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就不能享受享受吗?(2 / 2)

加入书签

朱拓摸了摸下巴,记得历史书上记载,在太子朱标逝世后,朱元璋悲痛欲绝,为了扶持亲孙子朱允炆上位,一手掀起了蓝玉大案,株连杀戮者超过一万多人,整座京城因此血流成河。

朱拓摇摇头,拍着胸口大声道:“把心放到肚子里,我爹现在忙着呢,就算去巡视四方,也不可能来咱们岭南!”

说着,朱拓大手一挥,安排身边的美人道:“来,接着奏乐接着舞!”

吕青语重心长的道:“大王啊,每日喝酒吃肉看跳舞,不是贤王所为啊。”

朱拓一拍案桌,大声叫嚷道:“聒噪,我辛辛苦苦治理了三年岭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通往岭南的官道上,还没有进入岭南的范围,路上零星有几撮人。

其中,有一支商队缓缓向前。

商队中间的马车中,有一老者脸上古井无波,一手抚额,另一只手在膝盖上轻轻地敲击。

身边坐着一名威武的汉子,面色刚毅,看了一眼窗外,提醒道:“陛下,再往前走就到了岭南的地界,咱们还要去吗?”

这位汉子名叫李文忠,是明朝开国第三功臣。

明朝建立后,曾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这位老者,正是当今天子,朱元璋。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浓浓的悲伤。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来丧子。

人生三大苦,已经被他全都尝遍了。就算他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洪武皇帝,也难以掩盖心中的悲痛。

但是,他可是朱元璋,摆在眼前的事情远比悲伤更加重要。

那就是整个大明帝国的存续。

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接班人突然暴亡,半辈子的心血付之东流,打的自己措手不及。

最重要的是,他已经没有时间重新培养一个接班人了,所以要趁着现在还活着的时候,选择一个接班人,将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延续下去。

其实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那就是皇太孙朱允炆。

朱允炆从小跟随大儒方孝孺读书,知晓经义,可是最大的麻烦就是威望不足,镇压不住军中的骄兵悍将。

这又该怎么办呢?

在做出选择之前,朱元璋安排好了朝堂之事,打算亲眼看看自己打下来的大好河山。

“岭南?”朱元璋轻轻低喃,问道:“如果我记得不错,当初岭南分给了朱拓那小子吧?”

“对。”李文忠道:“十八皇子自从封到岭南后,每月都会往京城写一封信,这说明啊,他心里一直挂念着陛下。”

闻言,朱元璋叹口气道:“这些年来,也是苦了他了,谁都知道岭南是不毛之地,山险水恶,也不知道他这几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说到底,朱拓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高,他更看重的是朱标、朱棣这种有能力的儿子。

后来,十三岁的朱拓突然提出想要岭南作为自己的封地。朱元璋当时震惊了一下,想着岭南也需要藩王镇守,也就由他去了。

再加上天高水远,这三年来,一直都是放任不管。

心想,当年没怎么注意朱拓,又过了三年,已经记不清朱拓长什么样子了。

不过时常见到朱拓写的信,也清楚岭南百姓过得苦,时常还遭到南方土司的劫掠。

但是朱元璋也无可奈何,这时候大明帝国最大的敌人是北方的元廷。

腾不出手去打南方的土司。

正在朱元璋思索时,李文忠一声惊呼,引来朱元璋不满道:“瞎叫唤什么,你身为一个跟在朕身边几十年的带刀侍中,遇到什么事镇定点,朕不是在这吗?”

李文忠赶忙道:“臣看到窗外……”

这时,朱元璋也注意到了窗外,猛地发出一声惊呼。

只见前方是一条望不见尽头的黑灰色平坦大道,宽度足足有八辆马车大小。

路的右边矗立着一块一丈高的石碑,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岭南欢迎你。

再回过头看向刚才走过的路,泥泞不堪,狭窄无比。

“这是什么路?为什么如此宽敞?”朱元璋的声音颤抖,眼中尽是难以置信。

哪怕是他新修的帝都南京,官道也没有如此宽敞平坦。

“修这条路要花销多少?难道岭南的所有财力都用来修路了吗?”朱元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眼中尽是不解。

因为一路从南京走来,越到南方越是荒芜。

这一路走来什么情况他也清楚,深知南方百姓的不容易。

尤其是像岭南这种,甚至还未开化。

“走,去岭南一趟!”朱元璋沉声道。

一路向南,道路是那么的宽阔平坦,而两边都是耕地,甚至能看到耕作的百姓,绿油油的一望无边,好一派田园风光。

而随着距离岭南越来越近,人流量和车流量不降反增,到了城门前,只见道路之上行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道路两旁的小贩喊声不断,物品奇多。

那远处的城门巍峨壮观,规模丝毫不亚于南京城。

朱元璋傻了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