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水灯会十月十五,水官解厄(1 / 2)

加入书签

谢玄英和荣安公主打了个照面,  又了一刻钟,被皇帝叫进去。

        皇帝正在早膳,头也抬地问:“荣安没哭吧?”

        谢玄英一语发地撩起袍角,  轻轻跪。

        身如青松,  衣如红枫,照得整个宫殿都明亮了起来。

        “唉,  跪么?”皇帝无奈地放调羹,  “起来起来,半年前就跪过了,今天没让你跪。”

        他容置喙道:“坐,吃过没有?给他上茶,  没眼力见的东西,这么冷的天,别冻坏了。”

        谢玄英起身行礼,  规矩地坐在杌子上,  接过宦官递来的茶盏:“过了。”

        “赶着上朝,肯定没吃好。”皇帝也是人,平时和一般的长辈并无区别,“陪朕一道些。”

        宦官麻利地备好新的碗筷,  一个和的太监手持公筷,替他布菜。

        谢玄英陪皇帝吃饭的次数太多,已经熟得能再熟,  知道该怎么吃、吃多少,才显得生疏也逾越。

        反正,看上去得很认真,很好看。

        皇帝心神舒畅,又吃了几口。

        大伴凑趣:“每次谢郎陪膳,  陛总会多些。”

        这是从小陪伴皇帝的太监,情分非同一般。皇帝呵呵笑,点点他:“次次都打趣三郎。”

        换做其他人,必要诚惶诚恐说么“敢”。但谢玄英这么做,就太生疏了。皇帝并希望他太客。

        因而只是点头:“大伴爱拿我玩笑。”

        “冤死老奴了,谁让三郎止能开胃,更能开怀呢。”大伴振振有词,“陛,这可是老奴的错。”

        “欸,差多得了。”皇帝说,“三郎要脸红了。”

        谢玄英:“……”

        他默默放筷子。

        宫换上新茶,漱口擦嘴。

        做完,皇帝才准备去前面的光明殿处理正。而他召谢玄英来,也止是为了处理小儿的感情问题。

        入光明殿,赐座。

        皇帝说:“三郎,将你在盐城之,仔细说与我听。朕知道,如今我大夏的卫所,究竟成了么样子。”

        谢玄英顿了顿,收敛容『色』:“是。”

        十月十五是人节,也就是古代版的老人节,要进行一系列尊老爱幼的活动,么准备寿桃,给尊长拜寿,。

        这个节过过,看各家的情况,晏家因为晏鸿之算是老人,应景为他和洪夫人准备了寿桃为点心,但也仅此而已了。

        因为,今天还是另一个节日。

        元节,水官解厄之日。

        设斋建醮,做法,请人诵经,焚表疏,祭祀祖先,吃豆沙包子。

        重要的是——夜里要去放河灯,祈求平安。

        说人话:出门的日子。

        但很巧,洪夫人来了月,行走便。大『奶』『奶』说留来侍奉婆母,被她驳了回来:“难得的好日子,做么去?”

        她安排:“孩子放我这里,让老大带你和隐娘一道去,多放几盏,为大郎消灾解厄,祈求他和隐娘平平安安长大。”

        关孩子,大『奶』『奶』心动得很,再推辞。

        而程丹若更没有开口。今日她已为洪夫人施过针,知道并无大碍,主要是古代没有卫生巾,走路容易各种漏,才好出门的,没必要故殷勤留。

        何况,她很期待。

        出门很早,分了两辆车,晏大爷和大『奶』『奶』及他的儿隐娘一辆,晏鸿之与程丹若一辆。

        程丹若已经在晏家住了一段时间,见过隐娘几次。她是晏鸿之的第一个孙辈,只是大『奶』『奶』生她的时候岁数小,母体能给予的营养有限,孩子生来只有三斤多,体弱多病,常在院子休养,大出来。

        难得今天打扮了,娇柔如春柳,十分招人疼惜。

        “程姑姑。”晏隐娘行礼,声音有些弱,“您怎么穿了男装呀?”

        “我随义父一道,穿男装便利些。”程丹若笑着回答。

        晏隐娘应了声,没说么,乖巧地待在母亲身边。

        大『奶』『奶』心疼儿,知道她没么机会出门,故忍拘在家中,却又怕天冷,叫儿感染风寒,断着人问:“斗篷带上没有?手炉呢?”

        忙得团团转。

        晏大爷是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寻常也大见,此时却抱起儿,安抚妻子:“都备了,走吧,别叫爹。”

        大『奶』『奶』这才罢。

        水灯会设在清虚观附近,无论士庶,都能进观供奉花果香烛,祈福祝祷。

        从观里出来,后头就是京城的河流,附近是河灯摊子,人可挑选喜欢的款式,在河边放入水中,让水神解所有灾厄。

        了马车,人来人往,彩灯辉煌。

        程丹若竟有些习惯这么明亮的夜晚,一时怔住,莫名笑。

        晏鸿之扭头,看见儿子一家三口亲热地说话,霎时失笑。

        他这辈子仕途中道而阻,讲尚可,唯治家有心得:婚姻当以情为系,无论是自己,还是长子,都情投合,和和美美。

        “隐娘难得出来一回,有丹娘在我身边就好,你自去,必睬我。”他大手一挥,干脆打发了他三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