云南的茶,这是大叶种茶,还是古树茶,晒青毛茶苦涩浓烈,但发酵陈化后,浓烈性味得以收敛,杂味散失,转为醇厚甘滑,独具陈香。

    武家现在做散茶这块已经是天下闻名,执牛耳地位。云南的茶,武家现在也会收,收来后做成黑茶,既有散茶也有饼茶,其中发酵的饼茶就是普洱。

    武家还有滇红红茶,

    长孙无忌拿来的这茶,不是武家产的,纯是蒙舍蛮自己弄的传统茶,也是散茶,很原始。

    “现在蒙舍蛮听话吗?”怀玉笑问。

    蒙舍蛮,也叫蒙舍诏,在云南大理苍山洱海周边,有六个实力还不弱的小国,称为六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故也称为南诏。

    现在的云南,大唐也称为南中、或南宁地区,数百年来,土皇帝是爨氏,

    在隋朝几次征讨爨氏,甚至把爨王父子都给俘到长安贬为宫奴后,爨氏内斗,分裂成东西两爨。

    在爨氏统领下的云南地区,除了爨氏这种从汉代起南下的汉地豪强大族外,则还有许多乌蛮白蛮。

    蒙舍诏,自称哀牢之后,本乌蛮别种也。

    “蒙舍诏与白蛮的白子国这些年一直交战不断,爨氏也不能止,白子国的张乐进求联合白蛮诸部,并说动爨氏联军发兵征讨,蒙舍诏的龙迦独不敌,

    乃向益州大都督府求援,”

    长孙无忌没料到武怀玉也知道南诏小国,便也笑着说起来,这南诏国在洱海一带挺猛,是个小霸王,

    据说他们本是哀牢国王族中的舍龙一族,舍龙意为大老虎,后来避难迁邪龙,这里本来也是哀牢国土,但被汉朝设置为邪龙县,划归益州,

    后来汉朝势力退出,便被豪酋占据。

    舍龙一族到来,得到哀牢人支持,势力不断壮大,到如今便形成以舍龙一族为中心的部落联盟,对外称为蒙舍龙,或是蒙舍,诏,在当地其实是王的意思。

    张乐进求是白蛮部落中白子国的首领,据说在蜀汉时,诸葛亮封白子王仁果十五世孙龙佑那为首长,赐姓张氏,于白崖筑建宁城,号建宁国,立铁柱,传三十二世到十七世孙张乐进求,封为首领大将军。

    这蒙舍国和白子国交境,一个本乌蛮,一个是白蛮,两家冲突不断,最后还差点引发东西爨氏领导下的乌蛮白蛮大战,最后益州大都督府出面,

    高士廉做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益州刺史,亲自调停了这场争端,最后蒙舍诏和白子国两家和好,

    甚至张乐进求还把女儿许配给蒙舍王龙迦独的儿子细奴逻,合两姓之好,

    高士廉上表朝廷,两家也都派了子弟带土贡上京进贡。

    “那细奴逻如今就在陛下的万骑营呢,挺彪悍的一个少年,”

    怀玉听到这结果倒是点点头。

    现在的蒙舍国其实顶多算是洱海边的一个小霸王,得到中晚唐的时候,朝廷有意扶持比较听话的蒙舍国来牵制,甚至打压在云南当了几百年土皇帝的爨氏,最后南诏取而代之,

    可这南诏国也不是什么好人,他们在唐和吐蕃之间摇摆不定,甚至还捅过大唐几次狠的刀子,虽夹在唐蕃两超级大国之间,却也十分了得的一直不倒,甚至一度占据过交州,打通了红河出海口,甚至是对中南半岛,那是扩张占据了许多地方,

    蒙舍蛮的舍龙族挺了得的,不是那种躲在山沟里做威做福的土霸王,人家很积极的跟中原往来,

    从段纶到窦轨,再从程咬金到高士廉,南中的那些豪强,其实随便一家,好多都是有数百年历史的世家,甚至不少是那种跟南下的汉地大户联合后的汉蛮新家族,世代华夷通婚,属于那种夷化的豪族,但又还保留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如舍龙族现在跟益州和交州,两边的唐朝官方、军方、豪强势力都交往密切,茶马商道如今也是越来越红火。

    就如长孙无忌拿来这茶,就是蒙舍国对外交易的一种主要特产商货了。

    拿着这茶沏一壶,

    茶叶绝对是好茶,难得的百年龄以上的古树大叶茶,味道极浓,甚至有点苦涩,但回味悠长。

    武怀玉喝着茶,没急着开口询问来意,他知道长孙无忌大概率是要运作高士廉回朝复相的,他自己复不了相,就想让舅舅早点回来。

    都贞观五年了,这冷板凳再坐下去,那长孙家和高家可真要凉了。

    特别是今天,看到秦琼加太子太保,武怀玉本就是太子少师,而唐俭这太上皇元谋心腹都得了个太子少詹事,

    长孙无忌哪里能不急。

    这个事情,武怀玉其实并不反对。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