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与魏征的交易(2 / 2)

加入书签

    那些官爵职事头衔很耀眼。

    更别说人家从一介商人到开国功臣,

    “周国公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两税法可是你武相公所提出来的,由你来负责更合适,”

    “我还是留在岭南把我的事干完吧,我会向圣人上表辞相的,不会占着这位置。”

    “我希望魏公能够支持周国公进入政事堂,就以民部尚书加参预政事衔拜相就行。”

    魏征看着武怀玉,并没立马答应。

    “杜正伦之前因东宫而受牵连要外贬,我知道魏公一直很欣赏杜正伦的才华,这件事情我愿出分力,我也一直很欣赏他的才能和正直。”

    杜正伦是隋朝的秀才,而且是三兄弟都考中秀才,可以说名声极响,后来被李世民招纳进秦王府文学馆,也算是很有资历的。

    贞观元年,就是魏征大力举荐杜正伦,称其才能古今无比,李世民因此擢升杜为兵部员外郎,之后又得到武怀玉的举荐支持,仕途开挂,

    兵部员外郎、给事中、中书侍郎,然后太子左庶子兼崇贤馆学士加散骑常侍,武怀玉离京后,李世民对杜正伦是寄以很大期望的,希望他能成为武怀玉一样的太子师,

    正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此前东宫惹出这么大事,皇帝极为震怒,东宫官也因此很多人倒霉。

    杜正伦就极让李世民失望,要把他贬去交州。

    魏征很爱杜正伦之才,甚至觉得这是自己政治接班人,不过杜正伦虽有才,但有点心胸狭窄,他家出自洹水杜氏,跟京兆杜氏说来本是一家,但当初杜正伦想跟京兆杜氏联宗修谱时,被杜氏嘲讽拒绝了。

    杜正伦这几年仕途通畅,不免有点得意膨胀,而杜家则是杜如晦杜淹叔侄两个宰相都先后病逝,京兆杜氏有点衰弱,后来皇帝念杜如晦之情,把他弟弟杜楚客征召入朝,予以重用,

    恰好杜楚客和杜正伦的官阶职事都差不多,两人还生了不少冲突。

    这次杜正伦受东宫牵连被贬,其实杜楚客那边没少下功夫。

    魏征是想拉杜正伦一把的。

    “我们可以先想办法保杜正伦留在京师,先保留散骑常侍职,辅佐太子监国,回头再恢复其太子左庶子之职。”怀玉说道。

    魏征明白,这是武怀玉开出的交换条件,他帮忙保下杜正伦不贬官交州,魏征则要帮忙推举武士彟入政事堂。

    “侯君集革职也有几个月了,陛下早有意让他复出。”魏征说了这么一句。

    “魏相觉得他适合复出吗?”

    “侯君集对国家是有功的,他虽犯了些错,但也不能就此浪费他这一身本领,毕竟他也还年轻。”魏征道。

    “魏相对这学生还是挺用心的。”怀玉笑笑,“既然魏相要保他,那不如就让他检校静州司马,跟随李子和去静州平山羌,也算是将功赎罪了。”

    区区前宰相,玄武门第一功臣,如今沦落为一个静州司马,还要加检校二字,有些侮辱意味。

    不过魏征却对此很满意,武怀玉肯松口,那别人也不会那么反对,侯君集复出之路也就通畅了。

    司马不司马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复出。

    魏征倒没收侯君集的礼物,他收过侯君集为学生,对侯君集也自认为是比较了解的,侯在岭南邕府做的事他也知道,但依然觉得侯君集是个人才,不能就此浪费。

    何况侯君集多次到他府上拜访,表达了痛改前非的决心,而皇帝也早有意要给侯君集机会。

    两位宰相便在廊下达成了协议。

    武怀玉面上始终保持着笑容,他对侯君集是恨之入骨的,这是他为首不多能够真正称的上仇敌的人,

    其它如柴绍等顶多算是个不太合的来的对手,但跟侯君集是撕破了脸皮的,可他也清楚,有李世民在,侯君集只要不谋反,想弄死他太难。

    今天先有温彦博,再有魏征,都要替侯君集说话,武怀玉也只能妥协。

    政治说到底也就是交易和妥协,有舍才有得,能把武士彟送进政事堂,先放侯君集一马也不是不可以。

    告别魏征,武怀玉径直去找温彦博,

    他开门见山,“我打算举荐侯君集检校静州司马,随李子和前去静州平羌乱,待平定静州羌乱,可以让侯君集接任静州刺史,温相以为如何?”

    温彦博捋了捋胡须,有点意外。

    “武相公果然是宰相肚里能撑船,胸有大格局,”

    怀玉呵呵一笑,

    都是老狐狸,他这边让了步,温彦博当然得投桃报李,怀玉也没藏着掖着,希望他能够支持武士彟入政事堂,他也明说自己会继续留在岭南。

    温家三兄弟人称河东三雄,跟河东三凤的薛家叔侄齐名,但仕途却比薛家更强,两人封国公拜宰相,可惜温家另两兄弟已故,温彦博也是李渊心腹出身,他跟武士彟关系还不错,既是河东老乡又是太原元谋功臣,他愿意支持武士彟入朝,当然他也有条件,希望武怀玉能够照顾温家人。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