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争,就要争到底。(1 / 2)

加入书签

莽村同意签订补偿协议,京海市收购强盛集团下属机构强盛果业,以百分之十二的技术股份入股,外加6亿现金。

  莽村将得到一亿八千万一次性补偿。

  这份补偿,莽村就是白得的,因为以后的种植说的,他们还是跟以前一样,能得到百分之三十,而高启强则是象征性收点钱,大部分就是以技术入股了。

  口头协议签订后,于04年3月16日,在市政府大楼正式签订协议。

  当天市委各级领导出席,各大媒体登刊头条,同天早已准备好的办公大楼挂上了京海果业的牌匾。

  第二天,市委书记李康时带着各类文件,跟张市长以及各部门相关人员去省里开会。

  孟德海就是其中之一,王晨作为陪同人员,跟随着一同去开会。

  说是去开会,可这其中的权力角逐,同样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可以想象,以后的京海果业,必将是市里乃至省里的钱袋子。

  俗话说的好,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干部也一样,可调动的资源多了,说话也硬气,想要发展建设,也敢大声说话,不然你修个瓷砖都要去求爷爷告奶奶的去申请审批,那被吃拿卡要,也怪不得别人。

  毕竟,想从人家手里要钱,态度要端正不说,也要让领导们舒心才行。

  可要是把京海果业握在自己手中,以后做事也方便不是。

  省委大礼堂,省委书记,省长,一众常委,齐聚一堂。

  省委主抓干部建设,省政府主抓全省经济发展。

  京海果业,归根结底还是经济类,既然是经济,那就绕不开省长广博文。

  私底下,孙玉山跟广博文两位大佬已经沟通过很多次。

  广博文提出,全省各种产业的老总有很多,他们的管理经验非常丰富,像京海果业这种新成立的国企,应该派遣一个经验丰富,处事老到的干部接任,这样才能在确保发展的同时,保证人民的利益。

  他以大局观出发,还在暗指经济这一块,政府的经验更纯熟,应该交给政府来办才行。

  孙玉山当然不会同意广博文的要求。

  明确表明,既然是新型产业就要大胆使用新人,而九井镇镇委书记王晨,年轻有冲劲。

  县官不如现管,王晨已经在当地主政两年,对果业的发展,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这毕竟是一个本土产业,王晨作为京海本地人,又是战功卓着的英雄队长,他的人品跟原则更能让京海人民放心。

  总的来说,发展很重要,可人心比派遣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更加重要。

  两人的沟通没有召开会议,而是以闲聊座谈的形式,沟通很多次。

  期间,谁都无法说服谁。

  名义上孙玉山是临江一把手,可广博文作为行政主官,他无法忍受在经济问题让步。

  这么大块的蛋糕,轻易就让出去,让手底下的人怎么看?

  1000亩的年产值竟然就高达3亿美金,这其中的政绩,是可以流传千古的。

  两人下属官员,都在翘首以盼,等待自家老大把这个项目争取过来,然后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

  为官一任,这样的盛举,哪个心有鸿鹄之志的人,甘于拱手于人?

  他广博文要是敢轻易把它让出去,下面人就敢吃饭喝酒的时候,问候他老娘。

  广博文可不想在行政期间,得到一个为官懦弱的骂名。

  原本莽村不同意转让,留给两人的时间还很充裕,可突然服软,协议签订后,两位主官的意见迟迟无法做到统一。

  现在更是要摆在明面上说,这让两人很被动。

  要知道,省委大会可不是菜市场,可不能在会议上大吵大闹,要保证最基本的和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