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刀与马等了很久的事(1 / 2)

加入书签

乔装打扮得到众一致同意,  但怎么办,大家各有想法。

        李伯武道:“商队须有大量货物,我等也不似行商之。依我看,  还是扮作官眷探亲更合适。”

        “也是。”吴千总毫不坚持,  附和道,“这样是更妥帖一些。”

        们讨论时,  程丹若趣,  只旁听,不『插』嘴,等们敲定细节,她试探着问:“那,  我扮作男子行事,是不是更利些?”

        “不可。”x3

        她:“为何?”

        李伯武说:“全是精壮男子,必惹警惕。”

        郑百户说:“有女眷更易取信于。”

        吴千总说:“您有皇命在身,  如何能委屈?”

        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程丹若只能点头认了:“那要怎么扮呢?”

        李伯武道:“这倒不难,您与公子扮作探望舅家兄妹就是。我等皆是护卫。”

        程丹若疑问:“你们见谁家姐不带丫鬟?”

        众:“……”

        “你们希望有女眷取信于,确有道理。”她委婉道,“但独我一,  怕是更为奇怪。”

        她说得有道理,李伯武略作迟疑,看向谢玄英:“公子说呢?”

        谢玄英道:“程典『药』所言有礼,  我们扮作探亲兄弟就是。再挑两个岁数当厮,别叫起疑心。”

        “是。”

        继续往下说:“虽然贼寇主要活动在青州府,但无生教在山东多年,各地都有们教众,须多加心。”

        吴千总这问最关心事:“贼寇兵力有多少?聚集在何处?”

        “敌寇势力主要有三,  两股响马,本是青州贼寇,皆有千马贼从。打下蒙阴后,无生教有数万教众,主要在沂水一带聚集。”

        谢玄英说:“具体如何,还要等我们到了山东再做打算。”

        没有多解释,其也不问,各自思量片刻,陆续点头应下,好像心里已有腹稿。

        唯独程丹若两眼一抹黑,只暗暗记下地名,准备回去看地图。

        奔波一天,会议持续时间不长,说完要紧就散会。

        程丹若也回到自己房间,和衣睡下。

        驿站床不太好,还有股气味。半夜时分,她短暂惊醒一次,侧耳听半天,确定是窗户有点问题,风吹进来响动,这又『迷』糊睡去。

        次日,继续发。

        程丹若发现,们不是马就开始换装,今天先卸了甲胄,只做护卫打扮。离开固节马驿时候,又多两个机灵厮,等到了汾水马驿,太监们开始贴假胡子,像是中年管事。

        但虽说是扮作兄弟,谢玄英却不曾坐车,一直骑马同行。

        直到这日,刚进山东地界,下雨了。

        雨不大,丝丝缕缕,就是烦。

        李伯武犹豫了下,劝道:“公子进马车避避。”

        “哪就这么娇气了。”谢玄英正想拒绝,忽而瞥见郑百户油衣有一分颜『色』变深,显然有雨水洇进去了。

        时下油衣皆是以绢丝为料,涂抹桐油制成,价格不菲。这件衣服油面破损会『潮』湿,怕是已经有些年头旧物。

        做了个手势,示意队伍停下,同时轻轻拉动缰绳,胯-下骏马轻快地放慢脚步。

        “谢郎?”众又唤回平日称呼。

        谢玄英下马。

        其不解其意,也纷纷下马。

        只见谢玄英解开自己身杭绢油衣,披到郑百户身,但不刻意宽慰,寻常对众道:“荒郊野岭,没有避雨地方,诸位再坚持一下,遇见村庄再歇。”

        郑百户略有尴尬,又有些感动,推辞道:“公子不必如。”

        “秋雨寒凉,易得风寒。”道,“我们需要尽快赶路,莫要推辞。”

        郑百户道:“可公子你——”

        “兄长请车吧。”程丹若适时揭开帘子,免去们推辞,“雨天晚来得早,赶夜路就不要了。”

        她所言在理,谢玄英迟疑片时,点点头:“冒犯了。”

        遂掀开帘子车。

        马车十分宽敞,容两乘坐毫无问题。

        其又重新马,继续赶路。

        程丹若拿起风炉茶壶,递一杯热姜茶。

        “多谢。”接来,一口气喝下半杯,狂风与冷雨带来寒气消散不少,手脚也有觉了。

        程丹若撩开帘子,往外觑了眼,道:“路变难走了,能准时到驿站吗?”

        古代路都是土路,哪怕是官道,下雨天也泥泞得不行,且视线受阻,速度不得不慢下来。

        谢玄英瞥她眼,道:“可能会有些晚,不我们数众多,又有刀剑,就算是狼群也不敢来,没什么好担心。”

        程丹若点了点头,却又问:“无生教在乡间信徒多,还是在城里信徒多?”

        谢玄英道:“多为乡间愚民。”

        “们是怎么发展信徒?”她等了好几天,有机会单独和说话,正好雨声密集,能挡住她声音,“乡野之地,是不是有许多信们?”

        谢玄英回忆片刻,回答道:“无生教常以恩惠收买民众,例如施『药』,亡者超度,劫富济贫,乡民愚昧,多信之。”

        “朝廷不能履其能,自然有代而取之。”程丹若不以为然,却又问,“劫富济贫是劫什么?”

        谢玄英道:“财货。”

        “那们成不了气候。”程丹若口气中,透一丝放松和失望。

        谢玄英同意她结论,但好奇:“你就这般肯定?”

        “施『药』是解一时之困,治一之病,超度亡者不是予心灵安慰,不曾真正救百姓之急。”她说,“劫富济贫,如果是分富之田,那就比较麻(对)烦(路)了,财货而已,来去匆匆,百姓无田,怎么能死心塌地跟着们呢?”

        无生教以宗教起家,可信徒和起义军不是一回事。

        “信徒能悍不畏死,却不能坚持到底。毕竟,真空家乡太遥远,若有饭吃,有衣穿,百姓有什么理由为了虚幻来生而赴死呢?”

        程丹若说着,彻底放弃了跳槽打算。

        连分田口号都提不来,蹦跶不了多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